平津战役爆发时,胡宗南虽然身在西安,但他对这场战役却格外关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先后惨败,如果这次再失利,那么国军就真的完了。对于这次战役的总指挥傅作义,胡宗南还是很佩服的,他深知傅作义防守功力了得,早年曾在涿州以一师之力独抗奉军百余日,因此胡宗南认为这次他也一定能够守住平津。

当时都有谁给傅作义当副手呢?胡宗南并不清楚,于是他转身询问身边的机要秘书,秘书说副总司令共有7人,分别是上官云相、冯钦哉、吴奇伟、宋肯堂、邓宝珊、李文和郭宗汾。当胡宗南听到邓宝珊也是副总司令时,气得把茶杯都摔了,哀叹道:这下北平完了。那么胡宗南为何要这样说呢?这还要从邓宝珊的经历说起。
邓宝珊是甘肃天水人,曾长期在胡景翼和冯玉祥手下任职,是西北军中著名的战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出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司令部设在榆林。刚上任他就和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肖劲光见了面,达成了和平相处的默契。此后他多次拒绝了老蒋要他制造“摩擦”的命令,整个抗战期间,邓宝珊和陕甘宁边区一直保持着睦邻关系。
期间邓宝珊还多次前往延安,有一次更是在延安住了20多天,这期间他不仅参观了边区军民大生产的成果展览,还以来宾的身份参加了劳动模范大会并发表了讲话,称自己是“共产党的朋友”。解放战争爆发后,西北王胡宗南多次命令邓宝珊出兵配合自己作战,但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为了加强对榆林的控制并防止邓宝珊起义,胡宗南将整编28旅派往榆林,同时在榆林军队中安插了许多特务,对邓宝珊进行监视。
胡宗南的这番举动使得邓宝珊在榆林的处境变得极为艰难,就在此时傅作义出于为自己留退路的打算派人将邓宝珊接到了北平,并任命他为华北“剿总”副总司令。胡宗南对邓宝珊在榆林的表现十分清楚,现在这样一个“亲共”的人竟然成了傅作义的副手,所以胡宗南很生气,认为傅作义缺乏识人之能,并断言北平守不住。后来平津战役的进程印证了胡宗南的猜测,傅作义最终和平起义,其中邓宝珊和傅冬菊等人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