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起,许多不甘做亡国奴的朝鲜人来到中国和沙俄,想要借助两国做复国的基地,开始了一系列异常曲折、异常艰辛、备受挫折的光复祖国的事业。
许多朝鲜流亡者,加入了中国的军队,一起为消灭日本法西斯而努力,王逸曙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

王逸曙,朝鲜名字叫金弘一,1916年,18岁的王逸曙来到中国,开始了他漫长而又曲折的救亡之路。
作为弱小无助的流亡者,王逸曙像即将溺毙的落水者一样,看见什么或者摸到什么都想借助一下,都想试图恳请对方帮助自己,结果遭到了无数失望和挫折,可是他没有放弃,屡挫屡奋,始终如一,还是感动了不少中国人。
1918年,王逸曙在上海结识了贵州督军刘显世之子刘刚武,刘刚武指引他进入贵州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进入了刘显世的部队。
但是,军阀的部队让他看不到希望,只好回到上海,找到大韩流亡政府。流亡政府一看他懂军事,便派他到东北,组建韩国义勇军,后来进入俄国发展。
可能他们以为,俄国作为日本的宿敌,必然会大力支持他们,可是偏偏这个时候,俄国陷入内战,韩国义勇军站在沙俄一边,押错了宝,最后遭到了苏联的驱逐。
韩国义勇军重新回到中国,也基本处于瓦解的状态,王逸曙看到复国必然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道路,于是戒掉急躁之心,决心扎根中国,参与到中国的革命中。他感觉到,中国必然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力军,参加中国革命,其实也是间接为朝鲜复国而努力。
1926年,王逸曙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后来担任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上海兵工厂军机处主任、19路军后方情报局长等职。
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王逸曙与上海的中韩两国抗日志士一起策划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暗杀行动,在王亚樵的资助下,王逸曙联系到韩国民族英雄尹奉吉,在虹口公园对日本高官实施了一次成功的袭击,炸死炸伤多名日本高官。
随后,王逸曙又与中国抗日志士一道,试图潜水炸毁停泊在吴淞口的日本旗舰“出云号”。这两起事件,都是中韩两国人民团结抗日的象征。
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在王逸曙强烈要求下,被调入抗日实力最强的几支部队中的一支——柏辉章率领的黔军102师担任参谋长。
102师参加过著名的淞沪会战、万家岭战役、上高战役等重大战役,屡获功勋,王逸曙也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把他调入陆军中央大学学习,并晋升为国军中将参谋长。
日本投降后,王逸曙没有立即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而是继续在东北任职,直到1948年才回国,担任韩国护国军局局长、陆军士官学校校长等职。
朝鲜战争爆发后,面对势如破竹的北朝鲜人民军,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韩军慌了手脚,王逸曙主张集中优势兵力打几次歼灭战,可是没有被采纳,结果韩军被各个击破。
关键时刻,王逸曙临危受命,担任韩国第一军团司令,构筑了一道非常牢固的江汉防线,支撑到了美军的到来。
不过,王逸曙属于“中国派”,在人多势众的亲苏派、亲美派、亲日派的排挤下,后来渐渐失势,退出了军界。
后来,王逸曙担任过韩国外交部长、光复会会长等职,于1980年去世,终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