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微言道学:出身平凡,千百年来庇佑海内外华人的海上女神

微言道学:出身平凡,千百年来庇佑海内外华人的海上女神

妈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母仪配地 圣德参天 通玄灵体 默静神仙 闽省威灵赫赫 湄州惠泽绵绵 阳神每显 救世垂怜 比比振彝伦之化 悠悠效道学之玄 抱慈悲扶危济困 施侧隐广度善缘 圣德在水 妙法大千 至贞至节 无袒无偏 寻声救苦救难 随心消祸消愆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玉封天后 天上圣母元君 妈祖,原名林默,诞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岛。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的别名尊称:林默(原名)、龙女、圣女、神姑、天后、娘妈、天妃等等。关于妈祖,最早史料记载于,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能预知人祸福……”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体现了汉族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微言道学:出身平凡,千百年来庇佑海内外华人的海上女神

海外华人祭祀妈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不忘记祖先,不忘记根本。妈祖本来是海上保护神,后来当她的职能逐渐扩大时,无论是商人、手工业者,也无论是难产或其他疾病,人们都认为妈祖都能帮助他们排难解困。所以海外的华人同样建庙祭祀。人们总希望通过妈祖祭祀,将妈祖的博爱、扶弱济贫、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尽孝的观念发扬光大,把妈祖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并传给下一代。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妈祖传说是妈祖信俗主要组成部分,妈祖信仰传播重要文化载体,集中体现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和其他民间神灵的传说一样,妈祖的传说定型要晚于妈祖信仰产生的时间。真正专载妈祖灵异事迹的书大约在明朝晚期才成型,《陔余丛考》记下了一个很有趣的闽南、台湾的妈祖传说:“台湾往来神迹尤著,土人呼神为妈祖。尚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妈祖云者,盖闽人在母家之称也。”意思是若遇海难向神明呼救时,称“妈祖”,妈祖就会立刻不施脂粉来救人。若称“天妃” 则妈祖就盛装打扮,雍容华贵地来救人,所以会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称“妈祖”,不敢称“天妃”,希望妈祖立刻来救海难中的渔船。

妈祖祭典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举行,分为春祭妈祖和秋祭妈祖两次祭典。最早的妈祖祭典,是指历代地方官员和湄洲妈祖祖庙在特定日期举行的祭祀妈祖的一种盛大礼仪规范。自宋代之后,妈祖祭奠的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庙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五种:庙祭是指在妈祖庙范围内举行祭典仪式,其特点是规范、严谨。据考,在宋至清四朝中,朝廷因事差官致祭妈祖达300多次,都是采取庙祭形式。清康熙五十三年,皇帝颁旨规定妈祖作为女圣,归列三圣之一,编入国家祀典,春秋谕祭,与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同享最高法定礼节——三跪九叩、三击献醴。郊祭是指在都郊或市郊设立祭坛,对妈祖女神进行遥祭的形式。一般由帝王亲自主持,特点是肃穆、庄严。我国郊祭妈祖最早出现在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宋高宗在临安郊祭后敕封妈祖为灵惠夫人。海祭妈祖是指在海边奠祭妈祖。从各地现存的海祭仪式中,可以看到:面对浩浩波涛,祈福旗幡与日同升,海螺长号,颂祭文、奏祭乐、进舞芭、献祭果、洒祭酒、敬鲜花、放海生,同时进行各种民俗展示。是一种民间祭礼一般在海边渔村流传,具有地域独特性、群众性、观赏性。舟祭是指在船上供奉妈祖神像,在出海时、归航时或遇大风大浪危急关头对妈祖女神进行全祭拜的一种形式。家祭是指妈祖信众在家中设妈祖神位,每逢初一、十五日或妈祖诞辰与升天纪念日进行焚香进供膜拜的一种方式。在古代航行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妈祖传说》给航海人以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文人笔记、地方史册都记载了大量的妈祖传说。妈祖传说是妈祖信俗主要部分,妈祖信仰传播重要文化载体,集中体现了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注:部分图文源自典籍及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小道有话要说:

点赞+评论+转发+分享+收藏此文章功德无量,福生无量天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