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造地动仪的张衡写下千古名诗,鲁迅仿作一首,却是为了讽刺徐志摩

什么,造地动仪的张衡还会写诗?

没错,除了是科学家,张衡还是个文学家。

造地动仪的张衡写下千古名诗,鲁迅仿作一首,却是为了讽刺徐志摩

不得不说古人真是多才多艺,在搞科学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于语文的学习。除了著名的《二京赋》,张衡还有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你可能没有读过全诗,但应该看过其中的句子: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张衡《四愁诗》节选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这句诗非常有名,表达的是《诗经》当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式的“礼尚往来”。此诗共分四章,张衡分别列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一个远处地名,表达诗人四处寻找美人而不可得的惆怅忧伤的心情,抒发内心深处不得君王赏识的怅恨。

造地动仪的张衡写下千古名诗,鲁迅仿作一首,却是为了讽刺徐志摩

而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也模仿张衡这首《四愁诗》,写过一首“失恋诗”。

《我的失恋》

鲁迅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卢。

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

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造地动仪的张衡写下千古名诗,鲁迅仿作一首,却是为了讽刺徐志摩

初读一惊:迅哥儿竟然还会失恋?

再读又是一惊:怎么回事,迅哥儿这么“直男”的吗,送妹子“赤练蛇”?活该没女朋友?

直到去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首讽刺诗。鲁迅也并没有失恋,而是在“假装失恋”。

造地动仪的张衡写下千古名诗,鲁迅仿作一首,却是为了讽刺徐志摩

对此,鲁迅本人在《野草》的序文中有过解释:

“因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作《我的失恋》。”

后来,又进一步地解释道:

“不过是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阿唷,我要死了’这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做一首‘由她去罢’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的。”

能让鲁迅这么详细地解释两次,看来当时读迅哥儿作品的人,也都像笔者一样,十分关心鲁迅的感情状态啊。

造地动仪的张衡写下千古名诗,鲁迅仿作一首,却是为了讽刺徐志摩

如果不告诉你这首诗的来源,你大概真猜不到它的作者会是鲁迅,那个在我们印象里总是板着一张脸,永远“苦大仇深”的“语文课本钉子户”,竟然会是这么有趣的一个人。

杨昌溪在《文人趣事》一书中认为,鲁迅作这首诗是为了讽刺徐志摩。因为鲁迅这首诗写在1924年10月,而正是在这一年的4月,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来到中国,由林徽因、徐志摩两人接待,共同担任翻译。

徐志摩对于林徽因的感情,读者们应当都是清楚的。在接待泰戈尔期间,借着“近水楼台”的机会,徐志摩对林徽因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造地动仪的张衡写下千古名诗,鲁迅仿作一首,却是为了讽刺徐志摩

然而好景不长,泰戈尔离开中国后,徐志摩便陪同泰戈尔前往日本,而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家里的安排下共同前往美国读书。于是,徐志摩便自然而然地“失恋”了。

而在徐志摩的一些诗文里,我们也恰能看见鲁迅所说的那种“阿呀,阿唷,我要死了”这一类的过于浓郁的情感表达。也因此,很多人都认为,鲁迅此诗是在讽刺徐志摩。

而近代学者许寿裳在《鲁迅的游戏文章》一文里却说:

“阅读者多以为信口胡诌,觉得有趣而已,殊不知猫头鹰是他自己所钟爱的,冰糖壶卢是爱吃的,发汗药是常用的,赤练蛇也是爱看的。还是一本正经,没有什么做作。”

造地动仪的张衡写下千古名诗,鲁迅仿作一首,却是为了讽刺徐志摩

事实上,鲁迅先生在生活当中不仅不古板,甚至是个非常有趣、非常可爱的人。现代人所说的“有趣的灵魂”,指的完全就是他,只是先生表面上比较严肃而已。

嫌你写的文章水平不高,他会说:“我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这种东西居然也有发表的勇气。”

怼熊孩子时,他会说:“小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被北师大请去演讲,他会说:“我看到报上说,鲁迅又要‘卷土重来’了,这是有些人怕我抢了他们的饭碗。昨天我还对记者说,鲁迅马上又要‘卷土重去’了。”

造地动仪的张衡写下千古名诗,鲁迅仿作一首,却是为了讽刺徐志摩

他爱抽烟,爱吃甜食,不仅会写书,还会设计书籍封面。教科书上那个总是板着脸的鲁迅,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头等有趣的人。

或许,比起那些入选教科书的严肃、正经的篇目,还是那些更加随意的散文和杂文更能帮助我们理解鲁迅本人。

这一套鲁迅作品集包含《阿Q正传》、《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野草》、《呐喊》、《彷徨》这六部作品,有小说,有诗歌,有散文,有杂文,如果你想要了解鲁迅,那么毋庸置疑,读他的作品是最好的途径,没有之一。

这位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不仅是“民族魂”,更是一个有趣的灵魂。只是他生前所树立的形象太过高大,导致许多人对他产生了一些误解罢了。

鲁迅的文学成就也无须赘述,时间早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今天的我们依然在读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的是唤醒麻木的中国人。生活在今天的我们,重读鲁迅先生的著作,更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