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拓(tà)片

在2017年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的舞台上,16幅不同形态的“福”字彩色拓片寄托着桂林人民的美好心愿,向全球观众送上新春的祝福。这些拓片的正式名称叫做“桂林彩色拓印”,又称为“王府秘拓”。

它们究竟“秘”在何处,又和哪家王府有着怎样的渊源?

让我们穿越时光,去探寻“王府秘拓”背后的故事。

拓片是以纸、绢等材料蒙在器物表面,用颜料来复制器物的文字、花纹与图案。是记录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拓”之名,最早见于南朝的《论书表》:“繇搨(拓)书皆用薄纸”,(钟繇:三国时代书法家)可见早在1700多年前就已经有拓片的存在。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拓片既能够清晰、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器物原件的纹样和神韵,又是用来研究古代书法、文学、历史的重要资料。

优秀的拓片字字千金,孤本拓片更是无价之宝。许多已遗失毁坏的碑刻、青铜器等器物,只因有拓片流传于世,方能知其原貌。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如元文宗途经广西贵州(今贵港市)南山寺时所题榜书,原碑已在战乱中损毁,幸有明代拓片传世,世人才知这位皇帝雅善丹青、工于书法。

拓印的过程,首先以纸或绢盖在器物之上,用特制的药水湿润,然后以毛刷轻轻敲锤,待湿纸稍干之后,用扑子蘸墨在纸面上均匀扑打,完成后揭纸,即可得到拓片。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拓印技术以颜色来区分,可以分为墨拓、朱拓和彩拓三类,桂林彩色拓印技术正是属于彩拓的一种。然而,它起源何时,来自何方,为什么叫做“王府秘拓”呢?

这要从六百多年前明朝分封诸侯开始讲起。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将侄孙朱守谦封为靖江王,此后靖江王一族在桂林繁衍生息,对桂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镌刻在独秀峰读书岩上这篇《游独秀岩记》的作者,是第五代靖江王朱佐敬,正是他开创了“王府秘拓”。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永乐九年(1411年),自幼爱好文学书画的朱佐敬承袭靖江王爵,一心想做个一代贤王,但他很快发现,这只是种奢望。曾以藩王身份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的永乐帝朱棣,唯恐其他宗室“依样画葫芦”,因而时常对藩王们威慑、敲打,朱佐敬刚就任一年多,其叔朱赞亿就被皇帝废为庶人,这一记“敲山震虎”对朱佐敬震撼极大,在此后十余年间,他不问政事,安然做个太平“闲王”。

树欲静而风不止,宣德帝朱瞻基继承了祖父对藩王们的严厉态度。宣德七年(1432年)广西布政使司告发靖江王府贩卖私盐,朱瞻基下旨申斥朱佐敬。

皇帝的怒火吓得朱佐敬魂不守舍,从此以后更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在正统七年(1442年),朱佐敬因为家族内斗之事,又遭到了正统帝的训斥。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尽管朱佐敬已经小心翼翼,但天威难测,为了保住王位、表示自己对政治避而远之的态度,他想到了一个妙招——面壁。

桂林市靖江王府非遗研究院研究员 李慧岚:史书也有记载,当时他特别喜欢在独秀峰的岩洞里边修身养性,研究佛家道家的文化,因为他这么做,也是想向朝廷表达一种态度,向皇帝表明他没有任何的政治野心,同时,在古代皇权的封建制度体系下,一个没有野心的王爷才是最安全的王爷。

独秀峰下有个岩洞名为西洞,朱佐敬在里面刻了不少诗文、神像,他时常把西洞和独秀峰上的各种诗文拓印下来,送给亲朋故旧。

由于独秀峰被王府独占,想要获得峰上历代名士的石刻拓片,就只能通过王府,因而这些拓片在文人士大夫中非常抢手。拓印技艺由王府匠户世代秘传,世人称为“王府秘拓”,起初是墨拓、朱拓,后来匠人又将流行的彩瓷色彩与图画上色技法相结合,形成了彩拓。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朱佐敬去世后,继位者对金石拓片并无兴趣,因而把西洞封闭起来,不再拓印。王府秘拓如昙花一现,刚刚绽放,就隐藏在秘境之中。

直到64年后的嘉靖十二年(1533年),第十代靖江王朱邦苧才在无意间,发现了玄祖父留下的秘密。据徐霞客《粤西游记》记载,重开西洞后,朱邦苧恢复了玄祖父的习惯,不断将王府秘拓制作出来送人,时人皆以得之为荣。朱邦苧将朱佐敬晚年所写的一个“福”字刻在洞中石壁上。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彩色拓印技艺自治区级传承人 戴东辉:朱佐敬写的这个字,字中藏字,包含了“一身万福” 这个意思,寓意人生从头福到尾,这个王爷也正如他一生追求所愿,7岁承爵,在位58年,活到了65岁,因此人们称这个福字为“万全福”。

这位正在给拓片上色的中年人名叫王继胜,自上个世纪80年代学习拓印技术以来,已经三十余年。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在拓印的过程中,王继胜逐渐了解到了王府秘拓的历史,他内心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复原王府秘拓。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彩色拓印技艺传承人 王继胜:看到这些画像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不能进行彩色拓印,恢复明朝的这种彩色拓印技艺呢?但是实物没有,接下来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研究明代时候的一些壁画,还有明朝比较有名的画家、彩色瓷器等等这些资料进行挖掘。

在没有实物参考的情况下,王继胜团队花费五年时间复原并发展了桂林彩拓技艺,并开发了岩彩云拓、镶拓等新技法。

桂林彩拓技艺中最与众不同的一点,是根据拓片材质的不同,以朱砂、青金石、绿松石、云母、姜黄、青黛等天然矿植物颜料进行混合调色、上色,务求设色自然、浓淡宜人、透亮饱满、色泽持久,既包罗水彩艺术的缤纷,又蕴含国画水墨的飘逸,还兼具壁画的耐久。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彩拓的另一个特点则是粘合剂的调制。传统墨拓用的白芨水,粘性不足,难把厚宣纸、丝、绢等材质固定,王继胜等人通过上千次试验,最终制成了以白芨水为底、加入桃胶等中草药的彩拓粘合剂,不但可以用于宣纸,还可以用于绢布、丝绸,并且不伤害石刻表面。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如今,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大部分时候拓印师们都是在石刻的复制品上进行拓印。

2018年,桂林彩色拓印技术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靖江王城景区内开设了王府秘拓博物馆和活态传承体验馆,让游客了解和体验彩拓的独特魅力,还以王府秘拓为核心开发了不少文旅产品,颇受欢迎。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技艺,几位非遗传承人都招收了不少徒弟,通过不断研习、实践来传承技艺、培养人才。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桂林彩拓,于千万次捶拓和水墨颜色的印染之间,拓印着千年古城历史的厚重底蕴,描摹着百年匠心创造的巧工丽质,也传承着岭南文脉的流光溢彩。

登上央视的桂林王府秘拓,到底秘在何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