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近巨匠丨“一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作者:百年巨匠
走近巨匠丨“一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吴玉章为《百年巨匠》第二季教育篇拍摄的巨匠之一。

吴玉章(1878—1966),四川荣县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拓者、我国文字改革的先驱。吴玉章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创办了一系列大学,这些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都成为了中国教育界鼎鼎大名的大学,为新中国培养了最早的一批人才。曾担任中国教育工会首届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他还领导全国文字改革工作,推行汉字简化和汉语拼音方案,以利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和推广普通话,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一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毛泽东赞誉他“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从参加同盟会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他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他就是被尊称为“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

走近巨匠丨“一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少年立志 探索救国

吴玉章从小便喜读史书及《正气歌》等忠义节烈的诗文,陶冶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少年起便立志做一名节义之士。

走近巨匠丨“一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少年时期的吴玉章

面对外忧内患的时局,少年吴玉章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忧心如焚,决心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早年他大力支持维新运动,热心新学、积极宣传。然而,戊戌变法失败的现实,让苦闷的他领悟到,在中国改良是行不通的,必须寻找新的出路。1903年,吴玉章东渡日本,在求学期间他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逐渐接受并加入了同盟会。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曾派人送给吴玉章一张疆理局局长的委任状,却被吴玉章直言谢绝:“我们革命党不是为了做官。”后在南北议和声中,他才应孙中山先生之邀到临时总统府工作。

推动青年留法 为国培养人才

吴玉章在投身民主革命、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同时,还积极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勉励青年学子们关注世界革命形势,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

走近巨匠丨“一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1912年,第一批赴法留学生合影

1912年5月,吴玉章与蔡元培、李石曾等同盟会会员一道,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组织、支持和鼓励中国青年学生以低廉的费用和苦学的精神赴法留学,希望“输世界文明于国内,造成新社会的新国民”。次年,吴玉章等人因反袁斗争失败被迫流亡法国。在法期间,一直致力于中国青年教育培养和国家建设人才塑造的吴玉章、蔡元培等人在俭学会基础上成立了勤工俭学会,把“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两者相结合,为更多贫困家庭的有志青年留学法国开辟了道路。

在吴玉章等人掀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选送留法学生近两千人,绝大部分留法学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拯救中国的道路上,涌现出了如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王若飞、李富春等一大批我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杰出领导人。

追求光明 毅然入党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入中国,吴玉章在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之后便开始着手研究,明白了人民是取得胜利的中坚力量。1922年8月,吴玉章应邀担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今四川大学的前身)校长。从此,他将教育纳入革命事业的轨道,锐意改革、除旧布新。他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师生,不仅亲自登台给学生讲“马克思派社会主义”等课程,还聘请恽代英等有新思想的知名人士来校任教。

1924年1月12日,在吴玉章等人的精心组织下,“中国Y•C 团”(即中国青年共产党)作为领导川渝革命斗争的机构秘密成立。次年4月,吴玉章来到北京见到了他原来的学生、时任中共北京地委负责人之一的赵世炎。赵世炎向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政治纲领以及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情况。他听后十分激动,毅然决然地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赵世炎、童庸生等人介绍下终得如愿。

走近巨匠丨“一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四川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吴玉章(左一)、杨闇公(右一)、童庸生(左二)

颠沛流离了近五十年,终于在知天命的年纪找到了生命的“归属”,吴玉章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愈加坚定了。1938年,蒋介石在重庆召开第二次参政会期间,亲邀吴玉章等人“恳谈”,提出希望他们回到国民党里作“强有力的骨干”。在遭到中共代表的严正驳斥后,蒋介石还不罢休,特别对吴玉章说:“你是同盟会、国民党的老前辈,还是回到国民党来吧。”面对劝诱,吴玉章明确表示:“我加入共产党是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深知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对于这一点,我是不动摇的,决不会二三其德,毫无气节的。”

不畏威胁 积极抗争

1945年冬,吴玉章作为我党派出的政协代表,在周恩来率领下赴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不久,国民政府准备“还都”南京,我党代表团亦将随之东迁。考虑到我党苦心经营的西南大后方这块阵地以及今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到来和议会斗争的可能,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四川省委,同时任命吴玉章为省委书记。

走近巨匠丨“一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左起)吴玉章、陆定一、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王若飞、秦邦宪在重庆

随着国民党内战步伐的加快,时局日趋险恶,我党在川渝地区疏散了一大批面临危险的同志,以吴玉章为首的四川省委仍留在重庆坚持斗争。在其领导下的省委和《新华日报》,高举和平民主、独立解放的正义旗帜,积极传播革命真理,不断激励人民斗争。在紧张的白色恐怖之下,吴玉章深感对干部加强革命气节教育的必要性,便将毛泽东的一些文章和党中央若干文件,编印成小册子——《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发给同志们学习,给大家鼓劲打气。

1947年2月底的一个深夜,国民党军警特百余人包围了我党在重庆的公开机关和《新华日报》馆。吴玉章闻讯披衣急起,冲破重重阻拦,保护同志们的安全,与大家一起顽强战斗。此后数日,吴玉章给同志们讲马列主义,讲革命故事,不断激励大家的斗志。他表示,他要向党中央负责,向同志们负责,只要他活着,一定要使每一个同志都安全撤回延安。后经南方局多方交涉和吴玉章的努力争取,全体驻渝人员安全回到延安。

不离不弃 相濡以沫

一生为革命四处奔走、对事业高度忠诚的吴玉章,对婚姻同样忠贞不二。他把家庭和妻儿视为在外从事革命工作的感情慰藉和精神动力,并在自己的自传文章中谈到妻子时曾欣慰地说:“我一开始作革命工作,就把家庭安置好了,这也是几十年来我能始终不倦从事革命的一个原因。”

走近巨匠丨“一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吴玉章和妻子游丙莲合影

18岁时,吴玉章便与出生于普通农家的游丙莲结为夫妻。虽然游丙莲几乎不识字,但婚后两人互敬互爱,先后育有一女一子。好景不长,为谋求强国之策,“舍小家为大家”的吴玉章踏上了前往日本的轮船,自此开始了与妻子长达44 年的分居。即使如此,吴玉章身边始终未有他人。当他人问及婚姻状况时,吴玉章总说自己的婚姻非常幸福。

在分居的那些年里,吴玉章虽颠沛流离,但从未起过再娶之意,而是把游丙莲作为自己婚姻的最后归宿。1946年10月,妻子病故的噩耗突然传来,因受限于时局,当时重任在肩的吴玉章无法回乡奔丧,只能以一篇满含深情的祭文《哭吾妻游丙莲》表达悼念之情。在祭文末尾,吴玉章写道:“……我何敢以儿女私情,松懈我救国救民的神圣责任。我只有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之精神,团结我千百万优秀的革命儿女,建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繁荣的新中国。丙莲!安息吧!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广大的人民。”

鞠躬尽瘁 无私一生

吴玉章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贡献巨大,他大公无私、敬业勤勉、艰苦朴素的作风也为后人作出了表率和榜样。

早在革命初期,吴玉章为了在重庆创办中法大学四川分校,除了向各界人士筹集经费外,不仅押当了私人持有的川江轮船公司股票,还把在广州临行前廖仲恺给他的1000元活动经费全部充作了办校经费。

走近巨匠丨“一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吴玉章在小学检查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已过古稀之年的吴玉章依然壮心不已,除了兢兢业业地从事党的教育工作外,还积极推行汉字简化和汉语拼音方案,以利于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和推广普通话,为我国文字改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因长期在外为革命奔波,吴玉章经常用书信的方式对儿女和晚辈进行教育。他曾在信中写道:“我们是革命家庭,事事要起模范作用,不要因为是干部后代就骄傲自满。”并再三强调勤俭持家的重要性,要形成“事事莫存虚体面,行行当立好规模”的良好家风。平日里,他衣着简朴,除外出或外事活动外,一回家就穿布衣、布鞋,而且补了又补。甚至一直到1966年逝世前,他还用着南昌起义后留下来的皮箱和军毯。

1958年3月,吴玉章在回乡视察工作时,听说当时荣县的教育还很落后,适龄儿童入学率很低,便对陪同的县委书记提出捐献自家的房产:“我们共产党人没有私有财产,我这些房子就交给你们办一所师范吧。”两年后,已至耄耋之年的吴玉章还写下诗词自勉:“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走近巨匠丨“一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晚年时期的吴玉章

吴玉章先生被称为“一部活的中国革命史的缩影”,他见证了这个国家从屈辱走向新生的过程,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中华青年,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正如中共中央在吴玉章六十大寿送上的祝词:他的忠诚、道德和作风是所有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的模范!

来源 | 风正巴渝

声明 | 文章和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监制 | 厚轩

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走近巨匠丨“一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9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电影篇,计划于2021年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134家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