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近巨匠丨“一輩子做好事”的吳玉章

作者:百年巨匠
走近巨匠丨“一輩子做好事”的吳玉章

吳玉章為《百年巨匠》第二季教育篇拍攝的巨匠之一。

吳玉章(1878—1966),四川榮縣人。我國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曆史學家和語言文字學家、新中國高等教育的開拓者、我國文字改革的先驅。吳玉章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創辦了一系列大學,這些大學在新中國成立後都成為了中國教育界鼎鼎大名的大學,為新中國培養了最早的一批人才。曾擔任中國教育工會首屆主席、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他還上司全國文字改革工作,推行漢字簡化和漢語拼音方案,以利掃除文盲、普及教育和推廣國語,為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一輩子做好事”的吳玉章

毛澤東贊譽他“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的有益于廣大群衆,一貫的有益于青年,一貫的有益于革命”。從參加同盟會到加入中國共産黨,從參加孫中山上司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投身中國共産黨上司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他始終戰鬥在第一線,堅持辦教育,堅持“做好事”。他就是被尊稱為“延安五老”之一的吳玉章。

走近巨匠丨“一輩子做好事”的吳玉章

少年立志 探索救國

吳玉章從小便喜讀史書及《正氣歌》等忠義節烈的詩文,陶冶了他崇高的民族氣節和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少年起便立志做一名節義之士。

走近巨匠丨“一輩子做好事”的吳玉章

少年時期的吳玉章

面對外憂内患的時局,少年吳玉章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憂心如焚,決心尋找救亡圖存的道路。早年他大力支援維新運動,熱心新學、積極宣傳。然而,戊戌變法失敗的現實,讓苦悶的他領悟到,在中國改良是行不通的,必須尋找新的出路。1903年,吳玉章東渡日本,在求學期間他接觸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逐漸接受并加入了同盟會。

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曾派人送給吳玉章一張疆理局局長的委任狀,卻被吳玉章直言謝絕:“我們革命黨不是為了做官。”後在南北議和聲中,他才應孫中山先生之邀到臨時總統府工作。

推動青年留法 為國培養人才

吳玉章在投身民主革命、追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同時,還積極推動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勉勵青年學子們關注世界革命形勢,努力學習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

走近巨匠丨“一輩子做好事”的吳玉章

1912年,第一批赴法留學生合影

1912年5月,吳玉章與蔡元培、李石曾等同盟會會員一道,在北京發起組織留法儉學會,組織、支援和鼓勵中國青年學生以低廉的費用和苦學的精神赴法留學,希望“輸世界文明于國内,造成新社會的新國民”。次年,吳玉章等人因反袁鬥争失敗被迫流亡法國。在法期間,一直緻力于中國青年教育培養和國家建設人才塑造的吳玉章、蔡元培等人在儉學會基礎上成立了勤工儉學會,把“勤于工作,儉以求學”兩者相結合,為更多貧困家庭的有志青年留學法國開辟了道路。

在吳玉章等人掀起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選送留法學生近兩千人,絕大部分留法學生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拯救中國的道路上,湧現出了如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王若飛、李富春等一大批我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傑出上司人。

追求光明 毅然入黨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入中國,吳玉章在了解到“馬克思主義”之後便開始着手研究,明白了人民是取得勝利的中堅力量。1922年8月,吳玉章應邀擔任成都高等師範學校(今四川大學的前身)校長。從此,他将教育納入革命事業的軌道,銳意改革、除舊布新。他強調用馬克思主義教育師生,不僅親自登台給學生講“馬克思派社會主義”等課程,還聘請恽代英等有新思想的知名人士來校任教。

1924年1月12日,在吳玉章等人的精心組織下,“中國Y•C 團”(即中國青年共産黨)作為上司川渝革命鬥争的機構秘密成立。次年4月,吳玉章來到北京見到了他原來的學生、時任中共北京地委負責人之一的趙世炎。趙世炎向他介紹了中國共産黨的組織原則、政治綱領以及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情況。他聽後十分激動,毅然決然地要求加入中國共産黨,後在趙世炎、童庸生等人介紹下終得如願。

走近巨匠丨“一輩子做好事”的吳玉章

四川共産主義運動先驅:吳玉章(左一)、楊闇公(右一)、童庸生(左二)

颠沛流離了近五十年,終于在知天命的年紀找到了生命的“歸屬”,吳玉章為中國革命事業奮鬥終身的信念愈加堅定了。1938年,蔣介石在重慶召開第二次參政會期間,親邀吳玉章等人“懇談”,提出希望他們回到國民黨裡作“強有力的骨幹”。在遭到中共代表的嚴正駁斥後,蔣介石還不罷休,特别對吳玉章說:“你是同盟會、國民黨的老前輩,還是回到國民黨來吧。”面對勸誘,吳玉章明确表示:“我加入共産黨是相信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科學真理,深知隻有共産主義才是社會發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對于這一點,我是不動搖的,決不會二三其德,毫無氣節的。”

不畏威脅 積極抗争

1945年冬,吳玉章作為我黨派出的政協代表,在周恩來率領下赴重慶參加政治協商會議。不久,國民政府準備“還都”南京,我黨代表團亦将随之東遷。考慮到我黨苦心經營的西南大後方這塊陣地以及今後和平民主新階段的到來和議會鬥争的可能,中共中央準許成立四川省委,同時任命吳玉章為省委書記。

走近巨匠丨“一輩子做好事”的吳玉章

(左起)吳玉章、陸定一、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王若飛、秦邦憲在重慶

随着國民黨内戰步伐的加快,時局日趨險惡,我黨在川渝地區疏散了一大批面臨危險的同志,以吳玉章為首的四川省委仍留在重慶堅持鬥争。在其上司下的省委和《新華日報》,高舉和平民主、獨立解放的正義旗幟,積極傳播革命真理,不斷激勵人民鬥争。在緊張的白色恐怖之下,吳玉章深感對幹部加強革命氣節教育的必要性,便将毛澤東的一些文章和黨中央若幹檔案,編印成小冊子——《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發給同志們學習,給大家鼓勁打氣。

1947年2月底的一個深夜,國民黨軍警特百餘人包圍了我黨在重慶的公開機關和《新華日報》館。吳玉章聞訊披衣急起,沖破重重阻攔,保護同志們的安全,與大家一起頑強戰鬥。此後數日,吳玉章給同志們講馬列主義,講革命故事,不斷激勵大家的鬥志。他表示,他要向黨中央負責,向同志們負責,隻要他活着,一定要使每一個同志都安全撤回延安。後經南方局多方交涉和吳玉章的努力争取,全體駐渝人員安全回到延安。

不離不棄 相濡以沫

一生為革命四處奔走、對事業高度忠誠的吳玉章,對婚姻同樣忠貞不二。他把家庭和妻兒視為在外從事革命工作的感情慰藉和精神動力,并在自己的自傳文章中談到妻子時曾欣慰地說:“我一開始作革命工作,就把家庭安置好了,這也是幾十年來我能始終不倦從事革命的一個原因。”

走近巨匠丨“一輩子做好事”的吳玉章

吳玉章和妻子遊丙蓮合影

18歲時,吳玉章便與出生于普通農家的遊丙蓮結為夫妻。雖然遊丙蓮幾乎不識字,但婚後兩人互敬互愛,先後育有一女一子。好景不長,為謀求強國之策,“舍小家為大家”的吳玉章踏上了前往日本的輪船,自此開始了與妻子長達44 年的分居。即使如此,吳玉章身邊始終未有他人。當他人問及婚姻狀況時,吳玉章總說自己的婚姻非常幸福。

在分居的那些年裡,吳玉章雖颠沛流離,但從未起過再娶之意,而是把遊丙蓮作為自己婚姻的最後歸宿。1946年10月,妻子病故的噩耗突然傳來,因受限于時局,當時重任在肩的吳玉章無法回鄉奔喪,隻能以一篇滿含深情的祭文《哭吾妻遊丙蓮》表達悼念之情。在祭文末尾,吳玉章寫道:“……我何敢以兒女私情,松懈我救國救民的神聖責任。我隻有以不屈不撓、再接再厲之精神,團結我千百萬優秀的革命兒女,建成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繁榮的新中國。丙蓮!安息吧!最後的勝利,一定屬于廣大的人民。”

鞠躬盡瘁 無私一生

吳玉章為革命事業鞠躬盡瘁,貢獻巨大,他大公無私、敬業勤勉、艱苦樸素的作風也為後人作出了表率和榜樣。

早在革命初期,吳玉章為了在重慶創辦中法大學四川分校,除了向各界人士籌集經費外,不僅押當了私人持有的川江輪船公司股票,還把在廣州臨行前廖仲恺給他的1000元活動經費全部充作了辦校經費。

走近巨匠丨“一輩子做好事”的吳玉章

吳玉章在國小檢查孩子們學習漢語拼音的情況

新中國成立後,已過古稀之年的吳玉章依然壯心不已,除了兢兢業業地從事黨的教育工作外,還積極推行漢字簡化和漢語拼音方案,以利于掃除文盲、普及教育和推廣國語,為我國文字改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因長期在外為革命奔波,吳玉章經常用書信的方式對兒女和晚輩進行教育。他曾在信中寫道:“我們是革命家庭,事事要起模範作用,不要因為是幹部後代就驕傲自滿。”并再三強調勤儉持家的重要性,要形成“事事莫存虛體面,行行當立好規模”的良好家風。平日裡,他衣着簡樸,除外出或外事活動外,一回家就穿布衣、布鞋,而且補了又補。甚至一直到1966年逝世前,他還用着南昌起義後留下來的皮箱和軍毯。

1958年3月,吳玉章在回鄉視察工作時,聽說當時榮縣的教育還很落後,适齡兒童入學率很低,便對陪同的縣委書記提出捐獻自家的房産:“我們共産黨人沒有私有财産,我這些房子就交給你們辦一所師範吧。”兩年後,已至耄耋之年的吳玉章還寫下詩詞自勉:“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範疇。”

走近巨匠丨“一輩子做好事”的吳玉章

晚年時期的吳玉章

吳玉章先生被稱為“一部活的中國革命史的縮影”,他見證了這個國家從屈辱走向新生的過程,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革命,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中華青年,真正做到了“一輩子做好事”。正如中共中央在吳玉章六十大壽送上的祝詞:他的忠誠、道德和作風是所有共産黨員和革命青年的模範!

來源 | 風正巴渝

聲明 | 文章和圖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衆号已标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即作處理。

監制 | 厚軒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走近巨匠丨“一輩子做好事”的吳玉章

大型文化項目《百年巨匠》是中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為中華文明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師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百年巨匠(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機關聯合攝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連續兩年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是國家廣電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項目、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和紀錄片重點項目(2018),還是中央電視台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也是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市政府文化創新發展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區文化藝術創作扶持專項基金的資助項目。已獲得9項紀錄片大獎。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師的拍攝已全部完成,分為美術篇、書法篇、平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師的拍攝已于2018年啟動,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國學篇、建築篇、中醫篇、戲曲篇、電影篇,計劃于2021年陸續完成,屆時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紀錄片、“百位大師特展”、“百部圖書出版”,為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拍攝完成的《百年巨匠》紀錄片,陸續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各省級衛視、海外電視台等國内外134家電視台播出,受到廣泛好評,屢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百年巨匠(國際版)》啟用8種語言向全球播出。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據CSM全國測量儀統計結果,《百年巨匠》累計觸達閱聽人共102億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已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财政部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學習讀本,發放到全國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為文化領域最高端的現象級品牌之一,并以其獨特優勢搭建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诠釋和展示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