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作者:selena830124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河南的农村还很穷。父辈们常年累月的在土里刨食,也仅仅是维持一家老小的温饱。如果哪家有那么一点点的不顺,孩子们就有吃不上饭娶不上媳妇的可能。张春杰的家里就属于那种不太顺的人家,早在几年前,他的妈妈生病离世,爸爸一人带着张春杰兄妹四人过得极其辛苦。转眼间张春杰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那么穷的人家,哪家的姑娘又会看上他呢!好在爸爸给他找了一个出路,出去当兵,说起来特别有面子。在当时也算是一个正当门路。

老父亲逢人便夸春杰在部队表现得好,前途不可限量。并不是他爱吹牛,只是想给孩子找一门亲事成个家,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三村五里的,谁还不知道你葫芦里买的什么药!大家也只是听听,谁都不当回事。只有红玉的父亲问了一句:“春杰在哪里当兵啊?当的是什么兵种?”红玉的父亲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着大家都不接腔,老张一个人唱独角戏,实在是太凄凉了一些,他只是心善,捧一下老张的场子。谁知道就这么一问,就被老张缠上了。把孩子在哪里当兵,当的什么兵,身高体重,性格年龄竹筒倒豆子的说给红玉的父亲听,目的再明显不过了。

老张知道老李有一个姑娘叫红玉,和春杰年龄合适,想要和老李结这亲家。从此,见面就给老李递烟,表明了想结为亲家的事儿。老李是个实在人,看老张如此热情,不知怎么就答应了。一是因为老张人不错,春杰那孩子他也见过,带着一股聪明劲儿,能过上好日子。老张哪里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想要找个时间把亲事订下来。

老李回家和老婆一商量,老太太不是很愿意,那么多好人家不找,偏偏找了一个没有婆婆的,这不是为难孩子吗?老李说:“没有婆婆,咱们帮红玉带孩子,这不是离得近嘛!什么事都有个照应,这不算是个问题。”老太太还想再说什么,老李直接说了:“我和老张整天在一起开会,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我都答应人家了,再反悔了,以后还怎么见面啊?”农村人淳朴,为情为脸的做事,总怕对不住别人,是那个年代河南农村人的特色。见老婆还是不太情愿,老李又分析说:“春杰这孩子聪明,如果真的留在北京工作了,那咱们红玉还不得跟着他享福,就连咱老两口脸上也有面子不是?”老太太问:“如果不能留在北京工作了,那不就抓瞎了吗?”老李依然开导说:“抓什么瞎?大不了像咱们一样在村里勤勤恳恳地过一辈子。两个年轻人,还能被饿死?再说了,不是有咱们帮衬着吗?”老太太知道老头子的脾气,他答应的事情,是不可能改的,只得跟女儿商量。

红玉知道了这门亲事是一万个不愿意。一是对爸爸专制的叛逆,二是她本可以过更好的生活,干嘛跟着张春杰受穷。老太太没有办法,去亲戚家里打听张春杰家到底怎样。亲戚倒也实在,说十里八村找不到那样穷的人家,嫁过去肯定是受罪的。春杰这孩子倒是不错的,说是能留在北京工作,倒也是有几分可能的。只是,事情没有定下来,谁也说不好。再说了,就算留在北京了,到时候会不会和红玉分开,也不好说。现在的年轻人啊,不像咱们那个年代。又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老太太听得心里哇凉哇凉的。横竖都是闺女吃亏,嫁过去先是过苦日子,等有好日子了,也不一定是闺女的。可是,老头子脾气倔,只好做女儿的思想工作,说是先见一见,不行再说。见面是在张春杰的家里,主要是想看看他家到底有多穷。这一见,彻底让红玉知道了什么叫穷。自己的家里被妈妈打理得干净舒适,有一种家的温暖。而张春杰的家里又脏又乱,就像一个叫花子的家。红玉自然是不愿意的。老李一看不行,只得下了死命令,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我是你爸,养你这么大,你就得听我的。

那个年代,女儿家的没有什么话语权,就连妈妈都不能拿爸爸怎样,自己又能如何呢?可是,想来想去实在是太气人了,廉江去隔壁村的卫生所拿一些安眠药吓唬爸爸。三村五里的都知道了这个事情,卫生所的小王怕红玉想不开做傻事来,就给红玉妈妈说了红玉拿安眠药的事情。红玉妈妈吓了一跳,赶忙告诉老伴说:“老李呀,咱也不能为了你的面子,连女儿的性命也不要了啊!”老李一听就火了,转身去门后拿了一把笤帚,拉着女儿打了一顿。打完了撂下狠话:“反正都是死,等你嫁到他们家再死,还算你有点良心。再说了,你死都不怕,还怕过苦日子嘛!瞧你那点儿出息,动不动的以死来威胁我!那算什么本事?有本事把自己的日子过来才算厉害!”红玉见自己折腾不出什么水花来,也就听了母亲的话。是啊!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他们家不是坏人家,只是穷,不算太大的毛病,也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那一天,张春杰回来探亲,来看红玉。老李越看自己未来的女婿越是精神,心中忍不住欢喜。说是当天就要回部队,快到了火车发车的时间,却迟迟不肯离开。老李提了一嘴,张春杰说不着急。还是老太太想得周到,把老李拉到一边问:“他是不是没有路费啊?给他点儿路费让他走吧?”老李想的也对,可是,怎么开口给他,成了难题。还没有成亲,怎么好意思要老丈人接济呢?老太太说这事儿我来办。老太太拿了个筐装了50个鸡蛋,又把老头一个没有穿过的棉袄放到袋子里一起给张春杰说:“你爸的这个棉袄,穿上瘦了,你们在部队冷,你拿去凑合着穿。你一个人在外不容易,棉袄兜里的50元钱拿着在路上用。这是咱们家的土鸡蛋,带给你们的战友吃。”张春杰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时间紧迫,匆匆离去,一路上流泪不止。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对红玉好,一定要混出个人样儿来,报答红玉父母的信任。

张春杰走后,老李在老婆面前感叹说:“看来家里是真的穷啊!连个路费都拿不出。可是,给他50元钱路费就够了,你还给他个棉袄和一筐鸡蛋,你可真够大方的!那可是我唯一的一个绸缎棉袄啊!”老太太有自己的打算说:“这么好的棉袄,他肯定要穿好多年的。万一哪天他真的留在北京了,有了更多的机会。看到这个棉袄,就不会做对不起红玉的事情了。”老李一支一支地抽着烟,感觉自己选的这门亲事,给女儿带来极大的风险。心中不免担心起来。虽然有些担心,红玉还是在第二年开春就嫁了过去的。老太太在女儿嫁过去几天后,就去女儿家里帮忙收拾。光是厨房的垃圾,就整整清理出了三筐。连个锅盖儿也没有,不知道前都是怎么把饭做熟的,只好把自己家里的拿过去用。村子里的人都觉得红玉爸妈傻,为女儿能找了这么个穷婆家,还没有婆婆,又是贴钱又是出力的。就算人家留在北京了,有了更好的出路,还不是把红玉一脚给蹬了。那时候的农村人,不自信。总感觉自己配不上更好的人。

红玉自然是知道别人的闲言碎语的,只想着把日子过好,不让别人看父母的笑话。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的。两人很快有了女儿莎莎,日子更有了盼头。无论张春杰是留在北京工作,还是回到老家,红玉都觉得日子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难。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会逗红玉开心,会给红玉讲部队的趣事。虽然不能一直陪在红玉身边,但想想他就觉得很温暖,很幸福。就算留在北京了,他也不会不要自己的,就算分开了,红玉也不怕苦难的生活。心中有爱,便不惧一切。

张春杰又一次回家探亲,急切地想要见到老婆孩子,回到家里却没有看见红玉和孩子。出去问邻居,才知道到红玉带孩子去田里拔草。张春杰心疼得要命,忍不住的怪红玉:“孩子那么小,你照顾好孩子就妥了,田里的小活让弟弟妹妹干就好了。”红玉说:“他们正是贪玩儿的年龄,怎么懂得做这些事情。”张春杰说:“没人干就让草长在田里,反正我不准你再带着孩子下田里干活。”红玉的心里暖暖的。有人在意自己,真好!哪怕日子再苦,心里也是甜的。

张春杰被分配到北京工作的消息很快传来。老李逢人便讲自己的姑爷争气,被分配到北京了。总算是自己没有看错人,扬眉吐气了一回。村子里的人自然是羡慕的。不过,还是有人在背地里讨论张春杰会不会不要红玉了。红玉自然是不担心的,他知道春杰爱她,更何况两人还有一个女儿呢!老太太在关键时刻又给红玉出主义说:“春杰一个人在北京挺不容易的,你要过去照顾他。”红玉说:“我跟他谈过这个问题,可是,他说现在的工资不高,还要存钱给弟弟成家,家里一大家子的开销都靠他一个人。如果我和莎莎去了,又要租房子,我们三口又要花多一些生活费,存不下钱来。”老太太很坚定的说:“孩子我给你照顾着,你去了北京自己找个活干,总能养活自己。”红玉虽然舍不得孩子,但是,也很想念春杰。村子里的各种的闲言碎语,她是知道的。她一去北京,再也不会有人替她担心被张春杰一脚给蹬了。她对未来美好的生活也是充满无限向往的,她也想到北京看看,找一份工来做,她从来都是一个争气的孩子,就这样红玉来到了北京。

两个人租了房子,红玉也找到了临时的工作。生活过得极其节俭,除了帮衬家里,还是存了一些钱的,很快就按揭买了一套小小的房子,那时候北京的房子还不是很贵。红玉听说有一些手工的活可以拿回家里干,就想着把莎莎接过来上学,自己在家里做一些手工活就可以了。春杰的工资也越来越高。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家里的弟弟妹妹也都成了家了。虽然还是要帮衬一些,也都是红玉两口子能承担的起的。

冬天农村人没有什么活儿要干,红玉就把爸爸妈妈接到身边。惹得村子里的老人极其羡慕,都说这老两口有福气,有眼光,找了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婿。每当这个时候,老李就乐呵呵说:“哪里有什么眼光啊!只是见别人有难处,帮了一把。没想到,闺女和女婿争气,接我去北京看看!”老太太逢人便夸姑爷的好:“春杰这孩子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每次我到北京,他都会拿出我送他的那个棉袄说:妈,你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因为有你,所有的战友都羡慕我有绸缎的棉袄,还有那白花花的一筐鸡蛋!”

老李和老伴年龄越来越大了。只要有一点身体不舒服,都是张春杰安排住院陪护。用老李的话说:“比我的三个儿子都贴心!”是啊!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又会去伤害一个在自己最难的时候拉了自己一把的人呢!所以,做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幸福的一家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