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后欧洲为何要放弃殖民地?难道不是地盘越大,越好恢复?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15世纪末,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为契机,欧洲开始了大殖民时代,他们依靠先进的火器,对尚处在冷兵器时代的文明体进行“碾压式”的征服,如此一来全球各地都飘扬起了欧洲诸国的殖民旗帜!

二战后欧洲为何要放弃殖民地?难道不是地盘越大,越好恢复?

而靠着殖民地不停的输血,欧洲诸国逐渐成为近代文明的“领头羊”,西班牙、英国相继号称“日不落帝国”,那时殖民地是欧洲强盛的必要条件。

但当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这个曾经让欧洲强大的必要条件,开始逐渐崩溃了!作为殖民地的地区,兴起了一股“独立浪潮”,而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态度也都是“任去之”。

按照“控制的土地越大,可供使用的资源、人口就越多,国家更容易恢复起来的理论”,欧洲放弃物产丰富的殖民地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但从历史发展的事实来看,有巨大国土的地区,相继独立建国了!至于为什么欧洲国家会放弃殖民地?

首先我们说欧洲诸国自己“造的孽”,可能是从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中吸取的教训,怕殖民地若发展全套工业体系,会“反杀”自己在欧洲的“宗主”,因而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殖民者都是严禁殖民地有独立的工业体系。

二战后欧洲为何要放弃殖民地?难道不是地盘越大,越好恢复?

如此一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各个殖民地只能种植、生产单一的农作物或矿物,形象点说就是你能生产“粮食”,但是种植所用的铁器最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

因而殖民地的经济是非常脆弱的,假如失去“宗主国”的配合,立马就会全线崩溃。而由于二战时,希特勒几乎把整个欧洲给掀了个底朝天,战后的欧洲沦为一片废墟。

那些曾经能够消化殖民地原料的欧洲诸国陷入无力消化的困局,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即为殖民地经济陷入崩溃边缘,而崩溃又带来了社会动荡,社会动荡的直接结果为欧洲诸国在殖民地的军费开支急剧上升。

而高居不下的军费,对于那时急需金钱来重建本土家园的欧洲诸国来说是完全承受不了的,所以对于那时的欧洲人民来说,殖民地不再是源源不断的供血器,是要自己名的累赘。

二战后欧洲为何要放弃殖民地?难道不是地盘越大,越好恢复?

所以当欧洲的殖民地们宣布自己要独立之时,大多数国家选择默认,譬如缅甸、马来西亚、南非、澳大利亚等国,他们仅通过跟欧洲“宗主国”协商就争取到了独立。

再而我们说促使欧洲放弃的外部因数,不是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愿意“协商”放弃殖民地,印尼、越南和阿尔及利亚,他们在争取独立之时,都遭到了欧洲“宗主国”的残酷镇压。

但是就在殖民地国家快要崩溃的时候,美苏出现了,作为新兴的超级大国,他们都不希望欧洲诸国再次出现所谓的“日不落帝国”,因而开始以“民族自决”的理由要求欧洲克制自己的行为。

可能是有人撑腰胆更大,“民族自决”的结果往往都是独立,如此一来在美苏的促使下,欧洲丧失了再次控制殖民地的“合法性”,同时在没死的震慑,没了强行镇压的“胆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