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看完窥探,整体来讲给我的感觉让我想起我朋友曾经形容我的话:你就是给人一巴掌再喂颗甜枣,然后人家嘴里那颗甜枣还没咽下去,你又给人一巴掌扇出来了。
前半部分先一通高虐,中间可能怕观众心脏承受不了有几集接近无脑爽剧让大家爽了一下,没完全缓过来又开始下刀子。但后半部分显然劲没有前半部分足,略显仓促和敷衍,但也不算崩坏和烂尾。
剧情逻辑上没有硬伤,佩服编剧的是坑挖那么多隔的剧集那么长还能记得都填上。反转虽多但过于单一,前期看还挺新鲜,后期了解了套路也就能把剧组“精心”设计的“悬念”猜的七七八八。
剧情设计上即现实又脱离了现实。现实的是没有那么多大和谐,真真体现了“死亡面前众生平等”,不会因为你是个好人或者有多悲惨就能逃过被害。但脱离现实在于后半部的一系列操作将影片完全拉离了现实。这是由于影片主旨的偏离(又或者说一开始我就误解了真正的主旨?)造成的。各种前期的介绍主打的都是对于“精神变态是否会成长为杀人魔”但最后却缩小到了个人行为而不是深入挖掘内在和外在因素最终对人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格局小了。有趣的一点是,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的:“精神变态”和“反社会人格障碍”严格来讲是两个概念。而这两种人物,不知是不是编剧的有意安排,他们恰恰其实都存在在了剧里。在去深入了解了二者后再回顾这部剧,这点真的很加分。
人物环境上来讲,人物略显单薄,还是没能更好更深的体现出人性中的复杂。剧中大篇幅全给了加害者和受害者,过于着重于二者的冲突和对立,弱化了一些游走在“黑白”边缘的人物。如果能再放大一下他们的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以及细化一下部分人最后内心转变的过程,这部剧会更加有张力。外部环境过于和谐和统一也是整部剧显得失真的原因。虽然一帮相亲相爱给你足够支持,配合甚至是纵容的上级和同事是我个人非常喜闻乐见的。但要指出的是:现实中人和人是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相互理解,人绝大多数也都是存私念的,这就意味着身边的人不可能时刻都是站在你这边的,哪怕他们知道你经历了什么愿意体谅你。
关于结尾:隐藏boss被处理的方式毫无缘由,个人觉得,就算开放留想式这点处理的非常不好。开放式≠莫名其妙毫无缘由根据。最后关于最初的boss,所有的人都觉得剥夺生命是对他最好的惩罚,显而易见的是他对死亡其实并没有过多的恐惧。相反的整剧来看,击碎他的骄傲,剥夺他的希望可能对于他来说比死亡痛苦百倍。
可能是被中国当今太多演员那些辣眼睛的演技污染了太久。我是真的觉得这剧全员演技炸裂。尤其是我们的小巡警,我真不是看脸才这么说的!!……好像其实也算是看脸才这么说的……奶萌的时候让人冲上去啵一口,伤心的时候想让人赶紧搂怀里哄哄,压迫感上来的时候想让人立刻退避三舍。
虽然我也知道捧一踩一不好,但我还是要说,看国内某些演员哭,我心里就只有冷笑:那你特么怎么还不去死。而这剧就一点:他们一哭我就跟着哭,不过他们不哭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好像还是在哭?我把这归纳为“情绪感染力”的到位。很难一一描述每个人不同时刻的不同表现,但他们就是有办法把你弄哭。这点跟国内很多动不动就嚎啕大哭来表现自己情绪起伏却引不起你丝毫共鸣的情景完全不同。前者如同木偶戏后者能感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了自己面前。
还有化妆,真的做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妆容不同时刻不同妆容。最让我注意的是被害者亲属无暇梳妆哭到面无血色,嘴起干皮。特意注意是因为不久前恰好看到一篇吐槽某女演员剧中服丧期间面容精致的仿佛下一刻要去参加一场晚宴。还有那些下雨天仪态丝毫不乱妆容丝毫不晕的场面,请问您这个永久性妆容哪个出自哪位名医的手啊?对不起我又忍不住想冷笑了。
最后《窥探》这个名字起的真的很棒。开篇前半部分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部剧要叫“窥探”?是杀人魔在暗中窥探着被害人伺机而动么?但又觉得仅是这样其实还有更好的名称去选择,直到最后最大的谜题揭晓。一语双关,玩的很妙。
最后,我在最初被推这部剧的时候无意中看到有评论说这部剧最后很治愈。可我刷完了整部剧,愤怒有,难过有,无力有,悲哀有,遗憾有,唯独没有得到治愈。那位说觉得治愈的人,你是在跟谁共情?我祝你有一天能够切身体会到受害者家属们的心情,看看你还能不能站在那说出一句:被治愈。
李昇基演技牛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