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劇窺探,反轉反轉再反轉

作者:畫小雞

才看完窺探,整體來講給我的感覺讓我想起我朋友曾經形容我的話:你就是給人一巴掌再喂顆甜棗,然後人家嘴裡那顆甜棗還沒咽下去,你又給人一巴掌扇出來了。

前半部分先一通高虐,中間可能怕觀衆心髒承受不了有幾集接近無腦爽劇讓大家爽了一下,沒完全緩過來又開始下刀子。但後半部分顯然勁沒有前半部分足,略顯倉促和敷衍,但也不算崩壞和爛尾。

劇情邏輯上沒有硬傷,佩服編劇的是坑挖那麼多隔的劇集那麼長還能記得都填上。反轉雖多但過于單一,前期看還挺新鮮,後期了解了套路也就能把劇組“精心”設計的“懸念”猜的七七八八。

劇情設計上即現實又脫離了現實。現實的是沒有那麼多大和諧,真真展現了“死亡面前衆生平等”,不會因為你是個好人或者有多悲慘就能逃過被害。但脫離現實在于後半部的一系列操作将影片完全拉離了現實。這是由于影片主旨的偏離(又或者說一開始我就誤解了真正的主旨?)造成的。各種前期的介紹主打的都是對于“精神變态是否會成長為殺人魔”但最後卻縮小到了個人行為而不是深入挖掘内在和外在因素最終對人的影響。簡而言之就是:格局小了。有趣的一點是,我在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的:“精神變态”和“反社會人格障礙”嚴格來講是兩個概念。而這兩種人物,不知是不是編劇的有意安排,他們恰恰其實都存在在了劇裡。在去深入了解了二者後再回顧這部劇,這點真的很加分。

人物環境上來講,人物略顯單薄,還是沒能更好更深的展現出人性中的複雜。劇中大篇幅全給了加害者和受害者,過于着重于二者的沖突和對立,弱化了一些遊走在“黑白”邊緣的人物。如果能再放大一下他們的内心的沖突和糾結以及細化一下部分人最後内心轉變的過程,這部劇會更加有張力。外部環境過于和諧和統一也是整部劇顯得失真的原因。雖然一幫相親相愛給你足夠支援,配合甚至是縱容的上級和同僚是我個人非常喜聞樂見的。但要指出的是:現實中人和人是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互相了解,人絕大多數也都是存私念的,這就意味着身邊的人不可能時刻都是站在你這邊的,哪怕他們知道你經曆了什麼願意體諒你。

關于結尾:隐藏boss被處理的方式毫無緣由,個人覺得,就算開放留想式這點處理的非常不好。開放式≠莫名其妙毫無緣由根據。最後關于最初的boss,所有的人都覺得剝奪生命是對他最好的懲罰,顯而易見的是他對死亡其實并沒有過多的恐懼。相反的整劇來看,擊碎他的驕傲,剝奪他的希望可能對于他來說比死亡痛苦百倍。

可能是被中國當今太多演員那些辣眼睛的演技污染了太久。我是真的覺得這劇全員演技炸裂。尤其是我們的小巡警,我真不是看臉才這麼說的!!……好像其實也算是看臉才這麼說的……奶萌的時候讓人沖上去啵一口,傷心的時候想讓人趕緊摟懷裡哄哄,壓迫感上來的時候想讓人立刻退避三舍。

雖然我也知道捧一踩一不好,但我還是要說,看國内某些演員哭,我心裡就隻有冷笑:那你特麼怎麼還不去死。而這劇就一點:他們一哭我就跟着哭,不過他們不哭的時候我大部分時間好像還是在哭?我把這歸納為“情緒感染力”的到位。很難一一描述每個人不同時刻的不同表現,但他們就是有辦法把你弄哭。這點跟國内很多動不動就嚎啕大哭來表現自己情緒起伏卻引不起你絲毫共鳴的情景完全不同。前者如同木偶戲後者能感到一個活生生的人站在了自己面前。

還有化妝,真的做到了不同時期的不同妝容不同時刻不同妝容。最讓我注意的是被害者親屬無暇梳妝哭到面無血色,嘴起幹皮。特意注意是因為不久前恰好看到一篇吐槽某女演員劇中服喪期間面容精緻的仿佛下一刻要去參加一場晚宴。還有那些下雨天儀态絲毫不亂妝容絲毫不暈的場面,請問您這個永久性妝容哪個出自哪位名醫的手啊?對不起我又忍不住想冷笑了。

最後《窺探》這個名字起的真的很棒。開篇前半部分我一直在想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這部劇要叫“窺探”?是殺人魔在暗中窺探着被害人伺機而動麼?但又覺得僅是這樣其實還有更好的名稱去選擇,直到最後最大的謎題揭曉。一語雙關,玩的很妙。

最後,我在最初被推這部劇的時候無意中看到有評論說這部劇最後很治愈。可我刷完了整部劇,憤怒有,難過有,無力有,悲哀有,遺憾有,唯獨沒有得到治愈。那位說覺得治愈的人,你是在跟誰共情?我祝你有一天能夠切身體會到受害者家屬們的心情,看看你還能不能站在那說出一句:被治愈。

李昇基演技牛批。

韓劇窺探,反轉反轉再反轉
韓劇窺探,反轉反轉再反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