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为什么1912年选择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政权?

清朝宣统三年(西历1911年)农历八月,武昌起义爆发,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南京成立。对于清政府来说,内地十八省里面,除了陕西、直隶、甘肃等少数几个省份,其余大部分都宣布归属于中华民国方面。

清朝北洋系官僚集团在这期间,经过一番斡旋,最终,清政府和南京方面达成协议:民国政府要给清朝宗室待遇,并保证不打击报复,而清朝皇帝则宣布退位。

清朝为什么1912年选择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政权?

此前,元朝末年,朱元璋大军光复传统汉地后,元顺帝在关外地区继续维持元朝统治——史称北元。之后北元历代可汗,和明朝长期周旋长达两百余年,直到崇祯时期林丹汗去世为止。

那么,在这样的先例之下,清朝为何选择退位而不是模仿元顺帝建立北清政权,和中华民国长期周旋?

小编觉得:

可行性方面

理论上说,清朝退回关外,建立北清政权,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因为对于新兴的中华民国来说,“驱逐鞑虏”的思维依旧残存。所谓“驱逐”,指的是把满清赶出传统的汉地。虽然此时东三省早已存在大量汉人移民,但对于大部分汉人百姓来说,大总统和皇帝有什么分别,自己是毫无概念的。

清朝为什么1912年选择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政权?

此外,东北和蒙古以及西北等地区,在当时是沙俄和日本的势力范围。对于沙俄和日本来说,如果能把中国一分为二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并且沙俄也不希望因为辛亥革命的关系,世界上少一个君主制国家。

因此,在外力支持下,“北清”会取得日俄支持——事实上,从宣统帝退位后,满蒙地区的“勤王复国军”受日本支持长期活动,以及后来的伪满成立,都可以反推出北清会受到日俄支持的事实。

无法推行的原因

宛如一家企业,业务再多,设备再先进,但没有像样的工作人员来运作,那么,也无法创造出任何的社会财富一样,大清的灭亡,也和没有可用的人才有关。

北元能和明朝长期周旋,原因之一在于北元初期,北元有元顺帝维持统治,而清朝方面,宣统帝还是个孩童,摄政王和隆裕太后之间意见无法达成一致,从而败坏了决策效率。

此外,北元虽然被赶出中原,但北元政权里面依旧有很多愿意为北元效忠的人才——甚至元顺帝丢失大都以后,北元还曾给明军多次反扑,击溃过明军。

清朝为什么1912年选择退位,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北清政权?

而清朝方面,清朝所能依靠的人才,只有一个袁世凯,而恰好是这个袁世凯,彻底埋葬了清朝。

倘若隆裕太后选择和民国对抗到底,撤销袁世凯职务,北洋新军有哗变可能。即便清廷强行在汉地之外维持北清政权,从隆裕太后的执政水平来看,北清从内部垮塌,也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建立北清,理论上可行,但是由于晚清宗室缺乏人才,这一方案无法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