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药洗澡“越洗越黄”?中山医生:治疗宝宝黄疸切勿听信偏方

12月30日,记者从中山市博爱医院获悉,近月来,中山市新生儿重度黄疸病例骤增。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不断清除胎儿血红蛋白,从而引起血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病症。

因为生理性的新生儿黄疸现象很常见,很多人认为多晒晒太阳,喂点玉米须水,吃点中药就能好转。殊不知胆红素有一定的毒性。

“当胆红素在身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或出现宝宝早产、溶血、感染、酸中毒等高危因素,而家长们没有予以重视,没有及时就医或采取不恰当的措施,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黄疸入脑’引起胆红素脑病而遗憾终生,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 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副主任医师陈广明认为,必须加强对新生儿黄疸问题的重视。

中药洗澡“越洗越黄”?中山医生:治疗宝宝黄疸切勿听信偏方

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陈广明接受采访 受访者供图

“小黄人”越洗越黄?

乱用中药洗澡险丢命

前几天,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又接诊了一位重度黄疸宝宝俊俊(化名)。俊俊被送到医院时,呼吸微弱,反应差,全身皮肤极重度黄染,情况危急。经了解,这位男宝宝出生第2天开始皮肤黄染,家里人拒绝住院治疗,而是听从家里老人、亲戚的偏方,买了某种中药煮水给宝宝洗澡“去黄”,及口服茵栀黄药物治疗。而俊俊的黄疸不但没退,反而越来越重。

经检查,俊俊的血清胆红素高达671.3umol/L,比正常黄疸值高出几倍,属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医护团队立即对宝宝进行抢救,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甚至进行“换血治疗”。

“这个孩子的后遗症会比较严重,即便通过换血治疗,孩子已经脱离了呼吸机。但黄疸入脑,已经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功能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存在脑瘫的风险。”陈广明说,新生儿黄疸发展至如此严重,与家属重视不足有关。

经进一步检验,医生发现,俊俊患有严重G-PD缺乏症,俗称“蚕豆病”。这是一种遗传性的溶血性疾病,在广东、广西、湖南及江西等地区比较常见。而如果母亲患有蚕豆病,孩子遗传概率达25%。

由于俊俊家属,不遵医嘱擅自服用中药。部分中药容易诱发蚕豆病患者急性溶血反应,引发严重黄疸、贫血甚至胆红素脑病。“黄疸水平高会入脑,并且入脑后,胆红素无法通过治疗‘排’出来,可能有神经系统和听力后遗症,造成孩子一生的遗憾,让父母懊悔不已。” 陈广明说。

中药洗澡“越洗越黄”?中山医生:治疗宝宝黄疸切勿听信偏方

重度黄疸宝宝俊俊 受访者供图

如何辨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大部分黄疸程度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大多可自然消退,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大多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3—5天进入黄疸高峰期,5~7天逐渐减轻,足月儿黄疸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不超过4周,将完全消退。

但临床中有些患儿黄疸指数非常高,超过了生理范围的上限,属于病理性黄疸。如果不及时治疗,血中增高的胆红素,可能透过患儿的脑细胞膜进入脑组织。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在大脑引起病变,形成胆红素脑病。此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嗜睡、拒奶、反应差、呻吟、尖叫等状态,病情加重者会出现凝视、眼球震颤、头向后仰、角弓反张、抽搐、呼吸不规则等情况。严重者经抢救,往往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手足抽搐、听觉障碍、智力低下,甚至脑性瘫痪。

那么,些孩子受有高危因素影响,更容易患病理性黄疸呢?从指标上看,孩子血清胆红素高于342umol/L或孩子属于早产儿,或患有溶血病、G-6PD缺陷、宫内感染、有家族史等。陈广明认为:“发现新生儿黄疸时,要听从医生建议,及早到医院诊治,这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出现胆红素脑病,后果非常严重,容易遗留智力低下、抽搐等后遗症。”

中药洗澡“越洗越黄”?中山医生:治疗宝宝黄疸切勿听信偏方

医师陈广明为重度黄疸宝宝俊俊检查身体。 受访者供图

及时干预治疗是关键

“新生儿黄疸并不可怕,家长发现问题应及时诊治,建议由医务人员把握是否需要治疗。必要时由医务人员确定治疗方案,切忌听信谣言误信偏方,最终耽误病情,” 陈广明说,如果孩子当时能及时给予黄疸治疗,预后可能没有这么差。

临床上,产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黄疸指数进行定时测量、管理。一旦遇到黄疸指数超标者,会告知家属,按照我国医疗规范收治于新生儿科进行规范化治疗。随着规范化治疗,新生儿黄疸加重,导致脑瘫等情况大大减少。

但小部分家长误以为黄疸是“小病“自然消退。当新生儿黄疸,医生通知住院治疗时,家长认为医院”没病当小病治,小病当大病治”,抱着侥幸的心理,用一些土方法进行治疗。最后,给孩子带来不可逆的身体伤害。

“为了孩子一生的健康,家长一定要遵从医生医嘱。一旦发生脑瘫,更是要尽早到儿保科、儿童康复科进行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提高孩子生活质量。“陈广明说,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宝宝“越洗越黄”?

听信“偏方”,把黄疸宝宝“越洗越黄”的情况常有发生。而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病理性两种。如果宝宝的黄疸符合“早、重、快、复”等情况,就要早期就诊及治疗。

1、 新生儿黄疸出现早,在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的宝宝需要尽快治疗;

2、 黄疸情况持续时间长,足月儿黄疸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超过4周则属于不正常的状态;

3、 黄疸持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黄疸程度高,黄疸值大于同胎龄同日龄新生儿平均值的95%;

4、 新生儿有高危因素,诸如同族免疫性溶血、G-6PD缺陷、窒息、显著的嗜睡、体温不稳定、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情况

其中,关于G-6PD缺乏症,有明确的饮食、用药禁忌:

1、中草药:除了必须隔离的各种蚕豆以及蚕豆制品,一些中草药也不能服药,如珍珠粉、金银花、川莲、牛黄、蜡梅花、熊胆、保婴丹等。

2、慎用退烧药:去痛片、阿司匹林、使痛宁、奎尼丁、安他唑林、小儿退热栓、左旋多巴、安痛定等。

3、禁用消炎镇痛药:消炎痛、甲芬那酸、保泰松等。

4、其他禁用药物:利眠宁、甲基多巴、利福平、奎宁、氯霉素、氯磺丙脲、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作者】 曾艳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