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史:蒲安臣使团——中国近代的首个外交使团

清史:蒲安臣使团——中国近代的首个外交使团

前言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总管历史长河,很多人可以运筹帷幄,也有人暴虎冯河,导致他们的结局最终走向不同的命运。

起因

在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发现中国需要和西方国家对接,但是比较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清史:蒲安臣使团——中国近代的首个外交使团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果

在蒲安臣签订了《蒲安臣条约》以后,中国的学生可以前往美国学习,自此中国的留美运动开始了。

清史:蒲安臣使团——中国近代的首个外交使团

▲蒲安臣

始末

1. 奕䜣的先进思想

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见识到英国先进的枪炮船舰,奕䜣意识到中国也应该做出改变了。

于是奕䜣开创了总理衙门,专门管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对接工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清朝和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如今时间已经到了,清朝应该再次修改日期,但是这个时候,奕䜣就发现了问题。

清史:蒲安臣使团——中国近代的首个外交使团

▲《北京条约》

总理衙门虽然是处理中国和国外事务的部门,但是为了防止出现换约时发生冲突,最好还是请了解各个国家的人前去。

但是中国并没有,总理衙门中并不清楚其他国家的行情,所以这个时候的奕䜣就上书,请求建立一个外交使团。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国外派来了外交使团,他们对于中国的行情可以说一清二楚,但是中国并没有派遣使者,所以清朝对于外国并不清楚。

在签订条约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外国欺骗清朝的状况,所以奕䜣觉得还应该建立一个外交使团。

清史:蒲安臣使团——中国近代的首个外交使团

▲总理衙门

2.清政府的天朝上国

虽然说清朝的人也知道应该如此,但是他们对于西方国家的态度并不是很友好,现如今的人还保留着天朝上国的思想。

当外国使者前来的时候,他们入乡随俗朝拜清朝皇帝,但是如果清朝的人前去其他国家,就会学习他们的礼法。

刨除他们不愿意去朝拜外国人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根本无法和外国人交流,虽然说总理衙门也确定了有人学习英语,但是同样都是学习英语的进士们,和正常学习东方传统文明的进士们站在一起,难免低人一等。

原因就是他们学习蛮夷的语言,为此很多人也不愿意前去处理政务。不过中国和各国之间的约定还要继续,于是奕䜣只能想起他的方法,既然中国人不愿意前往外国,那么就要找一个外国人。

这个外国人不仅熟悉语言,还了解外国的行情,不仅如此,外国人也熟悉外国的社交礼仪,不会在乎是否是低人一等的原因。

于是奕䜣思来想去,最终确定了蒲安臣,他是美国的驻华使者,就语言和外交能力而言,蒲安臣最合适。

而且奕䜣能够选择他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蒲安臣的能力,而是因为蒲安臣还曾经帮助清朝处理了很多国际争端,为此才赢的奕䜣的赏识。

清史:蒲安臣使团——中国近代的首个外交使团

▲奕䜣

3. 中国的转变

想到这一层,于是奕䜣马上找到了蒲安臣,询问他是否愿意。当时各个国家正好推出和平的政策,于是蒲安臣代表清朝向其他国家访问,外国使团共有三十多人,其中还有中国人。因为清朝担心蒲安臣从中作梗,于是找人跟着监督,只是说是学习。

蒲安臣第一站就是美国,蒲安臣在美国的名声也很大,他曾经支持过林肯解放黑人奴隶,为此他的口碑在美国很好。

不久之后美国的总统约翰逊接见了蒲安臣,并且称赞蒲安臣。而蒲安臣也趁着这个机会称赞中国。

他表示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他的文明很快就能照耀西方国家。随后蒲安臣开始在美国演讲,其中都是说明中国面临的困难,让美国人对待中国人的态度有了转变。

而蒲安臣也很快和美国签订了《蒲安臣协议》,这可是一个具有公平性的条约,在这份合约中,美国不参与中国的内政,双方分别派遣学生学习,交流文化。

蒲安臣的做法也受到清朝政府的认可,在访问美国之后,蒲安臣一行人又来到欧洲,而蒲安臣通过自己外交的才能,让欧洲国家不在干涉中国的内政。

只可惜等到蒲安臣来到俄国的时候,一就能够身患重病,又长途跋涉,导致蒲安臣并没有休息好,最后在俄国的彼得堡病逝。

而清朝官员结接过蒲安臣的人物,继续访问后回到中国。

清史:蒲安臣使团——中国近代的首个外交使团

▲《蒲安臣协议》

小结

中国近代首个外交使就是蒲安臣,他代表清朝前去西方国家访问,为此让清朝和平地渡过了一段时间,也让中国人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参考资料】

1.《中国近代史》

2.《19世界的中国钦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