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惊人的“破局思维”:你的野心,决定人生高度

惊人的“破局思维”:你的野心,决定人生高度

作者 | 樊登读书 · 微澜

主播 | 樊登读书 · 杨枪枪

"

亲爱的书友们,晚上好~

欢迎来到樊登读书人物栏目——《群星》。

品读群星闪耀 · 体验非凡人生。

每天一期,欢迎您的持续关注~

今天出场的主人公,是统治华夏大地的第一位少数民族皇帝。

草原汉子总是给人一种粗犷豪放的感觉,有很大的野心,但要实现这份野心却着实需要一颗细致的内心。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元朝开国皇帝 -忽必烈的传奇人生~

宋末元初,在一处华丽的蒙古包里,一个儒生打扮的汉人正在高谈阔论,他说:

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

坐在主位的是一位粗犷的蒙古贵族,他时而点头认可,时而提问请教。

这个人就是忽必烈。

在那个年代,蒙古人大都粗犷豪放,他们更热爱在马背上恣意驰骋,对中原文化不仅不感兴趣,甚至对汉人有些鄙夷。

而忽必烈却与常人不同,他不仅亲近汉人,还学习中原文化。

或许正是这一点点的不同,让他从一个落魄贵族,摇身成为征服中华大地的第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还把中国的文明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他用一生的征程向后人印证着:

一个人在困境中破局的能力,决定着他人生的高度。

惊人的“破局思维”:你的野心,决定人生高度
惊人的“破局思维”:你的野心,决定人生高度

巴顿将军曾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1215年,忽必烈出生在漠北草原,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次子。

小时候不仅孝顺有礼,而且骑射都非常出色,据说成吉思汗曾预言他未来必成大器。

但成吉思汗并没有把汗位传给忽必烈的父亲拖雷,更悲惨的是,拖雷还早早地去世了。

那段岁月,可以说是忽必烈一生的至暗时刻,他仿佛离汗位越来越远。

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人都渐渐离去,甚至有人想假借蒙古的传统娶忽必烈的母亲,承袭拖雷的一切。

幸好母亲机智,才保住了拖雷家族的根基。

自那之后,忽必烈便在母亲的教导下,学着隐忍,不断积蓄力量。

波诡云谲的岁月里,他一直潜心学习,不仅练就了一身本领,身边还聚拢了一群能人异士。

直到1251年,忽必烈36岁时,他的同胞哥哥蒙哥成为新的大汗,委任他总领漠南,忽必烈才终于等来了人生的转机。

他没有因为领地荒凉而伤感,先是建立起幕府,继续广纳贤才,之后又在幕僚的建议下,用汉法管理赋税。

仅仅一年的时间,当地就有了非常可喜的政绩,他也因此有了威望。

1252年,忽必烈被委任征战大理,他运用所学的本领做足准备后,兵分三路南下,很快便消灭了大理的主力。

进城之后,忽必烈一改过往蒙古人屠城的作风,使用怀柔政策安抚百姓。

战事异常顺利,忽必烈又赢得了蒙古贵族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

一边是民心所向,一边是族人认可,忽必烈不断蓄积着力量,为人生继续进阶奠定基石。

人生的征途中总有荆棘,没有人能轻轻松松取得成功。

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在低谷时,积蓄破局的能力。

惊人的“破局思维”:你的野心,决定人生高度
惊人的“破局思维”:你的野心,决定人生高度

柳青在《创业史》中曾谈到:人生的路很漫长,关键处却只有几步。

对于忽必烈也是如此,当蒙哥汗任命他总领漠南时,他就考虑到蒙哥汗生性多疑,拒绝了经济方面,只受领了漠南的军事。

但随着忽必烈取得征服大理的战绩,在漠南地区的威望越来越高,免不了有人在蒙哥汗耳边扇风,他陷入被大汗怀疑的境地。

危机之时,他果断带着妻儿回到蒙哥汗处,还只身前去觐见蒙哥汗。

忽必烈的以退为进,让蒙哥汗解除了戒心,也给自己留足时间蓄积力量。

1260年,蒙哥汗攻打南宋时,意外死在了钓鱼城下。

彼时忽必烈正在鄂州作战,听闻蒙哥汗去世的消息,他果断接受对方的议和请求,火速回到自己的大本营。

当时,蒙哥和忽必烈的幼弟阿里不哥企图除去忽必烈称汗,但任凭阿里不哥如何设计,忽必烈都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

漠南背靠中原大地,补给充足。僵持了几个月之后,忽必烈果断在此登基,和阿里不哥形成对峙。

而阿里不哥虽然军力充足,但辽阔的草原却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最终败下阵来。

忽必烈终于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蒙古大汗。

之后,忽必烈经过短暂的整顿便正式开始了讨伐南宋的步伐,他把关键点锁定为襄阳。

为了打赢这场恶仗,忽必烈不仅在兵士战术上下足了功夫,还特意命士兵打造了“回回炮”。

多方策略下,襄阳被攻破,不久之后,南宋彻底灭亡。

忽必烈取得了蒙古人前所未有的成功,成为了第一位统一多民族的少数民族皇帝。

人生的突破,往往就在于关键几步的抉择。

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果敢地抉择,并且义无反顾地去行动,让忽必烈的人生节节攀高。

惊人的“破局思维”:你的野心,决定人生高度
惊人的“破局思维”:你的野心,决定人生高度

1264年,忽必烈取《易经》中“至哉坤元”的意思,改国号为“大元”。

这足以看出,忽必烈对汉文化的喜爱。

从年轻时,他就在学习汉文化,无论何时,身边都聚集着一群汉人谋士。

在建立元朝之初,忽必烈也愿意看到人们沿袭过去的文化,并不强制推行蒙古文化,还沿用了诸侯世袭制度。

然而1262年的政变,却让忽必烈开始深思。

山东李璮利用手中的钱财和兵力,趁忽必烈忙于应对外敌之时发动叛乱。

这次叛乱虽然没有对忽必烈的统治造成什么影响,却成为了忽必烈破旧纳新的开端。

他逐步收回诸侯的权利,实行中央集权制,用自己的方式把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结合起来,再运用到统治管理中。

人们把这形象的称为“内北国而外中国”。

在交通方面,忽必烈在各个要塞设立驿站。

随着陆路和水路的交通的改善,他也得以把蒙古文化带到中原,随着文化交流加强,也涌现了一大批的科学家。

尤为著名的是郭守敬,他不仅研制出了自动报时时钟,对于时间的准确度也提高了很多。

在他参与编纂的《授时历》中提到的一年的时间,和我们现在公认的仅差26秒。

此外,忽必烈还限制蒙古贵族的行为,不让他们去破坏耕地。农民使用科学家们研制出的各种工具,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

就这样,整个元朝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正如古人曾说:借人之智,完善自己。

不盲目借鉴别人,也不固守自己,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在实践中不断融合,才会达到新的高度。

惊人的“破局思维”:你的野心,决定人生高度
惊人的“破局思维”:你的野心,决定人生高度

1294年,忽必烈的人生走到了尽头。

回顾他的一生,幼年丧父,却有不矢之志;睿智果敢,几次果敢突破;

接纳汉儒思想,破旧纳新,创立了有自己独特格局的元朝。

人生总是会有许多不期而遇的变故,如何抉择,将深深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

正如费斯汀格曾说:“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身处困境时,先蓄积力量;时机到来时,就果断把握;无论何时,都头脑清醒的判断。

如此,便不会被低谷困住。

点个【在看】,与书友们共勉!

作者 | 微澜,一边读书沉淀,一边写作成长。

栏目主理人 | 澄子

排版 | 澄子

音乐 | Haneda Ryoko - Versailles

图片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

1.《中国通史 忽必烈大帝》纪录片

2.《最强大的10大中国古代皇帝 忽必烈》纪录片

3.《忽必烈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