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驚人的“破局思維”:你的野心,決定人生高度

驚人的“破局思維”:你的野心,決定人生高度

作者 | 樊登讀書 · 微瀾

主播 | 樊登讀書 · 楊槍槍

"

親愛的書友們,晚上好~

歡迎來到樊登讀書人物欄目——《群星》。

品讀群星閃耀 · 體驗非凡人生。

每天一期,歡迎您的持續關注~

今天出場的主人公,是統治華夏大地的第一位少數民族皇帝。

草原漢子總是給人一種粗犷豪放的感覺,有很大的野心,但要實作這份野心卻着實需要一顆細緻的内心。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元朝開國皇帝 -忽必烈的傳奇人生~

宋末元初,在一處華麗的蒙古包裡,一個儒生打扮的漢人正在高談闊論,他說:

治亂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

坐在主位的是一位粗犷的蒙古貴族,他時而點頭認可,時而提問請教。

這個人就是忽必烈。

在那個年代,蒙古人大都粗犷豪放,他們更熱愛在馬背上恣意馳騁,對中原文化不僅不感興趣,甚至對漢人有些鄙夷。

而忽必烈卻與常人不同,他不僅親近漢人,還學習中原文化。

或許正是這一點點的不同,讓他從一個落魄貴族,搖身成為征服中華大地的第一位少數民族皇帝,還把中國的文明帶到了一個新的曆史高度。

他用一生的征程向後人印證着:

一個人在困境中破局的能力,決定着他人生的高度。

驚人的“破局思維”:你的野心,決定人生高度
驚人的“破局思維”:你的野心,決定人生高度

巴頓将軍曾說: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1215年,忽必烈出生在漠北草原,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次子。

小時候不僅孝順有禮,而且騎射都非常出色,據說成吉思汗曾預言他未來必成大器。

但成吉思汗并沒有把汗位傳給忽必烈的父親拖雷,更悲慘的是,拖雷還早早地去世了。

那段歲月,可以說是忽必烈一生的至暗時刻,他仿佛離汗位越來越遠。

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都漸漸離去,甚至有人想假借蒙古的傳統娶忽必烈的母親,承襲拖雷的一切。

幸好母親機智,才保住了拖雷家族的根基。

自那之後,忽必烈便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着隐忍,不斷積蓄力量。

波詭雲谲的歲月裡,他一直潛心學習,不僅練就了一身本領,身邊還聚攏了一群能人異士。

直到1251年,忽必烈36歲時,他的同胞哥哥蒙哥成為新的大汗,委任他總領漠南,忽必烈才終于等來了人生的轉機。

他沒有因為領地荒涼而傷感,先是建立起幕府,繼續廣納賢才,之後又在幕僚的建議下,用漢法管理賦稅。

僅僅一年的時間,當地就有了非常可喜的政績,他也是以有了威望。

1252年,忽必烈被委任征戰大理,他運用所學的本領做足準備後,兵分三路南下,很快便消滅了大理的主力。

進城之後,忽必烈一改過往蒙古人屠城的作風,使用懷柔政策安撫百姓。

戰事異常順利,忽必烈又赢得了蒙古貴族對他軍事才能的認可。

一邊是民心所向,一邊是族人認可,忽必烈不斷蓄積着力量,為人生繼續進階奠定基石。

人生的征途中總有荊棘,沒有人能輕輕松松取得成功。

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在低谷時,積蓄破局的能力。

驚人的“破局思維”:你的野心,決定人生高度
驚人的“破局思維”:你的野心,決定人生高度

柳青在《創業史》中曾談到:人生的路很漫長,關鍵處卻隻有幾步。

對于忽必烈也是如此,當蒙哥汗任命他總領漠南時,他就考慮到蒙哥汗生性多疑,拒絕了經濟方面,隻受領了漠南的軍事。

但随着忽必烈取得征服大理的戰績,在漠南地區的威望越來越高,免不了有人在蒙哥汗耳邊扇風,他陷入被大汗懷疑的境地。

危機之時,他果斷帶着妻兒回到蒙哥汗處,還隻身前去觐見蒙哥汗。

忽必烈的以退為進,讓蒙哥汗解除了戒心,也給自己留足時間蓄積力量。

1260年,蒙哥汗攻打南宋時,意外死在了釣魚城下。

彼時忽必烈正在鄂州作戰,聽聞蒙哥汗去世的消息,他果斷接受對方的議和請求,火速回到自己的大學營。

當時,蒙哥和忽必烈的幼弟阿裡不哥企圖除去忽必烈稱汗,但任憑阿裡不哥如何設計,忽必烈都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

漠南背靠中原大地,補給充足。僵持了幾個月之後,忽必烈果斷在此登基,和阿裡不哥形成對峙。

而阿裡不哥雖然軍力充足,但遼闊的草原卻沒有足夠的糧食儲備,最終敗下陣來。

忽必烈終于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蒙古大汗。

之後,忽必烈經過短暫的整頓便正式開始了讨伐南宋的步伐,他把關鍵點鎖定為襄陽。

為了打赢這場惡仗,忽必烈不僅在兵士戰術上下足了功夫,還特意命士兵打造了“回回炮”。

多方政策下,襄陽被攻破,不久之後,南宋徹底滅亡。

忽必烈取得了蒙古人前所未有的成功,成為了第一位統一多民族的少數民族皇帝。

人生的突破,往往就在于關鍵幾步的抉擇。

在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果敢地抉擇,并且義無反顧地去行動,讓忽必烈的人生節節攀高。

驚人的“破局思維”:你的野心,決定人生高度
驚人的“破局思維”:你的野心,決定人生高度

1264年,忽必烈取《易經》中“至哉坤元”的意思,改國号為“大元”。

這足以看出,忽必烈對漢文化的喜愛。

從年輕時,他就在學習漢文化,無論何時,身邊都聚集着一群漢人謀士。

在建立元朝之初,忽必烈也願意看到人們沿襲過去的文化,并不強制推行蒙古文化,還沿用了諸侯世襲制度。

然而1262年的政變,卻讓忽必烈開始深思。

山東李璮利用手中的錢财和兵力,趁忽必烈忙于應對外敵之時發動叛亂。

這次叛亂雖然沒有對忽必烈的統治造成什麼影響,卻成為了忽必烈破舊納新的開端。

他逐漸收回諸侯的權利,實行中央集權制,用自己的方式把漢文化和蒙古文化結合起來,再運用到統治管理中。

人們把這形象的稱為“内北國而外中國”。

在交通方面,忽必烈在各個要塞設立驿站。

随着陸路和水路的交通的改善,他也得以把蒙古文化帶到中原,随着文化交流加強,也湧現了一大批的科學家。

尤為著名的是郭守敬,他不僅研制出了自動報時時鐘,對于時間的準确度也提高了很多。

在他參與編纂的《授時曆》中提到的一年的時間,和我們現在公認的僅差26秒。

此外,忽必烈還限制蒙古貴族的行為,不讓他們去破壞耕地。農民使用科學家們研制出的各種工具,大大提高了農耕的效率。

就這樣,整個元朝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象。

正如古人曾說:借人之智,完善自己。

不盲目借鑒别人,也不固守自己,保持清醒的判斷力,在實踐中不斷融合,才會達到新的高度。

驚人的“破局思維”:你的野心,決定人生高度
驚人的“破局思維”:你的野心,決定人生高度

1294年,忽必烈的人生走到了盡頭。

回顧他的一生,幼年喪父,卻有不矢之志;睿智果敢,幾次果敢突破;

接納漢儒思想,破舊納新,創立了有自己獨特格局的元朝。

人生總是會有許多不期而遇的變故,如何抉擇,将深深影響着一個人的人生。

正如費斯汀格曾說:“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身處困境時,先蓄積力量;時機到來時,就果斷把握;無論何時,都頭腦清醒的判斷。

如此,便不會被低谷困住。

點個【在看】,與書友們共勉!

作者 | 微瀾,一邊讀書沉澱,一邊寫作成長。

欄目主理人 | 澄子

排版 | 澄子

音樂 | Haneda Ryoko - Versailles

圖檔 | 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參考資料 |

1.《中國通史 忽必烈大帝》紀錄片

2.《最強大的10大中國古代皇帝 忽必烈》紀錄片

3.《忽必烈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