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中国的榜样:对越自卫反击战,无数高干子弟浴血疆场

“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的光荣,我们都是烈士家属。”

1953年4月,毛主席接见了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的母亲,他老人家见到黄继光母亲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毛主席的话令人动容,因为在抗美援朝中,他最爱的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了,这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

毕竟身为大国的领袖,他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战场,这个儿子是他的长子,也是他最喜欢的儿子,当时他完全可以将儿子留在自己身边。不过为了抗美援朝,他将长子送到了战场之上。儿子牺牲了,他有了一个烈士家属的身份,这就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

新中国的榜样:对越自卫反击战,无数高干子弟浴血疆场

毛主席那一代人,他们都是先公后私,最先想到的国家和民族,在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那个时代的人觉悟都很高,特别是一些开国将帅,他们在战争的时候,将自己的子女送到战场上。

尤其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不少高级将领,将自己的子女送到了战场上,有的甚至是独生子女。对越自卫反击战题材《高山下的花环》中也有这么一幕,剧中雷军长是一位眼睛里不揉沙子的将军,他反感阿谀奉承和托关系走后门的人。

新中国的榜样:对越自卫反击战,无数高干子弟浴血疆场

这样一位正直的军长,将自己的独子雷克华(小北京)送到了最前线,最终儿子在战斗中牺牲,他成为了烈属。不要以为这是影视剧的艺术展现,其实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这样的例子很常见,很多将领将自己子女送到前线,比如剧中的雷军长,在现实中也有原型,他就是时任54军160师师长的张志信将军,而剧中的小北京,则是张志信将军的独子张力烈士。

张志信将军1945年参加八路军,开始了他一生为国为民的征程,他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后来在西藏地区参加过平叛,战功赫赫。他一直忙着打仗,在他30多岁的时候,才有一个儿子张力,在当时那真的是老来得子了。

张志信对这个儿子十分疼爱,而张力也十分优秀,参军后是部队的训练标兵,真正的是虎父无犬子,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后,张力身为侦察兵,被父亲安排在了最前线,其实他是独生子,按规定可以不用去前线的。妻子也不理解丈夫的举动,但是张志信将军说:

“我们的孩子放在侦察连危险,别人的孩子就不危险吗?”

张力在战场上十分英勇立下战功,而且在前线他还入党了,但是在一次行动中,张力身负重伤,距离后方又十分远,只能应急处理,但是他已经到了生命最后关头,他生命最后关头张力对身边的战友说:

新中国的榜样:对越自卫反击战,无数高干子弟浴血疆场

他牺牲后,请转告爸爸,儿子没有给他丢脸,劝爸爸不要悲伤,一定要照顾好妈妈……”

直到此时大家才知道他是张志信师长的儿子,1979年27日下午3点左右,张志信师长才知道自己的儿子牺牲在战场上了,当时他一阵眩晕几乎跌倒,但是缓了一会儿他说:

“这里是战场,是血与火的战场,党和人民把这么多优秀儿女、这么多条宝贵的生命交给我张志信,我要为他们的生命、为他们的父母、为这场战争负责。”

然后张志信师长忍着丧子之痛,继续指挥部队战斗,当然了张志信将军并不是唯一将儿子送到战场上的人,还有时任41军副军长的毛余将军的独子毛晓东,毛余将军早年参加了革命,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担任第41军副军长,他的儿子毛晓东则121师某部连长,毛晓东十分优秀。

他曾在全军比武中获得过第二名,被送到军校深造,后来毕业回到部队,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他到了最前线。所部在夺取809高地时,他中弹牺牲。他是毛余将军的独子,当时是可以不用上战场的,但是毛余将军依然将儿子送到前线。

新中国的榜样:对越自卫反击战,无数高干子弟浴血疆场

其实当时41军当时有不少高级将领都将子女送到了最前线,比如41军121师政委周开源,他的儿子周伟当时才19岁。之前周开源不同意儿子周伟当兵,但是周兵自己报名参军,成功入伍,周开源见状也想让儿子锻炼下。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周伟走上前线,为了不沾父亲的光,他去了123师,在战斗中周伟牺牲,只有19岁。

41军参谋长曲奎的儿子曲宁江,他是一个入伍的新兵,按照规定是不能上战场的,但是他多次要求,加上父亲“走后门”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前线战场,在一次战斗中曲宁江在身中数弹,左腿和左臂都被打断的情况下,依旧掩护战友作战,最终壮烈牺牲。他留给父亲的遗物是一张被血浸透的全家福。

新中国的榜样:对越自卫反击战,无数高干子弟浴血疆场

还有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江燮元将军,他的儿子江鲁平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还有时任50军150师副参谋长的耿进福将军,他的大儿子耿军和二儿子耿晓康参加了自卫反击战,在战斗中两个儿子牺牲。

时任保山军分区司令员的刘斌,他的两个儿子刘光和刘明都是军校毕业,他们坚决要求去前线,牺牲在战场上,但是刘斌将军在两个人儿子牺牲后,又将女婿派到战场上!

那个时候无数高干子弟都参加了战斗,很多成为了烈士,比如14军40师副师长赵志雄之子赵杰昌烈士、55军政治部副主任甄文林侄子甄平烈士……他们都牺牲在战场上了。

身为将领,以身作则将自己子女送到战场上,在当时十分常见,比如李德生少将的儿子李和平时任12军36师副团长,在战斗中作战十分勇敢,战斗结束升任副师长。武汉军区司令员王必成中将,没能上战场,但是他将自己的儿子女儿儿媳送到战场,当时他儿媳已经有身孕。

新中国的榜样:对越自卫反击战,无数高干子弟浴血疆场

还有开国上将张宗逊将军,他的儿子张又侠也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现在也是上将,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但是老将军们不是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安逸,而是希望他们为国做贡献,比如江燮元在儿子即将上战场时曾说:

打仗就必须争取上前线,不可以当熊包,要是没立功的话,就不要来见我!”

也许这就是当时这些老将军们的心声,牺牲子女为国家做贡献。战争爆发将自己的子女送到最前线,恐怕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这样的一个中国怎么不强大?

让我们向伟大的烈士致敬!

新中国的榜样:对越自卫反击战,无数高干子弟浴血疆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