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治为什么不打压李义府?

在武则天打压门阀一事中,李治几乎是毫无保留地支持。然而,李治对权力的把控还是非常紧的,至少看不到武则天直接干预朝政的记录,她的意图都是通过李义府、许敬宗等人间接传达给李治,再由李治决定是否执行。

换句话来说,打压门阀士族完全符合李治的政治意图。

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李治对武则天的压制。

在武则天的打手阵容里,李义府不仅很出色,而且很出格。

李治为什么不打压李义府?

永徽六年(655),长孙无忌就想对付李义府,贬官的文书都出了,可李义府直接给李治上书,硬生生扭转了局势。事后,李治夫妇投桃报李,加封李义府做了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让他实现了正五品到正三品的超级飞跃。

显庆元年(656),李义府兼任太子右庶子,晋爵广平县侯。

一介寒门书生,直接蜕变成天子门人,朝廷大员,如果我是李义府,就会乖乖地回老家,给祖宗烧几炷高香,祈祷李家永世的荣华富贵。不过,李义府的存在,也证明了门阀士族和寒门士族之间,确实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门阀士族的子弟,身份就是他的资本,所以他们会刻意维护这种身份,包括附着在身份上的特点,比如颜面、道德。打个比方来说,晋朝的士族,如果遇到寒门子弟和他坐在一起,他们都会觉得是自降身份,更别说强抢良家妇女、上街打劫、吃霸王餐、和别人打口水仗之类的事情。

凡事也不能说得太绝对,不能说门阀士族里面就没有恶人,寒门士族里面全都是恶人,只不过当时阶级的普遍意识就是如此。

显庆元年(656),李义府刚刚升官,就爆出了一个特大丑闻。

李治为什么不打压李义府?

当时,大理寺的监狱里关押着一个女犯,名叫淳于氏,此女的容貌和气质俱佳。李义府听说之后,便给主管此事的大理寺丞毕正义递了个条子,逼迫大理寺将此女无罪释放,随后李义府将淳于氏安置起来,当成了小妾。

大理寺出了这等丑闻,肯定是瞒不住的,大理寺卿段宝玄得知后,给李治上了个奏折,希望朝廷能重视此事。很显然,此案可以内部处置,可段宝玄偏偏要捅到皇帝那里,摆明了就是针对李义府啊。

李治: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你们去查查吧!

就在此时,李义府做了一件蠢事,他逼迫大理寺丞毕正义自杀了,他以为杀了当事人,就可以掩埋这件事。然而,李义府的豪宅摆在那,淳于氏也住在那,这件事情如何解释呢?说白了,专案组都不用调查,李义府肯定是此事的主谋,现在又摊上了逼杀官员的罪名,确实要严惩啊。

李治也知道这些事,可他看在武则天的面子上,也看在李义府充当着政治斗争的先锋的份上,一直没有处理,最终决定就这样算了。

在一次朝会上,侍御史王义方突然发难,控告李义府身为宰相,却杀害大理寺丞,应该严厉治罪。侍御史只有从六品,却可以弹劾任何看不顺眼的官员,而且御史弹劾的时候,被告需要离开现场。

李义府:“王义方,你血口喷人!”

王义方:“按照规矩,你应该避嫌,滚出去。”

李义府:“你大胆。”

王义方:“滚出去。”

李义府:“……”

连续三次呵斥,李义府这才红着脸离开。接下来,王义方开始了长篇大论的弹劾,罪状是确凿的,行为也是恶劣的,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李义府难逃惩罚,大家就等着李治最后一锤定音。

李治:“嗯!王义方出言不逊,侮辱朝廷宰相,行为极其恶劣,从即日起,你就去做莱州司户吧。”

王义方弹劾的理由没错,可弹劾的时间错了。为了对付长孙无忌,李治需要拉拢各路的牛鬼蛇神,像李义府这样的人才,属于珍稀保护大臣啊。

李治为什么不打压李义府?

事后,李义府故意嘲讽道:“御史大人,你费尽力气地弹劾我,可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身为御史,你难道不惭愧吗?”

身为过错方,让别人丢官也就罢了,还要从精神上打击别人,言语上侮辱同事的专业度,李义府的人品确实有很大的问题。遗憾的是,李治还是想用他啊。

显庆二年(657),李义府又升官了,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太子宾客、河间郡公,李治还在长安城为李义府建了座别墅,以示嘉奖!

接下来,李义府的宅子成了公开的官职交易场所,我开价,你给钱,过几天你就走马上任,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经历了几次波折后,大臣们也看出了端倪,皇帝不想处理李义府,于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事情总会有例外的。

显庆三年(658),中书令杜正伦发难了,他联合中书侍郎李友益,打算弹劾李义府,结果事情败露,闹到了李治的面前。想想看,皇帝面前,两位中书省的大官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犹如泼妇骂街一般,李治的面子掉了一地。

李治也很讨厌李义府,这位老兄实在是太不长记性了,在朝臣中间犹如过街老鼠一般,不给点教训怎么行呢?再者说,在李治等人的努力下,长孙无忌的党羽已经被剪除了,已经到了收官阶段。

李治为什么不打压李义府?

李治:“你们都别争了,杜正伦去横州做刺史,李义府去普州(今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做刺史,李友益流放峰州,你们赶紧离京吧。”

李义府是寒门出身,因此特别希望加入门阀士族,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份。做宰相之后,李义府厚着脸皮到处宣传,说自己出身赵郡李氏。当时,有不少赵郡李氏成员在朝为官,给事中李崇德就是其中一个,这位老兄主动找上门来,各种寒暄巴结,最终把李义府编到了自家的族谱里面。

李义府被贬之后,李崇德担心家族遭受牵连,于是开除了李义府的户籍。谁料想,一年后,李义府又回到了长安,官居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可怜的李崇德,有门阀的底蕴,却没有门阀的智慧,在政治风浪中瞎折腾,最终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整个家族。不过,我们也能看出唐朝中期门阀士族在朝野的影响力,只能用日渐式微,苟延残喘来形容了。

李义府的复出,武则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过,这位老兄有点坑人,回朝之后,行为不仅没有收敛,还比之前更加猖獗。

据史料记载,李义府为了抬高家族的地位,在李渊祖父李虎的陵墓旁边找了个风水宝地,由于工程巨大,周边八个县的县令都加入李家的工程中,甚至有县令因为过度劳累,当场暴毙。墓成之后,朝廷王公以下的贵族纷纷送上了祝福,迁坟的当天,拜祭的人络绎不绝,场面之宏大,堪比皇家葬礼。

李义府的红,真的是红到发紫,亘古未有。

然而,有句话叫“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龙朔三年(663),以长孙无忌为核心的关陇势力烟消云散,李治全面掌权,政治生态开始平衡了。以前,李义府是仗势欺人,恃宠而骄。现在,李义府是作恶多端,人神共弃,李治也不想再继续包容他了。

李治为什么不打压李义府?

有一天,李治找李义府谈话:“朕听说,你的儿子、女婿做了许多不法的事,朕以前都为你们掩饰了,如今你也该教育教育他们了吧?”

李治很不满,可看在武则天的面子上,只是想敲打一番。

按照一般的套路,磕头认罪,向皇帝承诺会改,也就没那么多事了,可李义府的反应却出乎寻常:“陛下,谁跟您说的这些?”

李治愤怒地说道:“你知道这些就行,何必问朕那么多!”

李义府沉默了一会儿,随即转身离去,没有礼仪,没有谢罪。

面对皇帝的敲打,李义府拒不认罪,拒不悔改,还不给李治面子,这已经是忤逆犯上的行为了。李治心里明白,李义府觉得自己是武则天的人,所以才敢如此嚣张,对付李义府,其实就是打击武则天,他该如何选择?

还是收拾吧,收拾完了才好继续上路。

李治还没来得及动手,李义府就出事了。

有一天,李义府邀请知名术士杜元纪看自家的风水,老杜转悠了半天,说了这样一句:贵府有怨气啊,是冤狱造成的!

李义府大惊失色:“怎么破呢?”

老杜:“在您的房子囤积二十万贯钱,就可镇压!”

李义府确实有钱,可要他拿出家底办事,也不大可能啊。为了筹集巨款,李义府发出家族通知,要求李府上下齐心协力买官卖官。不仅如此,李义府整日和术士杜元纪待在一起,行踪诡秘,而这一切全都被人看在了眼里。

所谓的政治斗争,一方面是政治利益,一方面是经济利益。

打个比方来说,通过政治斗争,把敌人打入大牢,或者发配到边远地区。接下来,己方成员暗示敌人,如果要免除牢狱之灾,或者减轻刑罚的痛苦,或者继续回朝做官,只需要缴纳一笔数额不小的巨款,就可以为你办妥!

很熟悉的套路,这就是在唐朝发生的。

当时,李义府找到了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延,向他索贿七百贯,答应让他做个芝麻小官,结果被右金吾卫举报了。

龙朔三年(663)四月,李治将李义府打入大牢,随后安排了一支专案组,突击审讯下,彻底坐实了李义府的罪责。随后,李义府被发配到巂州(今四川省凉山西昌市),永不遇赦,李府的核心成员也受到了贬黜,昔日的当红家族正式没落。

乾封元年(666),李治到泰山封禅,宣布大赦天下,却唯独不答应赦免李义府,李义府郁闷无比,一命呜呼,终年53岁。

李治为什么不打压李义府?

武则天是什么态度?

惋惜!无可奈何!睁眼看着!

多年之后,武则天执掌权柄,念及李义府的功劳,追封他为扬州大都督,算是为他翻了案。这也说明,在武则天的心里,一直拿李义府当自己人,可面对李治的强势处罚,武则天也不敢顶撞,夫妇二人的地位,可见一斑。

文/九皋寒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