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素园:读“马列”的地主,57岁跟随红军长征,72岁当贵州副省长

1936年2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到达贵州毕节,立刻展开行动,打土豪分财产,很快,他们就在十字街的一户深宅大院中找到了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地主,把他抓起来抄家。

然而,这时候,奇怪的一幕发生了,他们从这位老地主的书架上,发现了很多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翻开一看,书上密密麻麻,有很多圈点和标注,很显然,书的主人看的很认真。

“地主还读马列?”,怀着疑惑,他们将这一事情报告了红六军团首长。

很快,群众大会召开,又发生了让人惊讶的一幕,当这位老地主站在台上接受批判时,台上的百姓纷纷为他辩解,说他为人正直,是个好人,没有欺压平民百姓。

周素园:读“马列”的地主,57岁跟随红军长征,72岁当贵州副省长

百姓的这一举动,让时任六军团政委的王震和政治部主任夏曦意识到,他们可能抓错了人,于是,立即找这位地主谈话,当问起红军来之前,老地主为什么不离开时,老地主答道:“我觉得马克思讲的对,我相信马克思主义,你们共产党是讲马克思主义的,所以我用不着走!”。

这话,让王震和夏曦来了兴趣,又问道:“我们共产党的政策,是反蒋抗日,你赞成不赞成?”。

这老地主笑道:“赞成,完全赞成。”。

很快,这位老地主被放回了家,还发放了家财,从那时候起,王震、夏曦便经常去他家,给他讲解党的方针、政策,不久,贵州抗日救国军成立,这位老地主,竟然成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此事儿,在当地震惊一时。

这位老地主是谁?为何他能摇身一变成为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呢?今天要讲的,便是这位老地主周素园的故事。

周素园,本名周培艺,出身当地小地主家庭,父亲曾担任贵州省松桃厅教导,母亲出生当地富户家庭,自幼读书博闻强记,夫妻二人生育8个子女,周素园排行第七。

幼时的周素园聪敏过人,四五岁时便能背很多唐诗,16岁时考中秀才,成为贡生。

可惜,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甲午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对周素园刺激极大,也让他意识到,四书五经已经不能应付当下环境。

周素园:读“马列”的地主,57岁跟随红军长征,72岁当贵州副省长

1897年,一位官员对周素园的文章极为赏识,劝他专研经学,但被周素园一口回绝:“如今强邻环伺,国家随时都会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境地,我辈还不赶紧寻求改良政治以救国家民族于危亡的路子,难道还要再做这些咬文嚼字的文章吗?”。

从这时候开始,周素园便想方设法收集新书,学习新知识,学习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科学文化,渐渐地,思想倾向于维新、改革。

但很快,他就发现,清政府所谓的变法,只是掩人耳目,愚弄群众,于是,他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爆发革命浪潮,来推翻清政府,于是,他开始为革命做准备。

1907年,他创办《黔报》,宣传爱国主义,不久,又与张百麟等人建立贵州自治学社,开始从事革命运动,1910年年底,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闹革命,并领导贵州起义。

可惜的是,贵州起义的成果,最终被军阀唐继尧窃取,周素园开始了流亡之路,先后担任北京稽勋局调查员、参众两院秘书、西北边防军筹边使公署秘书等职。

直到1921年,周素园才重返贵州,担任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黔军总指挥部秘书长、贵州政务厅厅长、省府秘书长等职。

虽位高权重,但为军阀效力,看着他们胡作非为,让周素园很是不齿,于是,1925年,他辞职回乡,退出贵州军政界,开始闭门读书,寻找真正的救国之路,这一闭门,就是十余年。

周素园:读“马列”的地主,57岁跟随红军长征,72岁当贵州副省长

在此期间,他广泛涉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富国论》,关于马列主义的《国家与革命》、《通俗资本论》、《新政治资本学》等等,周素园都有潜心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能救中国的,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

对于自己的心得,他曾对贵州的军阀们说起,可惜,只是对牛弹琴,根本没人搭理他,于是,周素园想到了共产党。

当红军到达毕节后,官僚、地主、豪绅纷纷望风而逃,而周素园没有离去,他对这些人说:“我没有多少家产,不必走!”,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从甲午战争开始,周素园就开始寻求救国之道,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而且在贵州极有号召力,这样的人,自然是组织争取的对象,于是,才有了周素园担任贵州救国军司令一职的事情。

上任的周素园,也没让红军失望,短短时日内,在他的号召下,贵州救国军人数便发展到了3个支队,农会也建立了30多个,红军的扩充工作,也迅速展开,一下子吸收5000多个新兵。

除了担任贵州救国军司令一职,周素园还做起了统战工作,先后给龙云、孙渡、鲁道元等人写信,希望他们能同情抗日,与红军一致行动。

可惜的是,当时的红军,处境极为艰难,这些军阀大佬,并不如何买账,为表示对蒋介石的忠诚,龙云直接把周素园的信拍下来,呈报蒋介石,并张贴布告。

而孙渡,还算给面子,采取了“消极保存实力”的方式,为红二、红六军团通过云南,渡过金沙江创造了条件。

周素园:读“马列”的地主,57岁跟随红军长征,72岁当贵州副省长

红军离开毕节时,周素园也随红军一起离开,算是半道参加长征,七月,红军到达西康的下甘孜,周素园通过电台,揭发蒋介石降日卖国行径,呼吁各省起义抗日。

10月,在岷州,甘肃省人民革命委员会成立,周素园担任教育部长一职,12月,周素园跟随红军走完长征路,到达陕西,紧接着,西安事变爆发,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周素园曾给何应钦、王伯群、吴忠信、张学良、朱绍良等人写信。

1937年,当谈判进入停顿时,周素园又给张道藩、张继、冯玉祥等人写信,号召这些人促成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素园被任命为八路军高级参议,主要还是做统战工作,带着毛主席的亲笔信,访问国民党西北当局,想方设法解救政治犯,并借机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扩大影响。

为了团结抗日,周素园先后奔赴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在昆明,他还成功号召一批年轻人去延安学习,并把2万盒云南白药寄到延安,转运前方应急。

后来,周素园又去了贵阳,但在这里,他受到警告:“你最好回原籍养病去!”。

周素园:读“马列”的地主,57岁跟随红军长征,72岁当贵州副省长

在国民党的严密监视下,周素园回到了毕节,开始了“养病”生活,这一养,就是10余年。

终于,1949年11月,解放军从贵阳向西推进,国民党的官员闻风而逃,这一时期,已经70岁高龄的周素园挺身而出,组织毕节县支前委员会,维护地方秩序,并未西进大军准备粮秣。

等解放军到来,周素园又写信给国民党刘鹤鸣、罗湘培等人,在周素园的劝说下,这些人相继投诚。

1950年,72岁周素园接到组织通知,前往贵阳,担任贵州省副主席、贵州省副省长等职,为新中国添砖添瓦。

周素园:读“马列”的地主,57岁跟随红军长征,72岁当贵州副省长

1958年,周素园离开人世,享年80岁,在他病逝后,周恩来等人发来唁电,贵州省委也送来一副挽联:“万里 共长征,人民事业资匡助;一心服真理,马列宏谟有会通。”。

短短4句话,便概括了周素园与人民政府的情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