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汉时期中国古玻璃艳影<二十二>

战汉时期中国古玻璃艳影

关于在战汉时期制作玻璃器的工匠的来源,有一种说法认为应是从西亚或埃及来到中国的。

当然,从广西合浦南北朝墓葬中出土的那只被认为是萨珊时期的玻璃杯上,和陕西法门寺出土的唐代玻璃器上,“外来的器物”和“外来的工匠”的可能性都很大。这些出土物离战汉时期已经很远很靠后了,相关资料表明,战汉时期的玻璃制作工艺在后汉时期已因战乱而趋于衰落,到南北朝已经失传,其后虽有恢复,但工艺水平与战汉时期相比根本难望项背。

《穆天子传》第四卷中记载的“……丁酉,天子升于采石之山,于是取采石焉。天子使重之民,铸以成器于黑水之上。器服物佩好无疆……”

这里对工匠最初的来源情况并无说明,但“……使重之民,铸以成器于黑水之上”,透露了一条重要的信息,这一时期当地工匠的技术水平已经完全能够胜任穆天子对产品的要求,也就是说,西周穆天子时期,或者至少在战国之前,中国的玻璃工艺已经趋于成熟。

关于工匠来源,不得不阐明一个概念,即长期以来对地域的认识经常出现的错觉及误导。

我们今天总是以“中国”作为一个固有概念,来区分“国内”和“国外”,但事实上,在二千年前的这片土地上,“国家”的概念却并不固定,地域更多的是势力范围,势力范围是彼此交织而非完全隔断的,在亚洲板块上,强大或者弱小、发达或者落后、富裕或者贫穷……都在不断交替发展,正如今天我们尚不能确认“夏”的疆界,对于“商”的历史也还存在许多模糊不清的认识,而“周”的封国到底有多少?在划分了“西周”和“东周”后,“东周”中的“春秋”时期的大小分封国又有多少?

用现代的“国家”概念去固化二千多年前甚至更久远的势力范围,显然是不恰当的。

没有明确的疆界,反而更有利于民族和文化的交汇融通。

正文:甘露杯。夜长凝甘露,只待美人唇。

战汉时期中国古玻璃艳影<二十二>
战汉时期中国古玻璃艳影<二十二>
战汉时期中国古玻璃艳影<二十二>
战汉时期中国古玻璃艳影<二十二>
战汉时期中国古玻璃艳影<二十二>
战汉时期中国古玻璃艳影<二十二>

每日精品欣赏:

“一是斋主”:

诗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鉴定师、评估师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艺术品一级鉴定师

孙瀛洲古陶瓷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文物网高级鉴定评估师

欢迎关注“一是斋”微信公众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