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册立谁为太子?万历帝15年犹豫不决,因1只玉碗终下决心

关于古代的皇位继承制,中原的正统王朝大都遵循周王朝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和宗法制,以大小宗和是否嫡出、长子来确保王位(皇位)的承继是否符合礼法的约束,以此确保王朝皇位的有序传承,减少因为皇位更迭造成的政治动乱。

而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却又有大不同,金朝、北魏等则以兄终弟及为原则,而忽必烈治下元朝则恪守蒙古传统的幼子继承制。从目的来看虽然两者的制度不同,但都是为了维系王朝运转,实则无优劣之分。

册立谁为太子?万历帝15年犹豫不决,因1只玉碗终下决心

而当1368年,朱元璋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以乞丐身份荣登大宝,创下不世之功,如何选择继承人,也便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问题。

他子嗣众多,仅儿子便有26个之多。而对于嫡长子朱标更是喜爱尤甚,从小便请宋濂等大儒为师。在1370年将朱棣、朱樉、朱棡等儿子分封各地之后的第四年,他便颁布了《皇明祖训》,确立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原则。但是事与愿违,儿子朱标死后,虽然他册立了朱允炆为皇长孙,但是待他寿终正寝之时,一切却被打破。

册立谁为太子?万历帝15年犹豫不决,因1只玉碗终下决心

昏聩无能的建文帝显然并不是藩王朱棣的对手,四年靖难之役篡权成功,而即便是朱棣上位之后,都意欲册立自己更喜欢的二儿子朱高煦为太子,虽然最后迫于压力不得不册立大儿子朱高炽为太子,承继大宝。但是在选择继承人之上,历任皇帝莫不想将决定权归于自己之手,而不是这种所谓的礼法传承,这样皇帝与朝臣之间便矛盾重重。

而当万历朝,朱翊钧登上皇位。关于册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也成为了摆在他面前的问题。

册立谁为太子?万历帝15年犹豫不决,因1只玉碗终下决心

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皇帝生涯可谓是饱受诟病,无论是黄仁宇先生还是吴晗都以他作为明亡的根源所在。48年的执政生涯里,除却了前10年张居正辅政,进行了张居正改革,大明王朝得以绵延之外,尔后的三十多年里,懒政、惰政占据了他的整个生涯。与丹炉为伴,与丹药为生也成为了他的写照。

而他的一生中最为宠爱的女子便是万贵妃,而儿子自然便是福王朱常洵。但是问题的症结也便出在此处,万贵妃非是正妻,而福王朱常洵也非长子。

册立谁为太子?万历帝15年犹豫不决,因1只玉碗终下决心

而横亘在万历帝、万贵妃、朱常洵之前的是太祖皇帝的《皇明祖训》、朝臣的据理力争以及皇长子朱常洛。

朱常洛的母亲,王氏本不过是一个太后宫中的宫女。而万历帝在向李太后请安之时,便一时兴起,临幸了她。却不成想,王氏也争气,怀了龙嗣。虽然万历帝百般抵赖,矢口否认,但是在记载皇帝的起居录中,可是详细清楚的记载有:“X年X月X日,上幸宫女王氏”。白纸黑字,万历帝不得不认,只得将王氏封为恭妃。而在朱常洛出生后,本就心生厌恶的他自然是不喜欢母子二人。

反倒是郑贵妃,尤其受其欢喜。都说母凭子贵,子凭母贵,而福王朱常洵便因为母亲的宠爱,也导致了万历帝想僭越祖制,册立他为太子。

册立谁为太子?万历帝15年犹豫不决,因1只玉碗终下决心

而关于这样一场争斗谁也不会想到会持续15年之久,万历帝本可以完胜,但是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想法。

虽然面对朝臣和李太后的压力,自己可以一直拖着不册立太子,更甚者皇长子朱常洛连基本的教育都接受不到,但是群臣又怎么会熟视无睹,尽管他可以将申时行等群臣贬谪,但是悠悠众口又怎么能尽皆贬黜。

而也就在他焦头烂额之时,他生病了。1601年,他身患重症。身边也只有朱常洛的母亲恭妃终日照顾,而本情深的郑贵妃却开心至极,一旦皇帝龙御归天,儿子朱常洵有着无比大的优势。而万历帝决意试探一番,他郑贵妃将赏赐给朱常洛、朱常洵的玉碗拿来,但是此时的万贵妃却聪明反被聪明误,声言朱常洛的玉碗已经下路不明,而自己的儿子朱常洵的则在。

册立谁为太子?万历帝15年犹豫不决,因1只玉碗终下决心

万历帝,又怎么会不知道这其中的把戏。这御赐之物,更是由她保管怎么会轻易不见。于是当夜,万历帝便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而这场15年之久的国本之争,也终于以这样一种看似滑稽的方式结束。而此后的大明皇宫,会因为这样一个册立决定就风平浪静了吗?

并没有,万贵妃又怎甘心皇位旁落。一场场的明末大案此地发生,梃击案,一个外人都能进入皇宫,谋杀太子;移宫案、红丸案等更是将矛头直指万贵妃。而1620年,朱常洛继位后,不足月余便崩逝。《明史》载,他夜御数女,事实上就连这些女子都是万贵妃所赠。

而在继承人的问题之上,关于权利的相互倾轧又何其良多。

参考资料:《明史》《皇明祖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