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底,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正进行到紧张时刻,志愿军司令部里一片忙碌。但所有的人都不顾忙碌,每隔半小时就会问同一个问题:113师到了哪里?由于无线电静默,司令部现在联系不上113师,他们还不知道,此刻的113师正在创造一项世界纪录。

某地图软件上测出的德川到三所里的距离
在某地图软件上用测量工具拉一下就能看到:从德川到三所里,直线距离显示的是76.7159公里。但这只是直线距离,由于中途全是山地,实际距离只会大于这个数。这就是113师需要走的路程,11月27日晚上接到的命令,要求28日早上8时到达三所里,切断美军第9军南逃的退路。
113师师长江潮算了一下,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14个小时。来不及多想,113师(欠339团)就出发了。为了加快速度,他们抛弃了一切不必要的装备,只携带武器、弹药就开始在路上玩命地奔跑。副师长刘海青率338团作为前卫。
出发前338团团长朱月清命令,全团只带武器和弹药轻装前进,每个营安排一个连作为前卫连。如果路上遭遇敌人,第一个前卫连负责阻击,其他部队继续前进。如果再遇到敌人,再由第二个前卫连阻击,后面的部队继续前进。原则就是打的打,走的走,交替前进,决不恋战。
为了能做到边走边打,各营、连、排都做到指挥提前、兵器提前。团长朱月清亲自指挥一个营,营长指挥前卫连,连长指挥前卫排。同时朱月清还命令全团:边走、边打、边下令、边吃饭、边睡觉,一刻也不能停留,并且不许一人掉队。
志愿军一边战斗一边急行军
这样的安排原是为了防止万一,但没想到真的派上了大用场。113师在急行军的途中,先后遭遇了美25师、美骑兵1师、英军29旅、土耳其旅、伪7师各一部,均被113师打垮。113师一边战斗一边急行军,整个部队陷入疯狂的状态。
从师长到炊事员,思维已经完全凝固,脑子里只有“三所里”三个字,按时赶到三所里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事情。溃败的联军正开着汽车朝三所里急驰,而志愿军战士们只能靠自己的两条腿,必须用两条腿赶在汽车之前,哪怕整个身体都失去意识,只能机械地迈着腿。
战士们一路狂奔,有的战士跑着跑着就一头栽倒在地,再也醒不过来了。有的战士一边跑一边吐血,还有的疲惫已极,只能在路中间躺一会儿,让后面的战友将自己踩醒再起来接着跑。最累的是炮兵,迫击炮和九二式步兵炮是他们仅有的重火力,根本不舍得丢弃,只能全部拆散了扛在身上跑,还得跟上步兵的速度。
与此同时,彭老总正在指挥部里焦急地踱着步。113师出发已经十几个小时了,还是联系不上,也不知道到了什么位置。孤军深入敌后七八十公里,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113师究竟能不能按时到达?彭老总心里也没有底。
志愿军炮兵将步兵炮拆散来扛着跑
天已经亮了,113师甩掉伪装在大路上行军了,因为时间就要来不及了。师长江潮认为,在大路上行军非常冒险,如果遭遇美军战机轰炸,将会损失惨重。但如果不能按时赶到,任美军逃走,今后将会给志愿军带来更大的伤亡。权衡一番之后他决定冒险。
美军战机在天上发现了他们,在盘旋了几圈仔细辨认后美军认为,如此“衣衫褴褛、军容不整”的军队,必定是伪军的溃军无疑。他们没有投下炸弹,而是用无线电通知三所里的伪军准备做饭迎接。当朱月清率领前卫营赶到三所里时,只一个冲锋就把正在做饭的伪军全歼。
他爬上东山一看,北边的公路上烟尘滚滚,一眼望不到头的美军败退过来。113师只比美军提前5分钟赶到预定位置,仅仅是5分钟,就改写了整个战役的进程。仅仅是5分钟,就决定了整个西线联军的生死。
113师报务主任张甫立即打开电台向志司、军、师发报:
“我部已先敌到达三所里!”
“敌人企图通过三所里撤退!”
“我部请示任务!”
这是志司发给38军的电报,彭老总特意加上“卅八军万岁”的字样
从开机到完成发报,张甫一共只用了5分钟,为此他立了功。彭老总立即命令:给我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联军南逃的大门被彻底关死了。113师还不知道,他们在无意中创造了一项人类军事史上的纪录:14小时急行军145华里(实际路程不止这么多),平均每小时行军5.2公里,平均每秒行军2米,中途还打退了敌军6次。
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是奇迹,是神迹。它记录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辉煌,并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