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重大“静音”事故发生后,医生的针头戳进了我的耳膜

2018年2月的某一天,是一个有着暖阳的冬日,大部分人应该都不记得自己在那时做过什么了。

但我一辈子也不会忘,因为:

那一天,我的耳朵突然聋了。

当时,还在享受寒假的我,正惬意地看着肥皂剧。

屏幕上,男主角正在雨中追着女主角求复合……

突然,我右耳的耳机仿佛消音了一般,清晰的立体3D环绕声变成了异常沉闷的嗡嗡声。

我的右边耳朵好像是进了一股气,一种闷闷胀胀的感觉包围了我。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耳机坏了,准备拔掉耳机站起来活动一下。

但就在站起来的瞬间,我感觉天旋地转,恶心极了,难受的感觉涌上天灵盖,让我直想吐。

重大“静音”事故发生后,医生的针头戳进了我的耳膜

难道寒假整天宅在家里,熬夜追剧,作息不规律的我,已经虚弱到了这个程度?补个觉或许就能缓一缓!

说躺平就躺平,我安然地躺下来休息了。

我在小外甥喊我吃饭的声音中醒来,那一次,小外甥的声音超级大,还伴随巨大的嗡嗡声。

我一把拉住小外甥:

“你有没有听到外面的声音,像是炸爆米花那样,轰隆隆的?”

小外甥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还笑我:

“你是不是饿了”。

我紧张起来,因为我很确定自己不是幻听,而且耳朵里面轰隆声来得一阵比一阵大。

接着,头晕,没力气、想吐,后脑勺仿佛被什么东西塞住了……

不想让家人担心,于是我什么也没说,吃饭的时候不仅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一切如常,还默默吃了两碗饭,吃货属性暴露无遗.....

因为实在难受,我当天下午就去了趟镇上的卫生所。

卫生所的老医生说我这像是喉咙发炎引起的耳朵暂时性堵塞,让我注意饮食,吃点消炎药就好。

第二天,朋友来我家找我玩,我一直处在懵到听不清的状态。

朋友放心不下又带我去附近的医院看了看,但医生也说这是感冒引起的。

就这样过去了四五天,我的情况没有丝毫好转。马上要开学了,和我家同在一地的男朋友过来接我,去县里坐车上学。

重大“静音”事故发生后,医生的针头戳进了我的耳膜

这是“感冒”后第一次见他。那一瞬间,委屈难受的情绪一下就上来了,眼泪像两股喷泉,止不住地流出来。

我平时一向开朗,很少在他面前哭,估计当时他也被我吓着了。

但哭完了,学要上,车还是得赶。

因为身体难受,我基本上走两分钟,就要停两分钟。一小段路之后,男朋友把我身上的书包一把拎了过去:

“走,我们再去检查一下吧,这样去学校,我也不放心!”

这次检查,医院初步判断我是“耳石症”,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检查仪器,他建议我去大一点的医院。

直到那时候,我才清楚地意识到,让我这么难受的,根本不是什么“感冒”“上火”,可能是耳朵出了问题。

当天,我们又赶到一个当地更大的医院,挂了耳鼻喉科。医生终于确诊了我的病,但也让我整个人傻了:

听力测试显示右耳听力完全丧失,突发性耳聋!

“医生,我这个耳朵之前没有任何征兆啊,而且我听力也一直相当好!”

“突发性耳聋基本都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征兆,而且这个病也很难查明发病的确切原因。”

“那我还有希望治好吗?”

“这个病最黄金的治疗时间是72小时之内(但我当时应该是第8天左右了),之后治愈的概率也会随之降低,而且,我们医院目前不接收这种情况的患者。”

后面医生又说了什么,我完全没听进去,也不知道是因为真的聋,还是“选择性失聪”。

我的脑袋一片空白,里面反复播放着一个声音:

二十出头的我,聋了!而且可能治不好!

重大“静音”事故发生后,医生的针头戳进了我的耳膜

从诊室出来,到医院大厅,这短短一分钟的路,好像走了一个世纪。

就要走出医院时,男友停住了脚步,让我在原地等等他。他一路往门诊的方向又跑了回去。

重大“静音”事故发生后,医生的针头戳进了我的耳膜

大概四十分钟后,他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刚刚我又问了医生,他说只要治疗,就有治愈的希望。我们可以去大点的医院,虽然医生说治疗的过程会比较痛苦,但你愿意试试吗?”

“还有,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先让你能舒服一些,起码可以不晕不吐,身体不这么难受。”

“不管以后咱们的耳朵能不能听到,我都爱你,你变成什么样我都喜欢,而且,我们不是还有另一只耳朵嘛!”

我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没想到他又来了句:

“再不济,我学手语就是啦!”

哈哈哈这是什么话?怎么忽然说起了手语!我刚刚酝酿到一半的眼泪,又瞬间被想笑的冲动逼了回去。

他顺势紧紧地搂住又笑又哭又晕又聋的我:

“医生不是说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吗,其实想想,希望挺大的,你一直都是那么善良乐观的女孩子,一定会是那三分之一!”

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我很清晰的记得那一瞬间,一直闷闷的耳朵,好像突然通畅了一般,清晰的能听到自己耳边的呼吸声,和男朋友抱紧我时的心跳声,扑通、扑通……坚定而有力!

我停了停,回答他:

好,那就试试吧!

这时候,大厅悬挂的钟,指到六点,人们开始陆陆续续走出医院。

我这时真真切切体会到很久之前看过的那句话:每一个走在路上的普通人,其实都在经历着你所不知道的战斗。

而我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我们坐上最早的一班火车,去合肥的大医院看病。

因为票买得晚,又赶上开学季,只剩下无座票。六小时摇摇晃晃的的车程,我几乎一路都靠在男朋友身上,让他用整个身子托住我。

但我还是一下车就吐了。

当时,他拉着两个箱子,还要搀扶时不时就恶心想吐的我,我真是既心疼自己,又心疼他。

“辛苦”还远没有结束。

尽管很幸运地挂到了专家号,但这位医生给到的结论,却和上一个医生的几乎一样:

突发性耳聋,听力下降比较严重,有可能治好,但也有可能以后就一辈子这样了。

奔波这么久,却一点希望都没看到。那个瞬间,我真的有点泄气了。

从诊室出来,男朋友拖着箱子,和我并排坐在医院椅子上。我偷偷看他,发现他眼眶红红的,在悄悄地抹泪。

我知道他不想让我看到他的难过,不想让我泄气。我觉得应该说点什么,但是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他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牵着我的手又紧紧地握了几下,好像在告诉我,一定会有转机的。

重大“静音”事故发生后,医生的针头戳进了我的耳膜

转机真的来了。

很凑巧,刚才给我看诊的医生看到了我们还没离开,特意走过来说:可以去另一家医院试试,或许还有床位。

我们不敢再耽误时间,拉着行李箱,向另一家医院一路狂奔。

踩着点到了地方,门诊却已经下班。

一位值班护士简单听我们说了情况后,建议我们直接去住院部,足够幸运的话,还可能会遇到主治医师。

我们又赶紧跑向住院部,更巧的是,医生因为和实习学生们开会,还没有走。

其中一位主任医师看了我的检查单,很坚定地说:“能治,让护士给你们安排个床位吧!”

就这样,我被接收了!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医院的床位紧张,我当时的病床是一张在过道的加床。

安顿好,已经是后半夜了,我被安排上几大瓶吊水后,累得迷迷糊糊睡过去。

可男朋友却不敢睡,后来听护士姐姐说,男朋友帮我看吊水到了凌晨两点多,我拔掉针之后,他才在躺椅上睡了一会儿。

这是住院第一天

男友看我挂吊水到凌晨两点多

拔过针后,他拍了张照片

重大“静音”事故发生后,医生的针头戳进了我的耳膜

住院生活也让我回归了久违的正常作息:

每天早上六点半,护士会来量体温,把当天要吃的药拿给我。接着就是漫长的输液吊水。

晚上十点左右,就关灯睡觉。

这是当时贴的耳贴

重大“静音”事故发生后,医生的针头戳进了我的耳膜

一般认为发性耳聋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大多是内耳血管病变,就像脑梗塞,是脑血管塞住了,而我这种突聋,就是内耳的血管堵塞了。

所以治疗的药物主要是激素和营养神经的药物,能帮助叫醒我突然“失灵”的听力细胞,并且让血液正常流动起来。

医生给我开的氢化泼尼松、甲钴胺、银杏提取物、巴曲酶等等就是这类药物。

而要让这些药物发挥好作用,不仅要吃、要打点滴,还要打针。

在治疗中,最恐怖的一个环节要属“在耳朵里扎针,注射激素”。

比我大的病友都怕到不行,但是我每次就会和护士说“来吧,没事”,一副英勇慷慨的样子。

和我一起住院的叔叔阿姨,每次都要被我这“大义凛然”样子逗乐。

他们说,看到我这样子,就特别开心,也不害怕了,还夸我特别乐观。

其实,我也害怕……

两根尖细、长长的针头戳进耳膜,先是一针刺痛,接着就会感觉药物在耳朵里不断填充胀满。

而且,耳朵、鼻子、喉咙也是连通的,苦苦的药物会顺着耳朵流进喉咙、鼻腔、嘴巴。

做完治疗很长一段时间里,呼吸都是药物的苦涩味,那叫一个“酸爽”。

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都难以控制地产生了口苦的感觉。

但当时我却能克服那种恐惧,想来应该是爱的力量吧,我不想让男朋友担心,所以有了克服恐惧的勇气。

重大“静音”事故发生后,医生的针头戳进了我的耳膜

除了打针,我还要扎针治疗。

最让我害怕的位置是耳朵旁边——颧骨末端,一根长长细细的银针扎,慢慢地旋转扎进去。

第一次见这架势的朋友,估计都会被这场面吓得够呛。

在一次拔针之后,我感到右边一股热流顺着脸颊慢慢滑下来,没错,一股出逃的鲜血涌了出来。后来半边脸就肿了,冰袋冰敷后才慢慢消了肿。

密集的扎针“训练”伴我度过了八天(治疗的第一个周期),我迎来了第一次复查,这是我这八天的痛苦治疗的第一次“成绩单”,原本以为它会给我继续治疗的信心。

但复查结果显示:没有好转。

拿到报告那一刻,我觉得好不公平: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充足睡眠,全力配合治疗,按时吃药打针,可为什么恢复还是不理想?

但又觉得可以理解——毕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医生也说过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突发性耳聋,都能治好。

可我还是无法面对这个结果,心理上对于“丧失听力”的担心和恐惧又重新扑面而来。

复查结果出来那天,医院窗外的天也阴沉沉。

爸妈打电话来问我情况,我也只是支支吾吾说快好了,但是还是要继续治疗再巩固一下,不想让在外打工的他们为我担心。

那天深夜,我忽然醒来,睁开眼睛盯着医院的天花板,想到明天天亮之后,我依然要面对重复、痛苦又可能无用的治疗,和可能根本没办法恢复的听力。

那么一瞬间,我走到窗户边上,一个很不好的念头从我心底涌了起来:

有对生活的无助、伤心、恐惧,对未知的迷茫……

如果你没有真实经历过,很难想象这些复杂的情绪包裹在一起,全部涌上心头的时候带来的绝望感。

但是那一刻,我全部体验到了。

我盯着在一旁熟睡的男朋友看了一会儿。因为照顾我,他好久都没有刮过胡子,脸上的胡茬和消瘦的脸庞,让他看上去好像老了几岁。

我旁边的桌上还有一束花,这是他中午打饭间隙,偷偷给我买的惊喜。

尽管是在晚上,这束花依然盛放得那么热烈。

也许就是这束花,和这束花背后的力量把我拉了回来:就算是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也应该好好努力,才能对得起守护我的人。

摆在床头的花

重大“静音”事故发生后,医生的针头戳进了我的耳膜

我走过去,给男朋友盖好衣服,就回去睡了。第二天,我又变回了那个“开心果”。

很快,治疗的第二个周期就结束了,这次周期结束的复查,也是我出院前的最后一次复查。

那天早上,我特意洗了香香的头,穿上了最喜欢的衣服,希望一个崭新的我能带来好运。

听力检测显示,我的听力恢复了75%,是当时一批治疗的病人中,恢复最好的一个。

拿到结果之后,我再次和男朋友抱头痛哭,但这一次,我俩是喜极而泣。

后记

从我的右耳忽然被“静音”到现在,已经快三年的时间了。

我的听力并没有完全恢复到从前的状况。有时候舍友小声说话,又正好在我的右耳边,我还是会听不清。

后来,我还有了持续性耳鸣。尤其是嘈杂的环境里,耳边就会有嗡嗡嗡的低音,或滋滋滋的高音。

如果熬夜久了,出现的频率也会增多。

碍于面子,一开始我只和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分享了我突聋的经历。

所以,刚出院回到学校的那段时间,我会下意识减少和别人的交流。

以前那个乐观爱笑,还喜欢聊八卦的我,在有些朋友眼中,突然变得“高冷”了……

女生又相对比较敏感,所以慢慢地我变得有些独来独往,脾气也有些暴躁。

后来一次偶然的情况,有室友知道了我的病和这场经历,在和我说话的时候,她会悄悄走到我的左边。

再后来,当我听不清别人说什么的时候,也会直接说:“我听不太清,能不能再说一遍?”

我发现,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被别人接受的。只要敢于先迈过自己心里那道坎,主动和别人说明,就能消除大部分的隔阂。

除了偶尔的耳鸣,现在我已经能做到交流完全无障碍了,但既然耳鸣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我就选择接受它,并且尽量忽略它带给我的干扰。

至于男朋友

现在我们已经订婚啦

重大“静音”事故发生后,医生的针头戳进了我的耳膜

至于大家很关心的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我个人觉得有3个:

一是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这种情况下人的机体免疫力就比较弱,容易被病毒“突袭”。

二是我戴耳机的时长过长,有时甚至从睁眼到睡觉,都没有摘过。

而且,那段时间我还长时间低头看书,颈椎活动少,导致耳周的血液不畅。

医生也特别强调过,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导致突发性耳聋。

当然,就算有时候已经很好地保护自己,意外还是有可能发生,这时候最关键的就是及时治疗!

(教你一招,打针的时候假装自己不害怕,把自己想象成奥特曼,奥特曼可是连眉头都不皱一下的!)

最后我想说:朋友们,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疾病,一定不要放弃,开心努力地过每一天。

我用我的经历向你担保,生命会有馈赠的!

由荆棘鸟@知乎授权发布。作者:木一零

医生点评

重大“静音”事故发生后,医生的针头戳进了我的耳膜

上下滑动查看

这个姑娘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突发性聋患者的诊疗过程。

突发性聋一般突然发生,没有明显诱因。

所以刚开始很多人不太在意,还以为可以自己好,一般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仍然不见好转,才想起来去看医生,但这个时候往往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突发性聋一般越早干预,预后越好。除此之外,耳聋的程度、是否伴发眩晕都会影响预后。

这个年轻的女孩子从治疗角度有些耽误。

但她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了严格按照突发性耳聋的诊疗指南指导的治疗方案。

再加上她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身边人的照顾关怀,最终也非常幸运地获得不错的效果。

在突发性聋的治疗中,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药物就是激素,但很多人听到“激素”两个字,就会害怕,还会不同意激素治疗,这样反而容易耽误病情,万万要不得。

突发性耳聋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好,也可以尝试用高压氧舱等手段,作为补救治疗。

但这个疗效目前尚有争议,不建议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

如果经过治疗,听力只能做到部分恢复,也可以考虑使用听觉辅助装置,比如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来进行。

重大“静音”事故发生后,医生的针头戳进了我的耳膜

突发性耳聋目前病因不明,但普遍认为内耳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是主要原因。

因此,保持生活方式健康,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过度疲劳,以及保证血压在健康的范围内,都可能起到预防突发性耳聋发生的作用。

祝这位姑娘能够继续这样乐观、努力地生活,并且能一直期待生活的“馈赠”。

内容制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