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谱文化名城新篇:以文兴城 再造地标|聚焦中山党代会

“淡淡的江水流淌着大山森林的绿意,咸咸的海水承载着蓝天白云的衷肠……悠悠咸淡水,是大陆不老的传说;悠悠咸淡水,是大海永恒的希望。”

一曲咸水歌,一部中山史。翻开中国近代史的时代画卷,南粤香山留下了浓墨重彩。百余年前,兰溪河畔走出的伟人孙中山“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以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为这座城市命了名。发轫于石岐,曾经鼎盛的商业文明走出了全国四大百货创始人;经岐澳古道,香山代代救亡思变的能人志士开拓了民族复兴之路。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征程里,从香山文化、近现代商业文化中滋养壮大的中山文化肌体,在悠远的魅力中焕发现代活力,先后揽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孙中山历史文化资源”这一大湾区文化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之一,正在人文湾区建设、交流与合作中散射出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

地处湾区文化长廊中央,中山正开启一段迈向人文湾区枢纽城市的旅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

谱文化名城新篇:以文兴城 再造地标|聚焦中山党代会

孙文西路步行街。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香山子弟竞千帆”

岐江河畔,匾额刻着“天字码头”的牌坊面江而立,正面楹联书写:古迹探源珠水文明分一脉,遗风励志香山子弟竞千帆。

“香山是中国近代史和近代文化的摇篮,它摇出了以孙中山、郑观应、容闳为代表的伟大的人物、伟大的队伍,以及以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商战思想等为代表的伟大思想。”

这是一位学者的评价,也是中山近现代史的速写。时针倒拨回百余年前,一代伟人孙中山率先提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这是今天“中国梦”的雏形。一个个香山名人走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宝贵财富。这里还是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地区,走出了中国最早的留学生郑玛诺等名人。

而天字码头的牌坊背面,书写着另一幅楹联:“鼓浪飞舟问谁肯落潮流后,扬帆逐日看我敢为天下先”。

中山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沃土,也是咸淡水文化诞生的摇篮。明清以来,地处太平洋之滨南海边的香山,最早受到了西方贸易科技的影响,南海与珠江水域在此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咸淡水”文化。这种中西方文化交汇产生的“咸淡水”文化的持续影响,也为中山增添了开放、争先的元素,一大批人文之星应运而生。如徐润、唐廷枢、莫仕扬、徐渭南,最早参与英国伦敦世博会的徐荣村等。据统计,收进《辞海》的香山人物有29人,在最早的120名留美幼童中,香山籍占了三分之一。

这里是革命者大胆革新的基地。中山是党史资源大市,不仅走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杨殷、协助起草第一个全国农民协会章程的萧一平等革命先烈,也有珠江纵队革命遗址等红色遗迹,发生了里溪联产到劳改革等重要革新故事。

这里是爱国侨胞的家园。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先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支持下,香山的工商业得到大力发展,众多侨胞响应号召回来建设祖国。中山侨胞马应彪、郭乐、蔡兴、蔡昌、李敏周创建的四大百货公司更是开启了中国百货商业史。

这里是传统文化的汇集地。中山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南朗崖口飘色、醉龙舞、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技艺等一批具有珍贵文化价值和传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了国家级或省市级保护名录。

谱文化名城新篇:以文兴城 再造地标|聚焦中山党代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小榄菊花会。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再次闪耀历史舞台,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前沿城市。邓小平在这里留下了“不走回头路”的名句,为中山“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奠定了基调。

1987年,走出了威力、小霸王等显赫品牌的中山与东莞、顺德、南海被新华社记者并称为“四小虎”,从此“广东四小虎”的名号响彻大江南北。

中西文化交融的文化特色、“博爱包容”的人文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这片约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交相辉映,形成中山别具一格的城市气质。

谱文化名城新篇:以文兴城 再造地标|聚焦中山党代会

孙中山故居。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一个人,一座城

历史证明,文化竞争力是民族、国家、地区、城市的终极竞争力。享有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山应该如何用好这份优势?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一个重视文化力量的民族势必会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

95年前,香山县改名“中山县”;95年后,“孙中山”成为这座城市最深的烙印。纪念孙中山的大量具象表达,在这座城市形成了独特的孙中山文化资源外化体系。

多年来,不断被挖掘、梳理出的孙中山文化资源,形成了由具体物象和文史理论构成的孙中山文化资源体系,放大了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文化符号和中山城市影响力。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中山市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孙中山诞辰153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山市发布《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计划以孙中山文化资源为纽带和动力,打造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重点城市。

“孙中山文化资源应是中山市的核心战略资源。”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参与了《规划纲要》编写工作,他认为,孙中山历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深化,其具有良好的横向延伸性能,基于孙中山先生革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事实,孙中山文化资源“既是中山的、广东的,也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从长期来看,文化和价值观是影响地区发展的核心力量,以孙中山先生作为文化符号代表的孙中山文化资源体系,是中山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山要构建孙中山文化资源体系的品牌和影响力,必须从文化中推动其创新发展,形成文化共同体。

谱文化名城新篇:以文兴城 再造地标|聚焦中山党代会

湾区吹起“中山风”

“要保护、活化、利用好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12月11日在孙文西路步行街调研时,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有感而发。

近年来,尽管拥有孙中山历史文化资源、咸淡水文化、民俗文化等具有唯一性、特殊性等文化优势,但中山对这些文化的总结、概括和传播不够集中,存在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主题提炼分散等问题,城市文化资源并未发挥出最大作用。

谱文化名城新篇:以文兴城 再造地标|聚焦中山党代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朗崖口飘色。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人文湾区的建设中,中山应当有更高的影响力和更大的“存在感”。孙中山文化资源,便是中山“文化突围”的最大破题口。

遍布粤港澳大湾区的孙中山足迹,是湾区共同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山市与湾区其他城市文化交流时的最大公约数。中山是伟人故里,香港、澳门分别是孙中山求学、行医之处,广州是他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传播的重要据点……相通的文化记忆,让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有资格串联起湾区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的建设,将相关文化景点串珠成链,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成为了南粤文旅融合的典例。

这仅仅只是中山迈向人文湾区枢纽城市的其中一条路径。

珠江西岸,岐澳古道与水路航运共同勾勒出近现代史上海外贸易、华侨远洋、西学东渐的国家记忆。以澳门为源头,到中山孙文西路、广州沙面、肇庆利玛窦教堂,珠江西岸形成了一条璀璨的文化长廊。中山特有的中西文化交流、碰撞所产生的的宝贵文化遗产,其分量和厚度仍然远被低估。

位处珠江西岸文化长廊中央,无论是地理还是心理,中山都具备建设人文湾区枢纽城市的自信——未来,人文湾区的文化认同、交流与合作,必将吹起“中山风”。

【采写】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苑世敏 记者 廖瀚

【图片】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

【作者】 苑世敏;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