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吕蒙袭取荆州并非只有“荆州之战”,聊一聊吕蒙计取三郡一事

吴·吕蒙(孙元晏)

幼小家贫实可哀,愿征行去志难回。

不探虎穴求身达,争得人间富贵来。

吕蒙袭取荆州并非只有“荆州之战”,聊一聊吕蒙计取三郡一事

吕蒙是江东名将,帮助孙权立下巨大的功劳。不过这个人的评价却不怎么好,原因无外乎他背刺盟友,偷袭关羽,不仅导致刘备集团最有可能兴复汉室的一次战役失败,还杀死了具有很高人气的关羽。“荆州之战”的是非对错小编暂且不谈(也分不清楚,只能看屁股坐在哪一边),其实在这之前,吕蒙对荆州已经有过一次进攻,取得了荆州南部的三个郡,刘备和孙权也险些发生战争。下面小编就来说一说这件事。

吕蒙袭取荆州并非只有“荆州之战”,聊一聊吕蒙计取三郡一事

刘备和孙权对荆州的归属问题

“赤壁之战”是一次非常有影响的战役,它最大的影响就是迫使曹操将尚未消化掉的大部分荆州吐了出来,被孙权和刘备两家重新瓜分。我们仅看《隆中对》也知道,

荆州这个地方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发达,拥有汉水和长江作为屏障,南部又有很多山岭,拥有一定的防御能力。最重要的是,南郡这个地方至关重要,因为南郡既可以向西进入益州这个天府之国,也可以顺江东下,来威胁扬州。

这个地方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都想要,只不过孙权拿了南郡以后,需要面对曹操和刘备南北双方的压力,实在是有点力不从心,于是孙权就把南郡借给刘备了。

吕蒙袭取荆州并非只有“荆州之战”,聊一聊吕蒙计取三郡一事

把南郡给刘备,虽然缓和了防御上的压力,但是也失去进入益州的通道。可能孙权也是非常后悔的,还腆着脸提议和刘备一起伐蜀,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刘备早就把刘璋视为一块肥肉,表面上说得天花乱坠,反正就是不让你孙权通过。结果时机成熟以后,刘备自己进入益州,吞并了刘璋的势力。

《献帝春秋》:“孙权欲与备共取蜀……备不听军过。”

吕蒙袭取荆州并非只有“荆州之战”,聊一聊吕蒙计取三郡一事

刘备通过南郡获得这么大一块地盘,这就让孙权更加不满。“赤壁之战”的主力是自己,“南郡之战”的主力还是自己,最后好处却全让刘备拿了。孙权就惦记着刘备手里这几个荆州的郡,刘备当然不能给,声称自己取得凉州之后再还荆州。孙权当然不相信刘备的鬼话,单方面派遣官吏到荆州,全被关羽赶了回来。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

可以看到,孙权和刘备在荆州归属问题上已经发生矛盾,但这个矛盾又与后面的矛盾不同,

后面的矛盾是位于长江上游的南郡对扬州的威胁,这里矛盾相当一部分是孙权对刘备实力增长的不满,所以想取得长沙、零陵、桂阳这三个战略价值不那么大的郡,既可以和刚刚控制(但是很有限)的交州交通,又能满足孙权的心理,

可是刘备通通不答应。这个时候刘备的主力部队在益州,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也在益州,荆州相对空虚一些,于是孙权对荆南三郡发动了进攻。

孙权对荆州发动进攻

孙权这次军事行动与后面的“荆州之战”不同,其目的在于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而非南郡。但是南郡的关羽也必须要对付,所以这次战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孙权、鲁肃、甘宁牵制关羽主力

吕蒙袭取荆州并非只有“荆州之战”,聊一聊吕蒙计取三郡一事

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孙权决定对荆州动兵。孙权亲自来到陆口作为后镇,鲁肃率领一万的军队屯兵在巴丘,阻止关羽南下救援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关羽的兵力非常有限,如果关羽贸然率兵南下,那么巴丘的鲁肃和陆口的孙权就很有可能直接对南郡用兵。一旦南郡被拿下,即便关羽能够保住荆州南部的这三个郡,那结果也是与益州的刘备断绝,孤悬在外,免不了被吃掉的下场。

所以关羽很小心地留在南郡,没有做出什么动作。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

刘备得知这个消息,不愿意放弃荆州,于是率领五万大军来支援关羽,其中刘备自留两万坐镇公安,用来保护南郡的安全,应对孙权可能的进攻;关羽领三万军队南下到益阳。于是孙权也让鲁肃到益阳,与关羽对峙。

吕蒙袭取荆州并非只有“荆州之战”,聊一聊吕蒙计取三郡一事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两件比较著名的事情。一是鲁肃要求关羽“单刀赴会”,鲁肃把刘备臭骂一顿,但是军国大事并不能由唇舌来决定,即便鲁肃在口头上占了上风,也仅能提现鲁肃的辩才和勇气,对荆州归属没有太大影响;二是关羽意图率领五千人趁夜渡水袭击鲁肃,甘宁有三百部曲,加上鲁肃调给的一千士兵,成功阻止关羽渡水的意图。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关羽虽然也善于操练水师,但对江东军队的水战能力还是十分忌惮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

吕蒙袭取三郡

吕蒙袭取荆州并非只有“荆州之战”,聊一聊吕蒙计取三郡一事

孙权和鲁肃起到了牵制刘备、关羽的作用,作为这次进攻荆南三郡的主将,吕蒙的表现如何呢?根据史料的记载,这支军队有两万人,主要将领有吕蒙、潘璋、吕岱、孙皎、鲜于丹、徐忠、孙规、孙茂等人。面对江东的两万大军,荆南三郡的抵抗力量不够用,于是长沙太守廖立当时就跑路了,桂阳也投降了。不过安成县、攸县、永新县、茶陵县以及阴山县的抵抗力量还是集中起来对抗吕蒙,虽然迫于吕岱的进攻而投降,但是并非真心归顺,这个在下文会提到。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

《三国志·蜀书·廖立传》:“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

《三国志·吴书·吕岱传》:“又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吏共入阴山城,合众拒岱。”

这样一来,就剩下零陵郡。零陵太守郝普不愿意投降吕蒙。而这个时候刘备的援军已经赶到,关羽与鲁肃也在益阳对峙。鲁肃的军队少于关羽,孙权感到不放心,命令吕蒙与鲁肃合兵一处,分担鲁肃的压力。吕蒙失去武力进攻零陵的机会,不过他想出一条劝降的计策。

吕蒙袭取荆州并非只有“荆州之战”,聊一聊吕蒙计取三郡一事

当初吕蒙从长沙到零陵,路过酃县,里面有一个叫做邓玄之的人,是郝普的好朋友。

吕蒙隐藏了孙权的命令,告诉邓玄之,刘备在益州正在被夏侯渊围攻,关羽也被孙权困在南郡,派来的援军也被孙规击败,零陵已经成为一块飞地,早晚要攻破。

邓玄之拿这些虚假信息劝降郝普。郝普信以为真,认为再抵抗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开城投降,吕蒙迅速控制零陵,然后赶回益阳。

这个时候孙皎(存在争议,《吕蒙传》中孙皎留在零陵,《吴主传》中说孙皎赶到益阳,小编暂且以《吕蒙传》为是)留在零陵,吕岱留在长沙,吕蒙和鲁肃在益阳。而前度投降的五县官吏又发生抵抗,安成县长吴砀占据攸县,中郎将袁龙占据醴陵,打算与益阳的关羽南北夹击吕蒙和鲁肃。但是这次抵抗的意义并不大,吕岱攻克醴陵,斩杀袁龙;鲁肃攻破攸县,吴砀逃走。总的来说,孙权基本上取得了零陵、桂阳以及大部分长沙的控制。

吕蒙袭取荆州并非只有“荆州之战”,聊一聊吕蒙计取三郡一事

后续的“湘水之盟”

虽然三郡被孙权收入囊中,但是刘备和关羽的军队还没有撤退,双方仍然处于对峙的状态,有可能发生一场战争。不过这个时候益州又出现新的状况,曹操攻打汉中,张鲁溃败,新到手的益州面临巨大的危机。权衡利弊之下,刘备只能赶回益州,驱逐张郃、夏侯渊等人,保证益州的安全。于是刘备和孙权订立“湘水之盟”,以湘水划界,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属于刘备;湘水以东的长沙、江夏、桂阳属于孙权。两家罢兵,刘备回去打张郃,孙权开心合肥游。所以说后来孙权偷袭荆州,虽然符合江东集团的利益,但确实是属于毁约背盟的行为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