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课本上凿壁偷光的小男孩,长大后怎么样了?语文老师可不会告诉你

每个时代都会有励志人物,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比如说东汉时期“悬梁刺股”刻苦读书的孙敬,还有晋代一位叫车胤的人小时候因为家贫没有灯烛,夏天便用练囊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冬天利用雪的反光读叔,于是便有了“囊萤映雪”这句词语。而今天要说的这句“凿壁偷光”想必大家是更加的熟悉了吧?

课本上凿壁偷光的小男孩,长大后怎么样了?语文老师可不会告诉你

凿壁偷光西汉大文学家一位叫匡衡的人,幼年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的故事。不过大多数人却只知道,这句“凿壁偷光”的典故,却不知道这位凿壁偷光的小孩,长大后的人生经历了。实际上能够被记录成一句经典成语的人都不简单,匡衡更是如此。

匡衡字稚圭,出生于东海郡承县。匡衡家里世代务农,几乎世世代代都没有出现当过大官的读书人,不知为何匡衡却十分好学,而且勤奋努力。努力到了什么程度呢?早年家里穷,没有钱买蜡烛,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到了晚上如果没有蜡烛,大概到了七点之后就没有光了。

课本上凿壁偷光的小男孩,长大后怎么样了?语文老师可不会告诉你

于是基本就看不了书了。匡衡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墙上打出一个小洞,让邻居家的烛火的光能够透到自己家里来。然后借助着这一点微光继续阅读学习。然而虽然匡衡解决了光线的问题,可是书源又成了另外一个更棘手的问题。

在当时穷人买书可以说是万难的,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匡衡的办法也是很机智,他直接给有书的有钱人家打工。而且不要工钱,只要能借书给他看就好。

课本上凿壁偷光的小男孩,长大后怎么样了?语文老师可不会告诉你

正是因为这种不惜一切去学习的精神,最后匡衡掌握了许多知识。尤其是对《诗经》尤为爱不释手,以致于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匡衡几乎成了这方面最为权威的专家了。当时儒生对匡衡的评价是:“无说《诗》,匡鼎来;匡语《诗》,解人颐”。

课本上凿壁偷光的小男孩,长大后怎么样了?语文老师可不会告诉你

匡衡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后来甚至被许多官员推荐给了汉宣帝,而当朝太子更是对匡衡极为推崇,更是拜匡衡为师。公元前48年,刘奭继位为汉元帝后。匡衡的几乎进入到了平步青云的状态,一路从从郎中到博士,从御史大夫最后更是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位。

课本上凿壁偷光的小男孩,长大后怎么样了?语文老师可不会告诉你

匡衡成为了《汉书》中记载的一代名相,但不幸的是最后又便为了庶人。至于原因,由于匡衡作为正面形象的典型,老师自然是不会说的。

当时汉元帝把匡衡封为乐安侯。我们知道古代王侯是有封地的,匡衡利用古代地不够先进判断会出现误差的漏洞,将自己的封地扩大了4万多亩。

到了汉成帝即位后,匡衡被人参奏,最后调查属实。于是削去了匡衡的封号地位,把他贬为庶人。匡衡只好回到老家,当初的起点。也却也成为了匡衡的终点,回家后没多久就病逝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