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活了140岁的神医孙思邈,到底有多神

中国医术也是享誉全球的国宝之一,这自然离不开几千年来先辈的钻研、发展。孙思邈是我国医学发展不得不提的一位圣贤,而他除了医术超然外,他的占卜、算命的能力更是惊为天人。可以说,他的从医生涯是从神算开始的。

活了140岁的神医孙思邈,到底有多神

立志从医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18岁时立志就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

活了140岁的神医孙思邈,到底有多神

孙氏自幼聪颖,喜好读书,勤学苦练,20岁精诸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又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他无心仕途,晚年从事医学著述,是文史医药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杰出人物,尤以医学为最。孙思邈因病治医,勤奋成家,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活了140岁的神医孙思邈,到底有多神

虎守杏林的故事

虎守杏林典故已有1300多年历史,精研医学并兼通佛典,被誉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晚年曾云游于邱县。观其景物优美,民风淳朴,遂留连忘返客寓郊寺,悬壶行医无欲求,施医无类,师承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不受谢,惟望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三株,经年植杏树百亩,郁然成林,杏树以杏易谷赈贫。此间,有虎伏跪求医,孙思邈首创"虎撑"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灵性,不复危害人畜,感恩为其守护杏林并充当药王坐骑。药王病逝,虎绕寺哀啸三日,不知去向。

活了140岁的神医孙思邈,到底有多神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医学家,尤其他对医德的强调更是令后人倾佩。后世从医者,无不以其作为医德之标杆,孙思邈的事迹亦在史学界被传为佳话。在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在向世人阐述医理之前孙思邈首先提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将医德规范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立题。纵观孙思邈的妙算事迹,不得不对他赞叹不已。孙思邈一生注重养生、保养,一生所算没有一件不准,比袁天罡、李淳风更灵验,人们送他称号为"孙真人"。他连西去的时候也面容安详。

活了140岁的神医孙思邈,到底有多神

他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故里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