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古代人大多短命,六七十岁便可称其长寿,不过也鲜少出现过几个长命的人,其中就包括了药王孙思邈。他生于大统七年(541),一直到开耀二年(682)才去世,足足活了有141年,这种寿命即使放到现在,也是令人称奇的长寿。同时他一共经历过四个朝代,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和唐,可谓见证了许多世事沉浮。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旧唐书》曾记载:“(孙思邈)自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世,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可以说,孙思邈是当时有名的神医,不仅擅长使用各种中药材,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其中《千金方》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为后世的中医学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可是他却十分痛恨在《备急千金翼方》中记载的一味中医方剂——五石散,甚至在临终前特别嘱咐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的药方。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中医有句话讲得好,是药三分毒。人一旦生病,可以对症下药,适当服用可以帮助恢复健康,一旦乱来,本不是十分明显的伤害也会给身体造成负担。即便是人参那样珍贵的补品,使用过多,我们的身体也难以消化过分的补给。补品都是如此,更别提本来就是做治疗药物发明的五石散了。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五石散又被叫做寒食散,由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发明记录,其主要配方是石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五种石类药物,再加上桔梗、文蛤、鬼臼、太一余粮、干姜、附子、桂枝等数十种草药中和,最早是用来治疗伤寒的药方。以五石散本来的作用而言,是可以被继续流传的,可张仲景去世后,一些方士对方子进行改良,才逐渐演变成了魏晋时期常见的那种“五石散”。

据说服用改良的五石散后,会感到体内异常烦热,从而使人好食“一切寒食”,同时在衣食起居方面,还会使人想要怎么凉快怎么来,同时给人以“心加开朗,体力转强”的感觉。这使当时的人们都趋之若鹜,愈加依赖五石散,甚至把它当成了生活必需品,家中常备好物,没事就服用一些。而且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也会十分乐意拿出五石散进行招待,可若是拿不出五石散的话,那主人就会觉得自己招待不周而丢了面子。因此,服用五石散便成了魏晋时期社会的一种奇怪风尚,历史上有名的“魏晋风流”也是凭借五石散的帮助而形成的。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可是五石散却存在着致命的副作用,那便是容易上瘾,甚至它的瘾性比现在的很多毒品都来得猛烈。晋代皇普谧就曾在日记中记载到,“族弟长互,舌缩入喉;东海良夫,痈疮陷背;陇西辛长绪,脊肉烂溃;蜀郡赵公烈,中表六丧。悉寒食散之所为也。”这种记录还只是冰山一角,当时不仅是普通人会服用五石散,就连一些王侯将相都被它深深吸引。在服用五石散的过程中,这些人会逐渐变得狂躁易怒,失去人性,这也使当时的社会一再陷入动荡不安。同时死于过量服用五石散的人也不在少数,有晋代重臣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等等,说五石散杀人无数都不为过。

直到孙思邈生活的年代,魏晋风流在五胡乱华的过程中渐渐消失殆尽,可是贵族富人子弟吸食五石散的风气却依旧被流传了下来,甚至有了愈演愈烈之势。世上存在错误的现象,那也会存在与之相抗衡的有识之士,当时有很多著名的医生在发现了五石散的毒性后,都反对滥用五石散,孙思邈就是其中一位。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孙思邈在晚年的一些治疗过程中,目睹过五石散的危害,便是不止一次的反对服用五石散的行为。其中,当属“宁食野葛,不服五石。”这句话在当时来得振聋发聩,一度成为反对服用五石散这个恶习的口号。并且他在自己的著作中也有写到:“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在孙思邈的奋力呼吁下,着实起到了不小作用。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在孙思邈的一生中,他最痛恨五石散的滥用,并经常以此告诫身边人,甚至还曾给上书唐朝皇帝阐述滥用五石散的危害,并希望可以出动国家力量来毁掉五石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孙思邈的努力下,五石散的配方能销毁的都被尽力销毁了,而五石散的服用之风气也渐渐得到纠正,只有一些深受五石散毒害的道士藏在自己的道观里服用改良后的五石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