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4岁让梨,13岁因孝行闻名州里,56岁时却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孝悌、礼仪,一直以来都是一种传统美德。他幼时成名,少年时闻名于州里,成为了当时同辈之楷模,道德之标杆。成年后,他被举为孝廉,成为一方的太守,当上了父母官,随后又被升职为大夫。如此的人生,堪称完美。他因孝而闻名,最后却也是因为“孝”而死。因为他在自己56岁那年,被曹操冠上“不孝”的罪名杀害,他就是孔融。

他4岁让梨,13岁因孝行闻名州里,56岁时却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孔融

孔融,字文举,山东曲阜人。孔融4岁的时候,他父亲孔宙去集市上买回了一袋梨儿,不知是是故意考核他还是怎的,他父亲竟让4岁的他去分梨。不过也正是分梨这件事,让孔融在一举就美名远扬。因为孔融在分梨的时候,只给了自己一个最小的梨。这一看似不太符合普通人思维的举动,让孔融父亲感到非常吃惊。

于是,孔融父亲问他为何要这么分时,4岁的孔融回答显得很老成,他说:哥哥年龄大,应该吃大的梨;自己年龄还小,应该吃小的梨;而弟弟年龄比自己小,自己作为哥哥,理应让着弟弟。孔融的这一番话让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他父亲不能相信这是一个4岁孩子说出来的。随后,孔融因为这一件“让梨”的故事,加上自己是圣人孔子的后裔,顿时名声大噪。

他4岁让梨,13岁因孝行闻名州里,56岁时却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孔融让梨

如果说让梨是孔融成名的序曲,那么接下来的这两件事就是他成名的高潮。孔融13岁时,他父亲孔宙去世,孔融悲恸至极,一度哭得无法走路。这样的至孝行为,在当时独尊儒术的汉朝极受赞扬。孔融16岁时,他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因为得罪宦官而逃到他家避难,而孔融将张俭好生款待了一番。但是第二天,张俭就被抓了,按照汉朝当时的律法,收留罪犯要受到连坐。

那么,孔融家里就必须要有人为此“付出代价”。于是,就出现了非常感人的一幕,那就是孔融与自己的哥哥孔褒争先恐后地要去承担这个连坐之罪。对于出现这样一个“一门争死”的情况,加上孔家的孔子后裔身份,当时朝廷选择了将孔褒进行处决。从此以后,孔融成为孝悌的典范,而他孝悌的名声也传遍了整个州里,甚至是整个天下。

他4岁让梨,13岁因孝行闻名州里,56岁时却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此时的孔融,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谦让、仁孝、守法的良好形象。随后,声名鹊起的孔融,被举为孝廉,开始走上了自己的仕途。孔融先是在朝当了一段时间的官,但是后来因为与董卓发生了矛盾,被董卓弄去了北海郡担任相国一职。此后的孔融,渐渐地走上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路,也应了他小时候说的那句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北海相国的任上,孔融不按照法度来审查案情,却是以主观臆断来判案。有一日,孔融路过一座坟旁,发现了一个人在坟旁伤心哭泣。经过一番问询之后,孔融方知哭泣之人的父亲刚刚过世,而这人是在坟前哭诉哀悼。这样的事情,其实是人之常情。但是,最后此人却被孝悌模范孔融以不仁不孝处死了,原因是此人在哭诉之时虽然泪水不断,但是面容上毫无哀伤之情。

他4岁让梨,13岁因孝行闻名州里,56岁时却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随后,孔融更是表面表现得像孝悌模范,而背后却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他先是被黄巾余党打得落荒而逃,后又被河北袁绍之子袁谭围在青州。面对自己全家老小和满城百姓即将有即将有倒悬之危时,孔融不仅没有整兵备战,反而一个人躲在书房里写字。随后,青州城破,孔融妻儿老小全部被俘,而孔融却是脚底抹油,一溜烟儿的跑去投靠曹操了。

因为孔融是孝悌模范,加上是孔子后人的缘故,曹操伊始对于孔融的态度非常好,可以说是丰为上宾,并授予了孔融大夫一职。但是,那时的孔融早已不复幼时,他对于自己已经没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认知。对于曹操,孔融是非常看不上眼的。于是,孔融就多次在公共场合羞辱曹操。这让一代枭雄曹操非常愤怒,但好在曹操暂时不想杀他,所以孔融得以活下去。

他4岁让梨,13岁因孝行闻名州里,56岁时却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曹操

曹操饶恕了孔融,但是孔融却没打算“饶恕”曹操。后来,在曹操提倡要以孝义来治理天下的时候,孔融又跳出来唱反调了。作为孝悌模范的孔融枉顾人伦纲常,搞出了一套“父母不值得尊重,生孩子也只是为了满足父亲的情欲,母亲的肚子也不过只是容器而已”的言论。甚至还狂言:如遇灾荒,父亲若是品行不端宁愿将食物分给别人,让父亲饿死。”

这时,曹操已经极度讨厌孔融这个人,“外相容忍而内甚嫌之”很好地说明了曹操的心理。随后,孔融和曹操唱反调的次数越来越多。孔融先是在曹丕掳走袁熙的妻子甄宓后,写信讽刺曹操是“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后来又在曹操推行禁酒令时,为满自己口腹之欲找曹操理论,高呼曹操禁酒是为了筹集军粮,伺机篡位。

他4岁让梨,13岁因孝行闻名州里,56岁时却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凡事可一、可二、不可三。面对孔融的侮辱,一再忍让的曹操终于忍无可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准备出兵征讨荆州刘表时,为了自己的大后方不起火,命令自己的丞相军谋祭酒路粹去诬告孔融,罪名是“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等。曹操几乎是以一个“不孝”的罪名将以孝闻名的孔融处死,并株连了孔融的全家。

就这样,4岁让梨,13岁因孝闻名州里的孔融,在自己56岁时却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他4岁让梨,13岁因孝行闻名州里,56岁时却因“不孝”被曹操所杀

孔融之死

孔融的事例很好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即使再有才,也必须要时刻保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不然,终究是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甚至给自己乃至家人招来更大的灾难。

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