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明风华:朱棣死后秘不发丧,用咸鱼掩盖气味,这做法真靠谱吗?

近期的古装历史大剧《大明风华》即将结局,而剧中的永乐皇帝朱棣也下线多时。虽说当初朱棣的登基并不是很名正言顺,但是上位以后的朱棣却也实在是个励精图治、为国为民的好皇帝。文治方面,他设置内阁、改革吏治,加强了集权,而且还编制了举世大作《永乐大典》。武治方面,他北征蒙古、南征安南,清扫了明朝周边对于边境有威胁的势力。总的来说,朱棣对得起自己那个抢来的皇位。

大明风华:朱棣死后秘不发丧,用咸鱼掩盖气味,这做法真靠谱吗?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英武的皇帝,却在死在了第五次远征蒙古的回师路上。电视剧中的设定是:当时朱棣出征,带着太孙朱瞻基、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而这汉王和赵王本就一直觊觎皇位,如果要是得知皇帝已经去世的话,还指不定在半路会出啥幺蛾子。而且,为了增加剧情的矛盾性,剧中设定朱棣要传位给汉王,然后朱瞻基设计夺位一幕。如果朱棣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气得出来暴打编剧一顿。

大明风华:朱棣死后秘不发丧,用咸鱼掩盖气味,这做法真靠谱吗?

要知道,汉王在军队中的威信本就比太子一脉要高得多,现在再加上遗旨的加持,那可真是没有太子朱高炽一家什么事了。所以,一来为了保全自己,二来为了成全自己的野心,太孙朱瞻基就联通内阁首辅杨世奇一起写了篡位旨意,然后带着不明真相的皇帝亲侍樊忠一起上演了“皇帝并未去世”的情景剧,而且他们为了掩盖朱棣尸体的味道,还在朱棣的皇帝的大帐跟前晒起了咸鱼。这一幕,编剧实在把朱瞻基和朱棣黑得够惨,难道就因为朱棣是篡位上位的,所以就要安排朱氏就都得老是通过篡位上位吗?

大明风华:朱棣死后秘不发丧,用咸鱼掩盖气味,这做法真靠谱吗?

不管编剧如何安排,反正电视剧已经这么拍了。但是这里的剧情设定还是有诸多奇怪的地方,那就是设置咸鱼这样的安排真的靠谱吗?汉王和赵王真的能被糊住吗?当然,按照电视剧的情节安排,汉王和赵王还真的被骗了好几天。不得不说,这编剧是把二位王爷的脑子按在地上摩擦了。就先不说这个情节是不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就从这个情节的设定说起,也真想为汉王和赵王掬一把同情泪。

大明风华:朱棣死后秘不发丧,用咸鱼掩盖气味,这做法真靠谱吗?

首先,就像剧本里设定的,二位王爷本就知道皇帝不爱吃咸鱼,现在太孙抱着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态度,挑哪儿不好,非得挑皇帝帐前那么个地儿晒出大量咸鱼,这不是明摆着告诉那两个王爷:快来、快来,皇帝的帐篷里出事儿了吗?而且,这汉王和赵王对他爹朱棣的关注度,估计比对自己老婆的关注度都高,现在公然用上了以前皇帝从来不用的招数,汉王和赵王只要脑子没病,都会怀疑的吧?

大明风华:朱棣死后秘不发丧,用咸鱼掩盖气味,这做法真靠谱吗?

其次,当时的蒙古已经快到冬季了,正是雨水开始变少的季节,就算朱棣爱吃咸鱼,也不会要求在干旱的蒙古做海鲜吧?这汉王和赵王得多没好奇心,才会相信真的是自己的老爹想在这样的地方天天吃海鲜了?编剧确定这样的情节安排是为了糊住二位王爷,而不是想大声告诉他们皇帝出事了?要说,这个整体情节下来,就只有前半段是真的了。历史上的朱棣的确是在回师路上不行归西,而身边的臣子为了不让外人看出皇帝已经去世,也的确是采用了一些方法,但绝对不是这种掩耳盗铃的手法。

大明风华:朱棣死后秘不发丧,用咸鱼掩盖气味,这做法真靠谱吗?

那时皇帝已经去世,为了稳定军心、也为了不让朝中再生出事故,于是阁臣杨荣、金幼孜商议:熔锡为棺,用来装殓明成祖朱棣之遗体。而这样锡这样的材质既可以防腐、也可以减少一些异味的散发,不过锡本身的气味也会有些不同。然后,他们再秘密回京回报情况。在他们二人的共同努力下,朱棣去世的消息并未外传,而京中的朱高炽才得以正常继位。只能说,编剧的脑洞开得略大了些,而且还忽视了别人都长了脑子这个情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