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高俅喊冤,《水浒传》里他是奸臣,但历史上的高俅却知恩图报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历史上真实的高俅,其实是《水浒》中的最冤之人。

为高俅喊冤,《水浒传》里他是奸臣,但历史上的高俅却知恩图报

熟读《水浒》的朋友都知道,高俅以《水浒》中最大的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而广为人知。

高俅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所以被喜爱蹴鞠的端王(后来的宋徽宗)所赏识,高俅也随之飞黄腾达,并很快官至太尉。

上任伊始,他就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背井离乡,把另一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弄得家破人亡,其手段之毒辣,心计之阴狠令人怒火中烧,而梁山108位好汉也在高俅的关照下几近死绝,梁山108条好汉几乎都是他的苦主。

为高俅喊冤,《水浒传》里他是奸臣,但历史上的高俅却知恩图报

高俅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历史真正的高俅与《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高俅出入太大。

据南宋王明清所著的《挥麈后录》记载,高俅原本是大学士苏东坡的''刀笔小史'',类似于宋江的职务,《水浒传》中说高俅是苏东坡的书童,他为人乖巧,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还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

据说高俅善于使枪弄棒,并且在武术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而高俅超凡入圣的蹴鞠技术,只不过是他多项旁骛的杂学之一。须知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可是一个知识加技术的时代,如果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根本就不可能身居高位长达20年之久,例如与高俅齐名奸相蔡京,一手冠绝当世的书法真不是盖的。

为高俅喊冤,《水浒传》里他是奸臣,但历史上的高俅却知恩图报

高俅的飞黄腾达看似偶然,但偶然中存在着必然,苏轼先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好友都太尉王诜,随后王诜又将高俅转手送给了端王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据说高俅有一次到端王府去送礼物,当时喜好踢足球的端王赵佶正在踢球,但端王的技术真的不敢恭维,充其量也就是业余水平,而高俅则是此道中的高手高手高高手,他对赵佶拙劣的脚法自然是不屑一顾。

此时赵佶也注意到了高俅那傲慢的神情,便邀高俅一起踢,不踢不知道,一踢吓一跳,高俅出神入化的球技令赵佶佩服的五体投地,于是就派人给王诜传话:''谢谢你送的礼物,连同送礼物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就这样,高俅成了赵佶的亲信。

为高俅喊冤,《水浒传》里他是奸臣,但历史上的高俅却知恩图报

在宋哲宗去世之后,长期坐冷板凳的端王赵佶,因缘际会的成为了大宋的皇帝。

也许是长期坐冷板凳的缘故,宋徽宗一上朝看到的全都是新脸孔,所以在下朝后看到高俅这个玩友便特别的亲切,于是宋徽宗便有心提拔高俅。

但大宋朝在提拔干部方面有它自己的一套完善祖制,并非是完全由着皇帝的性子来,因此,宋徽宗为了提拔高俅真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先把高俅下放到基层,将他托给了守卫边境的大将刘仲武,以此来''镀金'',为以后升迁打下基础。

而边帅刘仲武知道高俅是皇帝派下来''镀金''的,便非常上道的格外帮衬。恰好高俅在边关从军的时候,宋朝在边境上打了几个少有的胜仗,高俅也就有升迁的资本,并最终做到了殿帅,掌管禁军长达20余年。

为高俅喊冤,《水浒传》里他是奸臣,但历史上的高俅却知恩图报

高俅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对他有恩的人他绝不会忘记报答,也就是俗话说的“受人滴水之恩,不忘涌泉相报”。

高俅在发迹之后,没有忘记之前刘仲武在边关时对他的提携,刘仲武在政和五年打了败仗后,但他的仕途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那是因为高俅在朝中替他说了好话,而且在刘仲武死后,高俅又向宋徽宗推荐其子刘锜担任大将。

而当蔡京等人在迫害苏轼及其家属时,高俅更是直接对苏轼一家伸出了援手,史载高俅''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颇为时人赞许,完全没有什么高衙内逼死林娘子和火烧草料场。

为高俅喊冤,《水浒传》里他是奸臣,但历史上的高俅却知恩图报

而且高俅在朝中,也并非如《水浒》中所写,与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奸臣蔡京、童贯等人是一党。

靖康元年,宋徽宗在得知金军渡过黄河之后,便连夜仓皇逃往东南避难,《靖康要录》中记载了宋徽宗南逃到了泗州,童贯、高俅也率军赶到与之会合,不久,高俅便与童贯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童贯护送宋徽宗等人继续南下,而高俅则率军回到了开封。

史书记载,当时随从宋徽宗的童贯等人,后来都被继位的宋钦宗处死并枭首,而高俅因为没有卷入徽宗集团与钦宗集团的旋涡而逃过一劫,所以,高俅的下场比蔡京、童贯等人幸运也绝非偶然。

为高俅喊冤,《水浒传》里他是奸臣,但历史上的高俅却知恩图报

高俅的结局是于1126年病死于开封,也算是得到了善终。

但令人疑惑的是,关于高俅的历史记载却并不多,而且对他的评价也是含糊不清,这也就是说高俅还算不上大奸臣,因为他还没有享受到“骂满天下”的那份荣耀。高俅之所以被后来的坊间百姓和艺术家们加工成为奸臣,许是他因善于蹴鞠竟然获得了高官厚禄,这幸福来得过于容易了点。

也可能是因为在金军进攻时,开封城内几十万宋军则不堪一击,作为大宋最高军事统帅之一的高俅显然是难辞其咎。

为高俅喊冤,《水浒传》里他是奸臣,但历史上的高俅却知恩图报

后人对高俅的评价是大节无亏,总体上算是一个不懂军事而又主管军事的老好人,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老好人有自由发挥和充分想象的空间,所以在《水浒》中就将他与童贯、蔡京和杨戬四人并称为四大奸臣。

为高俅喊冤,《水浒传》里他是奸臣,但历史上的高俅却知恩图报

至于说是高俅整的梁山群雄死光光,则更是无稽之谈,真正放倒梁山群雄的并不是高俅,而是北宋的一代名将张叔夜,所以说,《水浒》中最冤屈的不是林教头等人,而是被黑的最惨的高太尉,假设高太尉地下有知的话,不找施老夫子拼命才怪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