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徒勒里与冯少协跨时空对话,首个中智文化交流线上展览上线

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大框架中,如何主动开展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近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中国驻智利使馆主办,智利万徒勒里基金会、中国广东画院、智利米斯特拉尔文化中心承办的中智文化交流史上首个线上展览“穿越时空的对话——何塞·万徒勒里、冯少协绘画展”展出。

作为中智双边文化交流史上首个线上展览,该展以米斯特拉尔文化中心展厅实景进行设计,运用VR技术为观众呈现两国不同时期两位艺术大师的84幅绘画作品,并配以中西双语说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体验。

观众可在下方网址欣赏360°全景虚拟展。

万徒勒里与冯少协跨时空对话,首个中智文化交流线上展览上线

何塞·万徒勒里作品虚拟展厅。

万徒勒里展览网址:

https://storage.net-fs.com/hosting/7043856/0/

万徒勒里与冯少协跨时空对话,首个中智文化交流线上展览上线

冯少协作品虚拟展厅。

冯少协展览网址:

https://storage.net-fs.com/hosting/6998377/7/

何塞·万徒勒里的中国缘

何塞·万徒勒里是蜚声国际的绘画、版画和壁画大师,他一生致力于将人性、社会和大众价值通过各种媒介表现出来:壁画、彩绘玻璃、绘画、雕刻、插画、海报和舞台布景等。他的作品受到智利传统艺术的影响,线条笔触大开大阖又细腻精致,蕴含着艺术家在拉丁美洲艺术运动中所创造的“现实表现主义”所焕发的奇异活力。

他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曾用自己的一生架起中智交流的桥梁。

万徒勒里与冯少协跨时空对话,首个中智文化交流线上展览上线

艺术家何塞·万徒勒里。

由于对艺术的追求,万徒勒里成为旅行艺术家,他在世界各国留下了足迹。在古巴,他结识了切·格瓦拉,并受切·格瓦拉的委托为古巴创作壁画,他经常往来于拉美、欧洲及中国之间。1952年,万徒勒里受邀到北京参加亚洲和太平洋区域和平代表大会,他成为1949年后第一位来访的拉美知名艺术家。没想到,万徒勒里从此一待就是八年。

1953年,何塞·万徒勒里作为亚太区域和平会议副秘书长常驻北京,为增进各国人民互相了解,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同年,他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和智利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等政治、文化界名人共同发起创建了拉美最早的民间对华友好组织“智利—中国文化协会”。

万徒勒里与冯少协跨时空对话,首个中智文化交流线上展览上线

何塞·万徒勒里《飞驰》。

万徒勒里与冯少协跨时空对话,首个中智文化交流线上展览上线

何塞·万徒勒里《庐山》。

何塞·万徒勒里和他的家人在北京定居了8年之久。1960年何塞·万徒勒里应邀前往古巴成立工作室,1965年从古巴返回智利后,仍多次访问中国。60多年过去了,何塞·万徒勒里家族的几代人都一直在推动着中国和智利的交流往来。

在中国期间,万徒勒里与艺术家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诗人艾青等人建立了深厚友谊。他还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将新鲜的艺术理念带给中国学生。同时,他的艺术创作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吸收了中国水墨画的技艺,比如《狂怒之秋》《庐山》《北京的庭院》等画作,都吸收了中国传统画技。其中,《庐山》受到了艺术挚友齐白石先生的影响,在画面中描绘的是迪莉娅和帕斯从中国南部住所窗户向外眺望时所见的美景。通过万徒勒里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并感受到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冯少协笔下的人文关怀与担当

冯少协则是中国当代一位有着国际视野与人文关怀的油画家。回顾他的系列创作,无论是带有社会批判性的“关注中国文化市场”系列,抑或是关注中东战争冲突的“中东的鸽子”组画,或是展现生命尊严的“汶川特大地震”主题创作,以及后来的“百年广州”系列等等,虽然在题材呈现上各有侧重,但贯穿始终的是画家对于重大事件的敏锐观察以及对艺术家身份、社会担当的清晰判断。

万徒勒里与冯少协跨时空对话,首个中智文化交流线上展览上线

艺术家冯少协,1964年出生于广东普宁。现任广东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其中,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创作源于2013年。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寻找古代海上丝路的文化印记,冯少协倾注全部精力、心血投入“海上丝绸之路”大型油画系列的创作。这一系列作品从表现秦汉时期的黄埔古港起步,一直到以艺术的形式表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美好前景,时间跨度长达两千余年;其次,这一系列作品再现的遗迹遗存分布广阔,从广州、海南岛,至泰国、马来西亚,再至斯里兰卡、印度,终至土耳其、好望角乃至威尼斯,几乎囊括了昔日海上丝路的所有重要节点,空间跨度前所未有。

万徒勒里与冯少协跨时空对话,首个中智文化交流线上展览上线

冯少协《海上丝绸之路》,150x260cm,油画,2018年

这一系列作品的面世,受到了文化艺术界的关注。201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撰文《追忆海上的历史》,文中指出,“在中国美术史上,以海上贸易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基本是零星的,而冯少协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系列创作可以说是史上第一次系统性的表现。”

其实,这并不是冯少协第一次与拉美艺术家的对话。

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巡展,到世界各地讲好中国的故事,推广中国的文化,先后到达泰国国家美术馆、马来西亚马六甲郑和 朵云轩艺术馆、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东盟总部、美国纽约 联合国总部秘书长大楼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通讯员 余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