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徒勒裡與馮少協跨時空對話,首個中智文化交流線上展覽上線

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大架構中,如何主動開展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

近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支援,中國駐智利使館主辦,智利萬徒勒裡基金會、中國廣東畫院、智利米斯特拉爾文化中心承辦的中智文化交流史上首個線上展覽“穿越時空的對話——何塞·萬徒勒裡、馮少協繪畫展”展出。

作為中智雙邊文化交流史上首個線上展覽,該展以米斯特拉爾文化中心展廳實景進行設計,運用VR技術為觀衆呈現兩國不同時期兩位藝術大師的84幅繪畫作品,并配以中西雙語說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體驗。

觀衆可在下方網址欣賞360°全景虛拟展。

萬徒勒裡與馮少協跨時空對話,首個中智文化交流線上展覽上線

何塞·萬徒勒裡作品虛拟展廳。

萬徒勒裡展覽網址:

https://storage.net-fs.com/hosting/7043856/0/

萬徒勒裡與馮少協跨時空對話,首個中智文化交流線上展覽上線

馮少協作品虛拟展廳。

馮少協展覽網址:

https://storage.net-fs.com/hosting/6998377/7/

何塞·萬徒勒裡的中國緣

何塞·萬徒勒裡是蜚聲國際的繪畫、版畫和壁畫大師,他一生緻力于将人性、社會和大衆價值通過各種媒介表現出來:壁畫、彩繪玻璃、繪畫、雕刻、插畫、海報和舞台布景等。他的作品受到智利傳統藝術的影響,線條筆觸大開大阖又細膩精緻,蘊含着藝術家在拉丁美洲藝術運動中所創造的“現實表現主義”所煥發的奇異活力。

他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曾用自己的一生架起中智交流的橋梁。

萬徒勒裡與馮少協跨時空對話,首個中智文化交流線上展覽上線

藝術家何塞·萬徒勒裡。

由于對藝術的追求,萬徒勒裡成為旅行藝術家,他在世界各國留下了足迹。在古巴,他結識了切·格瓦拉,并受切·格瓦拉的委托為古巴創作壁畫,他經常往來于拉美、歐洲及中國之間。1952年,萬徒勒裡受邀到北京參加亞洲和太平洋區域和平代表大會,他成為1949年後第一位來訪的拉美知名藝術家。沒想到,萬徒勒裡從此一待就是八年。

1953年,何塞·萬徒勒裡作為亞太區域和平會議副秘書長常駐北京,為增進各國人民互相了解,反對侵略戰争,保衛世界和平做過許多有益的工作。同年,他與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巴勃羅·聶魯達和智利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等政治、文化界名人共同發起建立了拉美最早的民間對華友好組織“智利—中國文化協會”。

萬徒勒裡與馮少協跨時空對話,首個中智文化交流線上展覽上線

何塞·萬徒勒裡《飛馳》。

萬徒勒裡與馮少協跨時空對話,首個中智文化交流線上展覽上線

何塞·萬徒勒裡《廬山》。

何塞·萬徒勒裡和他的家人在北京定居了8年之久。1960年何塞·萬徒勒裡應邀前往古巴成立工作室,1965年從古巴傳回智利後,仍多次通路中國。60多年過去了,何塞·萬徒勒裡家族的幾代人都一直在推動着中國和智利的交流往來。

在中國期間,萬徒勒裡與藝術家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詩人艾青等人建立了深厚友誼。他還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将新鮮的藝術理念帶給中國學生。同時,他的藝術創作也受到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影響,吸收了中國水墨畫的技藝,比如《狂怒之秋》《廬山》《北京的庭院》等畫作,都吸收了中國傳統畫技。其中,《廬山》受到了藝術摯友齊白石先生的影響,在畫面中描繪的是迪莉娅和帕斯從中國南部住所窗戶向外眺望時所見的美景。通過萬徒勒裡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對其藝術創作的影響并感受到他對中國人民的深厚情誼。

馮少協筆下的人文關懷與擔當

馮少協則是中國當代一位有着國際視野與人文關懷的油畫家。回顧他的系列創作,無論是帶有社會批判性的“關注中國文化市場”系列,抑或是關注中東戰争沖突的“中東的鴿子”組畫,或是展現生命尊嚴的“汶川特大地震”主題創作,以及後來的“百年廣州”系列等等,雖然在題材呈現上各有側重,但貫穿始終的是畫家對于重大事件的敏銳觀察以及對藝術家身份、社會擔當的清晰判斷。

萬徒勒裡與馮少協跨時空對話,首個中智文化交流線上展覽上線

藝術家馮少協,1964年出生于廣東普甯。現任廣東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團成員。

其中,此次展覽中展出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創作源于2013年。為了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尋找古代海上絲路的文化印記,馮少協傾注全部精力、心血投入“海上絲綢之路”大型油畫系列的創作。這一系列作品從表現秦漢時期的黃埔古港起步,一直到以藝術的形式表現“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美好前景,時間跨度長達兩千餘年;其次,這一系列作品再現的遺迹遺存分布廣闊,從廣州、海南島,至泰國、馬來西亞,再至斯裡蘭卡、印度,終至土耳其、好望角乃至威尼斯,幾乎囊括了昔日海上絲路的所有重要節點,空間跨度前所未有。

萬徒勒裡與馮少協跨時空對話,首個中智文化交流線上展覽上線

馮少協《海上絲綢之路》,150x260cm,油畫,2018年

這一系列作品的面世,受到了文化藝術界的關注。2015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撰文《追憶海上的曆史》,文中指出,“在中國美術史上,以海上貿易為主題的繪畫創作基本是零星的,而馮少協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系列創作可以說是史上第一次系統性的表現。”

其實,這并不是馮少協第一次與拉美藝術家的對話。

近年來,他一直緻力于“海上絲綢之路”的巡展,到世界各地講好中國的故事,推廣中國的文化,先後到達泰國國家美術館、馬來西亞馬六甲鄭和 朵雲軒藝術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 東盟總部、美國紐約 聯合國總部秘書長大樓等國家和地區展出。

采寫:南都記者 王美蘇 通訊員 餘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