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时日军为何不怕死?别以为是信仰,只是他们服用了这种药物!

二战时的日军素以顽强、残忍、悍不畏死著称,从冰天雪地的中国东北到闷热潮湿的东南亚丛林,在各种艰苦的环境下都展现了旺盛的斗志与活力。

那么,难道真是因为军国主义的洗脑,才打造出这支恶魔之师吗?

客观的讲,日军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严酷的训练与所谓武士道精神的传承,的确能够提升日军的战斗意志。

可是,仅靠这些并不能使日军突破一般的体力极限与道德底线。其实,不择手段的日军高层,早就为提高战斗力做好了准备。

二战时日军为何不怕死?别以为是信仰,只是他们服用了这种药物!

1936年,德国医学家迈耳指出,服用甲基苯丙胺能够减少休息时间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包括德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马上就将目光放到这种药物上,并且将其列为军需药品。

而这种药物在今天有一个更加形象的名字,那就是冰毒。

事实证明,在作恶上面,日本向来是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日本早就将制造冰毒这件事提上了日程,甚至在朝鲜等地已经建好了工厂,用来保证战时的充足供应了。

二战时日军为何不怕死?别以为是信仰,只是他们服用了这种药物!

日军当时把这类药物称作“突击锭”、“空击锭”或者是“猫目锭”。

从名字上大家也许就能了解一二,服用了这类药物之后,能使士兵们忘记疲劳与疼痛,并且使他们的精神亢奋、甚至逐渐疯狂,而且还能增强士兵们在夜晚的视力。

在惨烈的“冲绳岛战役”中,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队员,在赴死之前就服用了这种药物,从而状若疯狂的驾驶战机冲入美军的舰队之中。

二战时日军为何不怕死?别以为是信仰,只是他们服用了这种药物!

其实谁不怕死,尤其是很多“神风特攻队”的飞行员,还是年轻人,正是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年纪,有几人会自愿为了几句虚无缥缈的口号白白送死。不过在“突击锭”的作用下,他们成为了军国主义的炮灰。

甲基苯丙胺这种药物,也就是冰毒。虽然能够大幅提升战斗力,但是与之相伴而来的也有很强的副作用。

除了能够产生精神障碍,即人的行为不受思维控制,还能使人产生幻觉从而做出许多疯狂的举动,比如自杀,长期使用还能够损伤人的大脑。

二战时日军为何不怕死?别以为是信仰,只是他们服用了这种药物!

最恐怖的是,它具有非常强的成瘾性,成瘾之后很难戒掉,也就是说,

服用了此类药物的军人,即使侥幸从“枪林弹雨”中生还,余生也将遭受到副作用与毒瘾的折磨。

不过这些都被狂热的军国主义高层们忽略了,

“突击锭”不过像是养殖户手中的激素,只要军队能够具有超强的战斗力,他们才不会在乎炮灰们的死活。

二战结束后,日本变成了一片废墟,战败的日本国民在重建家园的艰苦工作的重压之下,又将手重新伸向了“突击锭”,“突击锭”的伤害仍在延续。

原作者:季圣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