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教师的来历与华夏文明的传播

教师的来历与华夏文明的传播

(作者:赵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师说》中的名句,精辟的概括了老师的职能,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教师的来历与华夏文明的传播

根据历史研究成果“从西周诸“师”的基本编制、驻扎地域、职事管理系统、土地构成要素及权力来源等方面来看,西周时期的“师”组织,既非“军事屯田”,也非“近郊国人”组织,而是周王直属的承担特定功能的具有军事组织和一般邑落组织双重特征的“军事功能区”“掌管土地农田、种艺、放牧、马政等各项有关生产方面的事务”(于凯)。

公元前954年的周穆王十三年是华夏文化形成并成熟的前夜,在随后的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中国正式进入有连续记载的信史时代;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也诞生于西周时期和春秋初期,被认为是西周中晚期尹吉甫从民间采集而成。

教师的来历与华夏文明的传播

在公元前954年,西周政权控制地区因受到南淮夷势力的进犯,周穆王派遣了一支军事部队和行政管理人员,进驻西周与南淮夷交界地区的四方湖古城,遏制南淮夷势力对西周地区的侵犯,并管理四方湖地区当地的农业生产。大批西周政权的军事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长期驻守在四方湖古城地区,他们受到各种赏赐而铸造了各种青铜器,记录下了这段历史。

【录尊】王令冬戈日:戲淮夷敢伐内国,汝其以成周师氏戍于古师。

【竞卣】唯伯犀父以成师即东,命戍南夷。正月既生霸辛丑,在坯。

【臤尊】唯六月,既死霸,丙寅,师雍父戍在古师遇从。

【帆卣】积从师,雍父戍于古师;

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54年】

【雍伯鼎】王令雍伯鄙于古,为宫,雍伯作宝尊彝。

【伯雍父盘】伯雍父自作用器。

【穑卣】穑从师雍父戍在古师。蔑历,赐贝卅锊。穑拜稽首,对扬师雍父休,用作文考日乙宝尊彝。其子子孙孙,永福。戉。

【笱卣】笱从师雍父戍于古次。蔑历,赐贝三锊。

【穆卣】穆从师淮父戍于古阜,蔑历。赐贝卅锊。穆拜稽首,对扬师淮父休,用作文考日乙宝尊彝。其子子孙孙,永福。

教师的来历与华夏文明的传播

青铜铭文中的“古师”“古次”“古阜”正是现今位于淮河流域的夏水北淝河四方湖畔的古城。众多的西周军事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仅保障了四方湖古城地区的安全,将四方湖古城地区变成了西周政权的粮食生产基地满足西周的粮食需要。随着这些人员返回西周镐京和成周洛阳,四方湖古城地区的文化与文明,也被陆续带到西周京都,成为西周文化高速发展的源泉。

四方湖古城是夏朝时期的都城,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周前的二千多年,经过夏朝前期、夏朝时期、殷商时期积累发展的文化发展,达到了高度文明程度,是华夏文明的集中体现。随着大批西周军事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将四方湖古城文明,带入西周政权,四方湖古城地区的华夏文化与理念,也正式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这样一批以军事人员带回西周政权核心的高度文化与文明,提高了西周王朝的执政理念,提高了西周王公贵族子弟的文化水平,他们的身份也从军队军人身份正式转变为王公贵族子弟教授文化的教育者,成为一个师者。

教师的来历与华夏文明的传播

这应该就是作为西周军队单位的“师”转变为教书育人的“师者”的历史原因。这是一段被历史所淹没的中国军事历史、中国文化历史、中国文明史。

西周时期的另一重要人物尹吉甫,在周宣王时期也是以一个西周政权的军事长官与行政管理长官,建立军功后,被周宣王派驻四方湖古城地区的向国,负责南淮夷地区的税收与行政管理。兮甲盘铭文记载:“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兮甲从王,折首执讯,休亡敃(愍),王赐兮甲马四匹、軥车,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兮伯吉父作盘,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

教师的来历与华夏文明的传播

通过周穆王时期的军事进驻四方湖古城地区,南淮夷地区已经成为西周政权一个稳定的管辖范围。尹吉甫受命周宣王负责成周四方湖地区的税赋管理工作,来到了南淮夷地区的管理中心——四方湖古城的向国。“诗皇甫作都于向”(《竹书记年》),更是明确地记载了尹吉甫创作与采集的《诗经》作品都来自于向国地区。因此,《诗经》产生、收集、创作于向国四方湖古城地区,是一个可以经得起历史研究、文化研究检验的学术结论。

教师的来历与华夏文明的传播

西周初期的周公与召公,在带领西周军队东征南淮夷时,曾经在四方湖古城地区的涂山采风作礼乐。采《吕氏春秋》记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

教师的来历与华夏文明的传播

综合以上历史文献、青铜器铭文记载,西周时期在早、中、晚期,以军事目的长期对南淮夷的征讨、驻防、威慑,西周人员的往来促进了四方湖古城地区华夏文化对西周文化的影响与辐射,是西周时期华夏文化形成确立的基础。西周时期王公贵族与四方湖古城地区的频繁往来,使得以军事目的往来的人员成为传播华夏文化的使者与师者,军事单位的“师”也多出了一个传道受业解惑含义“老师”。(作者:赵辉)

教师的来历与华夏文明的传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