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张元和老照片修复

1939年4月21日,一场万众瞩目的婚礼登上了上海各大报纸的头条。

彼时抗战的炮火响彻了中华大地,却也浇不灭人心的好奇,高门贵女与戏子名伶的组合让许多深陷生计之苦的穷人也能于饭桌上谈论一二。

新娘张元和,32岁;

新郎顾传玠,29岁。

不对等的婚姻即便能抵得过门户之见,也堵不住悠悠众口,江湖小报上一句“下嫁”,又给这段婚姻蒙上了一层灰色的暗纱。

其实,这也不怪他人说道。

世人皆知“宋氏三姐妹”,却很少有人知道,“合肥四姊妹”的家族在民国初年的上流社会是何等显赫一时。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张家祖上位极人臣,曾祖父张树声曾任直隶总督,简单易懂的形容一下,就是坐在这个位置的上一任官员,是李鸿章。

家族祖上荫庇,即便生逢乱世,后辈也足以求得一丝安稳富足。

到了张元和的父亲——张武龄这辈,家中已有万亩良田,店铺无数,不仅在合肥,便是整个中国,也是排得上名号的显赫世族。

或许是嫌弃自己的名字太过封建土气,张武龄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常人难懂的“冀牖”二字,更是在子女的名字上大作文章。

四女六子,凡女儿,名字中皆带有“儿”,意为两条腿,总要离家嫁人之意。

而男子名号中则皆带有“宀”,意为“留家”。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张元和

不得不说,张冀牖在起名方面颇有创意,可也掩不住一股子封建的味道。

而更值得一说的是,或许百年之后的张冀牖不会知道,这偌大的张氏家族,后世名声竟然是这四个女儿撑起来的。

当然,这并非是说其余六子皆无建树,事实上,张氏子女不论男女,皆在各个领域出类拔萃,只是四位姑娘,人好,嫁得也好。

二女儿张允和是善文的大家才女,1933年4月,她嫁给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三女儿张兆和曾任《人民文学》的编辑,1933年9月,她嫁给了鼎鼎大名的作家——沈从文。

四女儿张充和来头更是不小,在美国,终其一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呕心沥血,1948年11月,她与外籍汉学教授傅汉思喜结连理。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左起顾传玠、沈从文、周有光

只有张元和,这位家族大姐,嫁给了一位唱昆曲的男人。

虽然顾传玠在昆曲行业也是执牛耳般的存在,但是比起其他姐妹,张元和与丈夫的一世情缘,着实有些坎坷艰难。

甚至,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向来冷清傲气的张元和会选择这样一个男人。

张元和在家中的地位是特殊的,不仅因为她是大姐,更因为家中老太太,也就是张冀牖的母亲,对孙女的到来相当兴奋。

张冀牖并非老太太的亲子,老太太与张元和的祖父一生未有一子,为了继承祖业,才过继了冀牖于名下尽孝。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张冀牖

作为家中的第一个孙辈子女,成功升级为祖母的老太太对这个孙女可谓是千娇百宠。

就算后来家中屡添新成员,也没有改变张元和在家中的无二地位。

她的玩具都是最好的、衣服也是最新款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皆有专人负责,真可谓是在蜜罐子中长大的。

张元和的母亲陆英也是位姿容绝色的女子,只是一生命运多舛,虽然同样出身名门,也躲不过为封建大楼添砖加瓦的命运。

她这一生,21岁进门,怀14胎,却只有9子存活,36岁那年便香消玉殒。

母亲的离世对家中子女的打击相当之大,尤其是在她去世短短两年之后,继母韦均一的嫁妆,便风风光光的,被送进了张家的大门。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张冀牖与韦均一合照

韦均一受过良好的教育,爱作画,善国画,是一位相当优秀的进步女青年。

从小到大,她所经历的一切,注定不会让她成为像陆英那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传统女性。

她只比张元和大7岁,生性清高孤傲的她不会拉下脸面去讨好丈夫前妻的子女,身居长辈之位更让她有了盛气凌人的资本。

家中子女与这位后妈的关系相当紧张,其中大部分来自于父亲对第二任妻子的宠溺与对第一任妻子的无情。

为了让韦均一在张家过的顺心一些,张冀牖将继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经营的相当紧张。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中)韦均一

前妻的忌日他选择性放弃、与子女的争端他偏向严重、对韦均一爱好事业的无条件支持更是让他成为了“好男人”的典范。

可张元和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好男人”父亲。

作为家中老大,她必须无时无刻都要做好长姐典范,与继母的“交手”,也常常是她身先士卒。

这时的张元和便会想到,小时候陪母亲去看戏的往事。

母亲陆英善良温婉,大气优雅,却十分爱看戏,合肥城中的戏园子里,这位夫人的身影总是随处可见。

小小年纪的张元和常常站在比她人还要高的凳子上,学着台上的戏子甩袖晃头,只为了逗母亲开心。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这一生,她都会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张元和戏曲装扮

母亲的音容笑貌依稀还在眼前,家中的“恶毒继母”却屡屡为难弟妹,张元和每日都提不起精神,情绪恹恹。

这时,一个女人走进了她的世界里。

她叫凌海霞,是乐益女中的舍监。

乐益女中是张冀牖独资开办的女子学校,这座让他拥有了“忏悔型贵族”名号的学校,乃实打实的善举良行建造之处。

根据后人计算,乐益女中创办16年,投入逾25万大洋,收入却称得上贫瘠。

在这座穷苦出身的女孩不需要交学费的学校里,张家四姐妹度过了她们最美好的一段年华。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张氏四姐妹

因为长相秀美、学业优秀、个性突出,她们四人很受学校师生欢迎,凌海霞也不例外。

她是位相当独立自主的女性,在工作上也颇有几分决心,却对张家几个女儿非常看重,常道“见他们灵巧活泼, 深觉可爱。”

而张元和,是凌海霞看重的好友。

凌海霞这个人啊,后人给她的评价,就一个字——“怪”。

同样出身士绅豪门的她从小就被家人叫“小讨债鬼”。

明面上,她是凌家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实际上,家中亲族都将她看做是促使其母亲产后死亡的罪魁祸首。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老年凌海霞

同胞哥哥凌宴池乃四里八乡有口皆碑的麒麟才子,文可诗画,理可金融,可凌海霞这个妹妹,九岁之前却从未开口说过一句话。

幸好,家中长辈并未懈怠放弃这个女儿,16岁那年,还送她去上了本应早早启蒙的小学。

两年读完小学,凌海霞开始跟着哥哥东奔西走。

从小性子就怪异阴郁的她看不惯哥哥嫂嫂的恩爱日常,自己却常年孤身一人,对找上门的姻缘百般拒绝。

而立之年,一般女子身下早已儿女绕膝,可凌海霞,却还未婚配,更是扔下一句“我这辈子都不会结婚的”跑到乐益女中当上了舍监。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前张元和,后凌海霞

张元和与继母的恩怨愈发深重,亦师亦友的凌海霞成为了她唯一依赖的一位女性。

二人年龄相差15岁,却无任何隔阂代沟,凌海霞让张元和叫她“姐姐”,并直言:

“我只想一辈子照顾一个女儿,或者妹妹。”

这俨然是以监护人自居了。

二人过于亲密的交往引起了学校内其他师生的注意,时任乐益女中校长的韦均一听到传闻后也,决定不再聘用凌海霞。

对此,凌海霞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抗拒,为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百年前的女性早已有了这样先进的思想。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上世纪的女学生

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海门,凭借着曾经在乐益女中做舍监的经验,创办了海霞女子学校,后更名为海门县私立海霞初级中学。

因为治学严谨,成绩显著,凌海霞的学校越办越大,这时候,她终于可以聘请自己的干妹张元和,来校任教了。

已经毕业许久,苦陷家庭纷争的张元和自然是十分信任这个如母亲一般的女人,1931年到1935年之间,她几乎完全被管制在凌海霞的严格控制之下。

之所以用“管制”,是因为凌海霞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超出了一位“姐姐”能够管制的尺度。

张元和身姿窈窕,容颜秀丽,出身名门让她充满了大家闺秀的涵养与贵气,饱读诗书更是让她周身环绕着令人心驰神往的知性与优雅。

这样的女人,身边自然不会缺少追求者。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二妹允和与大姐元和

可遗憾的是,24岁到28岁,女孩子最好的时光中,所有的狂蜂浪蝶都被凌海霞挡在了闺阁之外。

在凌海霞眼中,目之所及,所有的男人都配不上张元和,她就像一个严厉的母亲,把已经年过二十的女儿牢牢地抓在了掌心。

可惜,她终究不是张元和真正的母亲。

可惜,尽管她再看不上顾传玠,张元和也与他结成了秦晋之好。

虽然世人谈及张元和与顾传玠的这段情时,大多认为是女方下嫁给了男方,但是对元和来说,这简直是“追星女孩”最好的归宿。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顾传玠与张元和婚礼照

年轻时的顾传玠可类比如今的娱乐顶级明星,出身贫寒的他早早进入了昆曲剧社,成为了“传”字辈的弟子。

昆曲是一小众剧种,顾传玠名气最盛之时,竟能引得剧场中场场爆满。

剧场其余人拿上20块酬劳,他自己竟能拿上百元打赏,可想而知其不俗的影响力。

作为昆曲戏园的台柱子之一,顾传玠容貌俊美,身形挺拔,若不是出身微末,定是个名满中华的才子文人。

这样的他吸引了不少为其着迷的粉丝,张元和,就是其中之一。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顾传玠

她曾在上海光华大学读书之时,就联合许多小姐妹给偶像写了一封文绉绉的书信,开头的““叨在同好,兼有文谊”隐匿了多少少女情思。

她虽比不得顾传玠在昆曲行业中的佼佼地位,但是从小热爱昆曲的张元师从名角尤彩云,也称得上是其中翘首。

二人并非一见钟情,也并非日久生情。

1931年,顾传玠脱下戏装着学服,与张家大哥小妹之人私交甚笃,自然也常常见到张元和。

年代守旧,战火蔓延,尽管彼时人人皆知张大小姐喜爱昆曲小生顾传玠,也从未想到二人会结为夫妻。

毕竟门户之隔如天堑银河,哪是一段鹊桥可轻易连接的。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心战场饿殍遍野,外围之地也人心惶惶,尽管家中不缺黄白,张元和还是与家中长辈四处躲避,分散而逃。

当元和再度有消息,来自于交给二妹允和的一封回信:

“我现在是去四川还是到上海一时决定不了,上海有一个人对我很好,我也对他好,但这件事是不大可能的事。”

这个人是谁?这件事又是什么事?

允和已成婚数年,对而立之年还未成婚的大姐,情感经验只多不少,于是,个性成熟爽朗的二妹直接回信:

“是不是‘一介之玉’?元和,嫁他!”

1939年4月21日,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上海举行了一场称不上盛大,但是十分隆重的婚礼。

到场的亲属不多,原因是战火的蔓延过于迅速,阻断了亲人走访的道路,令人意外的是,凌海霞,倒是赶赴了婚礼现场。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顾传玠与张元和修复照片

再顺遂的人生也会有悲剧穿插其中,婚后,随着丈夫四处漂泊的张元和不幸流产了两次,第三次才生下了一个女儿,名“顾钰”。

身子骨本就瘦弱的元和产后几乎照顾不了女儿的饮食起居,于是凌海霞自告奋勇,称可以帮她带一段时间的孩子,等元和养好身体再完璧归赵。

十分信赖这位姐姐闺蜜的张元和怎会多想,甚至还主动劝说丈夫及家人,把女儿顾钰交给了凌海霞看顾。

若元和想到这会造成她与女儿长达31年的分别,想必无论如何也不会做此决定的。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凌海霞抱走了孩子之后,便再未还过顾家,即便气急败坏的顾传玠夫妇轮流上门讨要,换来的也不过是她搬家失踪的无奈结果。

她将“顾钰”改名为“凌宏”,并教导孩子要叫她“爹爹”,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感情,常人真是难以理解。

日后,张元和与丈夫顾传玠又孕育了子女,但是那个无缘的女儿终究还是成为了他们心中难掩的遗憾。

抗战胜利之后,顾传玠铁了心要前往台湾,至于原因,就连元和都不知其中缘由,只知道他远走之心仓促迫切,甚至对妻子直言:

“就算你不和我一起,我也一定要走的。”

二人因此还闹了不愉快,但是最终,他们还是举家奔赴了台湾。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左张元和 与家人合照

顾传玠再未登上过昆剧舞台,只会偶尔在朋友亲人面前小小展示一下。

夫妻二人对昆曲爱的深沉,二人的结合与其说是爱情衍生的婚姻,倒不如说是爱好延伸出的知己之情。

就连小妹充和都说:

“除了昆曲,他和元和没有什么共同点。”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张元和与顾传玠

或许顾传玠也明白自己与元和的身份乃天壤之别,走下舞台的他做过许多大手笔的创业。

股票、烟草、投资、经商,只是,他在此道实在没有什么天分可言,只能说可维持曾经的生活水平,也未逆袭成为大富大贵的商贾之家。

至于他为何铁了心退出光芒耀眼的戏曲舞台,其实他早就给了人们答案。

1938年,《画星》报上,他直言:

“在个人兴趣上,昆曲始终是我的嗜好,并且我也自信,演戏会比从事其他职业来的胜任愉快。

“但我的世界观,却不允许我把个人嗜好永远当做职业。”

“为了做一个平凡的现代的国民,我不得不跳出那狭隘的笼子。”

张元和:不顾闺蜜反对嫁给戏子,生下女儿被抢走,31年才回她身边

顾传玠戏曲扮相

1965年1月,顾传玠去世,张元和离开台湾,去往美国定居。

终其一生,元和都在为了昆曲的传播努力。

1986年,她还特意回国参加汤显祖的纪念活动,已经快耄耋之年的张元和甚至穿上了厚重的戏服,与妹充和再度演绎了一曲《牡丹亭》。

她那位改名为“凌宏”的女儿也在31年后,回到了她的身边,与凌海霞的一段往事,终究成为了甲板上的泡沫,几近无踪无迹。

2003年,张元和在美国病逝,终年96岁。

往事如风,一切都会被时间温柔且强势的抹去。

值得一说的是,张家四姐妹,平均年龄是95岁,真真演绎了什么叫:

“人生过的是心情,生活活的是心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