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湖北省博新馆首日接待观众四千余人,未来每天会适时增加入馆人数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1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黄敏 孙夏)12月21日是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后对公众开放首日,当天4000余名武汉市民和外地观众尝鲜省博新馆,入馆感受荆楚文化。根据实际承载能力,省博未来将适时增加每天预约人数。21日当天,省博已在各预约平台开放了未来7天的观众预约。

观众多是文博爱好者,对博物馆是“真爱”

湖北省博新馆首日接待观众四千余人,未来每天会适时增加入馆人数

游客排队进馆。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黄敏 摄

21日一早,预约成功的观众已在省博新馆门前排起了长队,队伍中有大学生、退休老人、带着孩子的家长、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母、外国友人等。经过严格确认预约信息、防疫扫码,排队一直持续到上午11时。

上午10时左右,博物馆门口已有看完展出来的观众。家住武昌梨园的退休工程师张先生来得早,在新馆参观了一个多小时,出来坐下休息。他告诉记者,“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没有高超的冶炼技术,那么精美的青铜器是铸造不出来的!”张先生说,当时的楚国很强大。他还想找讲解员弄明白一点:随国曾帮楚国复国,楚国为何后来又攻打随国?

湖北省博新馆首日接待观众四千余人,未来每天会适时增加入馆人数

文博爱好者在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曾侯乙尊盘前驻足拍照。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黄敏 摄

记者在新馆入口处见到一对来自广州的波兰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中文名为亚当的父亲告诉记者,他们全家对中国历史非常感兴趣,经过长沙时去看了湖南省博物馆,昨天在武汉登上了黄鹤楼、起义门,下午他们还会去看辛亥革命博物馆。

在楚国八百年展厅,一名中年女性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她嗓音清晰……不少观众被她的讲解吸引了过来。

更多讲解者是穿着红色工作服的省博专业讲解员。来自贵州遵义的00后女孩小韩和在武汉上大学的00后男生小郭,跟随一名讲解员走过了好几个展厅。小韩表示,相较去年她看过的故宫百年大展,省博新馆的几个楚文化展,以其硬朗、精致的青铜器,令她震撼。

省博在已建成的省级博物馆中规模最大

湖北省博新馆首日接待观众四千余人,未来每天会适时增加入馆人数

观众在省博新馆大厅用手机扫码租借语音导览设备。记者万建辉 摄

记者注意到,省博新馆为观众提供了细节上的贴心服务。在新馆一楼大厅,观众可以用手机扫码租用文物语音导览设备,在没有讲解员的情况下,在设备上输入眼前文物的编号,设备会自动语音介绍这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还可租用耳机连接设备收听。大厅还有手机、电脑充电装置。综合馆和新馆的连接处,还有省博最新文创产品专柜,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国宝,均设计成T恤衫、扑克牌、公交卡、水杯、笔记本等小巧用具,煞是憨萌可爱。

湖北省博新馆首日接待观众四千余人,未来每天会适时增加入馆人数

文博爱好者戴上VR眼镜观展。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黄敏 摄

下午3时左右,新馆参观者流量达到高峰。一家幼儿园组织小朋友来看展。小朋友边看边问,兴奋活泼。老师说,小朋友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看懂展览,但一定程度上能把灿烂的荆楚文化的种子种在心里。

一对情侣穿着汉服在曾世家展厅观展,他们说12月21日正好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早就听说省博新馆要开,成功预约上了开馆第一天,就特意穿中国传统服装来,觉得和省博的环境比较搭。

湖北省博新馆首日接待观众四千余人,未来每天会适时增加入馆人数

参观省博新馆的汉服青年。记者万建辉 摄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在新馆大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北省博物馆新馆从2013年开始建设,经过8年的建设、布展,到今年年底整个工程完工,新馆开放后,湖北省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到11.38万平方米,展览面积从1.2万平方米增加到3.6万平方米,在国内现有的已建成的省级博物馆中湖北省博物馆规模是最大的。以后,新馆新设展览和临展,将继续加大高科技展陈手段,继续为观众提供更周到便利的观展服务。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