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用戶端12月21日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黃敏 孫夏)12月21日是湖北省博物館新館建成後對公衆開放首日,當天4000餘名武漢市民和外地觀衆嘗鮮省博新館,入館感受荊楚文化。根據實際承載能力,省博未來将适時增加每天預約人數。21日當天,省博已在各預約平台開放了未來7天的觀衆預約。
觀衆多是文博愛好者,對博物館是“真愛”

遊客排隊進館。 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通訊員黃敏 攝
21日一早,預約成功的觀衆已在省博新館門前排起了長隊,隊伍中有大學生、退休老人、帶着孩子的家長、推着嬰兒車的年輕父母、外國友人等。經過嚴格确認預約資訊、防疫掃碼,排隊一直持續到上午11時。
上午10時左右,博物館門口已有看完展出來的觀衆。家住武昌梨園的退休工程師張先生來得早,在新館參觀了一個多小時,出來坐下休息。他告訴記者,“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沒有高超的冶煉技術,那麼精美的青銅器是鑄造不出來的!”張先生說,當時的楚國很強大。他還想找講解員弄明白一點:随國曾幫楚國複國,楚國為何後來又攻打随國?
文博愛好者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的曾侯乙尊盤前駐足拍照。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通訊員黃敏 攝
記者在新館入口處見到一對來自廣州的波蘭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孩子。中文名為亞當的父親告訴記者,他們全家對中國曆史非常感興趣,經過長沙時去看了湖南省博物館,昨天在武漢登上了黃鶴樓、起義門,下午他們還會去看辛亥革命博物館。
在楚國八百年展廳,一名中年女性當起了義務講解員,她嗓音清晰……不少觀衆被她的講解吸引了過來。
更多講解者是穿着紅色工作服的省博專業講解員。來自貴州遵義的00後女孩小韓和在武漢上大學的00後男生小郭,跟随一名講解員走過了好幾個展廳。小韓表示,相較去年她看過的故宮百年大展,省博新館的幾個楚文化展,以其硬朗、精緻的青銅器,令她震撼。
省博在已建成的省級博物館中規模最大
觀衆在省博新館大廳用手機掃碼租借語音導覽裝置。記者萬建輝 攝
記者注意到,省博新館為觀衆提供了細節上的貼心服務。在新館一樓大廳,觀衆可以用手機掃碼租用文物語音導覽裝置,在沒有講解員的情況下,在裝置上輸入眼前文物的編号,裝置會自動語音介紹這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可租用耳機連接配接裝置收聽。大廳還有手機、電腦充電裝置。綜合館和新館的連接配接處,還有省博最新文創産品專櫃,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等國寶,均設計成T恤衫、撲克牌、公交卡、水杯、筆記本等小巧用具,煞是憨萌可愛。
文博愛好者戴上VR眼鏡觀展。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通訊員黃敏 攝
下午3時左右,新館參觀者流量達到高峰。一家幼稚園組織小朋友來看展。小朋友邊看邊問,興奮活潑。老師說,小朋友們現在還不能完全看懂展覽,但一定程度上能把燦爛的荊楚文化的種子種在心裡。
一對情侶穿着漢服在曾世家展廳觀展,他們說12月21日正好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冬至,早就聽說省博新館要開,成功預約上了開館第一天,就特意穿中國傳統服裝來,覺得和省博的環境比較搭。
參觀省博新館的漢服青年。記者萬建輝 攝
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在新館大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湖北省博物館新館從2013年開始建設,經過8年的建設、布展,到今年年底整個工程完工,新館開放後,湖北省博物館總建築面積達到11.38萬平方米,展覽面積從1.2萬平方米增加到3.6萬平方米,在國内現有的已建成的省級博物館中湖北省博物館規模是最大的。以後,新館新設展覽和臨展,将繼續加大高科技展陳手段,繼續為觀衆提供更周到便利的觀展服務。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大武漢”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