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作家孙睿最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新作《酥油和麻辣烫》。从2011年到2018年,曾出版现象级畅销书《草样年华》的孙睿似乎在“文学圈”消失,鲜有小说面世。这次他以集作家、编剧和导演于一身的新角色归来,带来了一组以当下生活为背景、展现都市人精神困境的中短篇小说。12月6日晚,孙睿走进人民文学出版社直播间,为读者带来小说集《酥油和麻辣烫》的创作分享,和作家、编剧全勇先,评论家丛治辰展开了一次内容丰富的文学对谈,并与读者互动,反响热烈。

在回答本场直播主持、《酥油和麻辣烫》责任编辑孟小书的提问时,孙睿提到自己离开文坛那几年是去拍电影了,2018年电影拍完后,他也看清行业现状,意识到临近不惑之年,不能把有限时间完全投入跟制片方无休止的会议之中,便将精力挪回小说创作。“虽然跨圈并不一帆风顺,电影好歹今年秋天公映了,了却一桩心事,现在可以心无旁骛地写小说了。”在他看来,小说带来的价值感跟写剧本不一样,人对自己要有发现,只有小说能实现这个目的。
当被问及近两年的作品和创作《草样年华》时的“游戏心态”有何不同,孙睿称没有本质的不同,新小说集里有两篇小说也跟玩有关,分别叫《动物园》《游乐场》,还有一篇《雅典娜》跟80后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有关系,而小说集里同名小说《酥油和麻辣烫》跟吃有关系,这些少年时代的生命记忆会不自觉地在岁月流逝后往外冒出来,唤醒并点燃生命的火花。不同于纪录片式的复原表现,这些小说写的是主人公长大成人后再度回到“游乐场”和“动物园”,有了更多人生发现。他还戏称,下一步计划是写《台球厅》《录像厅》,凑个“四室一厅”系列。
丛治辰在对话中谈到,他对《游乐场》这篇小说印象颇为深刻,小说以“我”在壮年离婚和辞职作为开篇,离婚在其他作家笔下会被写得鸡飞狗跳、写出各种不堪,但孙睿写得很有“少年感”,清清爽爽地两个人就离了;辞职也不是因为钱少,不是因为被开除,而是因为公司转型,接下来要做的事,“我”作为一个有编辑理想的图书编辑不想干。孙睿笔下的人物在这个年纪还有这样一个劲儿,极具理想主义精神。更重要的是,“我”回到家乡之后,对于中年生活况味的体验写得极其细腻、体贴,又具有温情。
全勇先作为孙睿多年的球友,觉得孙睿身上的这种“少年感”和所谓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每个精神产品缔造者的身上。“如果没有这个,你就干脆去干别的。哪怕是一个看起来老老实实生活的人,内心也一定有很多激荡存在。”
谈及文学和人的关系,孙睿坦言,他自己往往会一边主动回避危险,一边主动要求一些危险的存在,这样才觉得活着有意思,绝对安全反而会觉得无趣。“人真是一种奇特的动物”,文学恰恰是用来表现这种奇特的最佳方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