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战的北非,隆美尔仅三个装甲师,希特勒为何不多给点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元帅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在麾下人员和装备均逊色于对手的情况下,隆美尔率领着非洲军团最多的时候也只有三个装甲师,仍然将英国人打得溃不成军。按常理来说,德军既然已经在北非打开局面,纳粹大本营应该再接再厉,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援以便扩大战果才对,但纵观二战始末,这位“沙漠之狐”能够调动的兵力一直都是屈指可数,所谓“军团”完全是唬人的噱头。那么在德国统帅部的规划中,为什么会这般厚此薄彼呢?

二战的北非,隆美尔仅三个装甲师,希特勒为何不多给点部队?

实际上虽然隆美尔战功卓著,但在希特勒眼中北非战线始终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换句话说“非洲军团”打得好坏根本无关大局。而要解释清楚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从德国人介入非洲局势开始说起。起初在北非与盟军缠斗的轴心国主要是意大利,但稍微熟知二战的读者都会对意军低下的作战能力有所了解,因此在德国正式介入之前,意大利军队基本是被英军压着打。北非战局既然与德国无关,希特勒大可不必趟这趟浑水,关于其为何最终决定出兵北非,不少人理解为“拉墨索里尼一把”,但我觉得真实情况远非如此。

二战的北非,隆美尔仅三个装甲师,希特勒为何不多给点部队?

虽然非洲战局对德国无关紧要,但对意大利而言却是关乎威望的头等大事,假使意军果真被英军全部吞掉,那么墨索里尼在国内的地位势必受到巨大冲击,这对稳定轴心国的全局极为不利。在通盘考虑的情况下,纳粹大本营派出了自己的杀手锏——隆美尔,而后者也由此翻开了自己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页。在遏止住英军的进攻势头之后,德意联军适时转入反攻,但无奈于弹药给养跟不上而常常达不到预定效果。这个时候隆美尔最缺的就是补给和增援,但希特勒授予他的却只有一根元帅权杖。

二战的北非,隆美尔仅三个装甲师,希特勒为何不多给点部队?

当然也有人说只要德国持续扩大在北非的战果,赶走英国之后就可以从中东把石油运回国内,这样对支援东线也会大有裨益,这种想法确实美好,只可惜不切实际。与英美等海洋强国相比,德国的陆、空军均堪称世界一流,但唯独海军提不上台面,而要将中东的石油运回国内必须事先取得地中海的制海权,但这对这一时期的德国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不管隆美尔在北非打得是好是坏,增援始终是没有的,而且不仅没有增援,反而原属非洲军团序列的部分德军还要抽调出去增援对苏作战,这导致隆美尔在后期面对蒙哥马利的进攻时越来越感到吃力。

二战的北非,隆美尔仅三个装甲师,希特勒为何不多给点部队?

当然话说回来,即便德军大本营有心增援,面对英国的庞大舰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德国到北非需要穿越地中海,而地中海中央的马耳他岛却在英军掌控之中,从该岛起飞的英国空军使德军的援助行动根本无法展开。在“非洲军团”的空中力量被抽走增援东线之前,隆美尔还能勉力支撑,而在该部调走之后,英国飞机几乎是贴着地面对德国人狂轰滥炸。这个时候苏联逐渐在对德作战中占据上风,希特勒的全部精力几乎都被吸引到东线,更加没有心思关注北非局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