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慈禧震怒又憋闷的晚清第一奇案-刺马案:
导火索是两江总督马新贻被人刺杀。朝廷大员被杀,清廷颜面无光,在天津处理教案的汉人曾国藩被紧急调往处理。在出发前,慈禧给曾定调:马欣贻办事挺好!
曾国藩到场后案件被很快处理妥当:杀人者张文祥被挖心;厚厚抚恤马欣贻。一句话,马新贻是一个好官,张文祥是一个发逆。
然而,这一结局显然只达到了粉饰太平的结果。其背后的隐情和政治博弈才是真相。

清廷不愿意公开的隐情:
马新贻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是假报军功,又结纳权贵才得来的。
他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俘以后,又没有骨气,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导演一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
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拜把子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新贻奸占了拜把兄弟的妻室,又诱杀了拜把兄弟。
张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脱他的魔掌,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
由此可见,清廷所倚重的大臣,渔色负友,形同禽兽。凡此种种,正是清廷官场腐败的缩影,无怪慈禧太后煞费苦心,一定要把真相掩盖起来。
隐情背后凶险的政治斗争:
马新贻到任后颇有作为,但除了打击海盗和修复漕运外,他最大的功绩便是代表清廷裁军两万,而这两万都是湘军。
此前湘军将领曾国荃(曾国藩之弟)攻破天京,曾大肆劫掠太平天国的财富。事后向朝廷上报除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外,别无所获。当时朝野议论纷纷,慈禧也极为不满,然而湘军纵火毁城,没有留下证据。
刺马案后,慈禧派刑部尚书与曾国藩颉颃行事,也暗含着对曾国藩的敲打。没想到曾国藩却以拖延战术,阻止了对刺马案幕后主使的追查。
曾国藩剿灭太平军后,慈禧将他调离两江,任直隶总督。现在看来,杀死马新贻的,极有可能是贪污太平天国赃款的湘军领袖。
但刺马案后,却无任何一名湘军受到查处。这说明了什么?
刺马案的草率结案,实际上是慈禧与曾国藩的斗争与妥协。慈禧的妥协体现在中央政权削弱地方权力的无果。
刺马案后,同样佣兵一方的李鸿章对自己的淮军,甚至连形式上的裁军都不愿意了。
(史海沉钩,欢迎关注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