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刺馬案”背後的隐情和博弈

讓慈禧震怒又憋悶的晚清第一奇案-刺馬案:

導火索是兩江總督馬新贻被人刺殺。朝廷大員被殺,清廷顔面無光,在天津處理教案的漢人曾國藩被緊急調往處理。在出發前,慈禧給曾定調:馬欣贻辦事挺好!

曾國藩到場後案件被很快處理妥當:殺人者張文祥被挖心;厚厚撫恤馬欣贻。一句話,馬新贻是一個好官,張文祥是一個發逆。

然而,這一結局顯然隻達到了粉飾太平的結果。其背後的隐情和政治博弈才是真相。

晚清“刺馬案”背後的隐情和博弈

清廷不願意公開的隐情:

馬新贻之是以官運亨通,靠的是假報軍功,又結納權貴才得來的。

他在所謂的“剿匪”戰鬥中,原本是一個敗軍之将。被俘以後,又沒有骨氣,與“匪首”義結金蘭,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導演一幕馬新贻收複失地的鬧劇,欺瞞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寶座。

飛黃騰達以後,那些拜把子兄弟原以為可以攀附于他,千裡迢迢來投靠。馬新贻奸占了拜把兄弟的妻室,又誘殺了拜把兄弟。

張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脫他的魔掌,才弄出這一出刺馬的大案來。

由此可見,清廷所倚重的大臣,漁色負友,形同禽獸。凡此種種,正是清廷官場腐敗的縮影,無怪慈禧太後煞費苦心,一定要把真相掩蓋起來。

隐情背後兇險的政治鬥争:

馬新贻到任後頗有作為,但除了打擊海盜和修複漕運外,他最大的功績便是代表清廷裁軍兩萬,而這兩萬都是湘軍。

晚清“刺馬案”背後的隐情和博弈

此前湘軍将領曾國荃(曾國藩之弟)攻破天京,曾大肆劫掠太平天國的财富。事後向朝廷上報除二方“僞玉玺”和一方“金印”外,别無所獲。當時朝野議論紛紛,慈禧也極為不滿,然而湘軍縱火毀城,沒有留下證據。

刺馬案後,慈禧派刑部尚書與曾國藩颉颃行事,也暗含着對曾國藩的敲打。沒想到曾國藩卻以拖延戰術,阻止了對刺馬案幕後主使的追查。

曾國藩剿滅太平軍後,慈禧将他調離兩江,任直隸總督。現在看來,殺死馬新贻的,極有可能是A錢太平天國贓款的湘軍領袖。

但刺馬案後,卻無任何一名湘軍受到查處。這說明了什麼?

刺馬案的草率結案,實際上是慈禧與曾國藩的鬥争與妥協。慈禧的妥協展現在中央政權削弱地方權力的無果。

刺馬案後,同樣傭兵一方的李鴻章對自己的淮軍,甚至連形式上的裁軍都不願意了。

(史海沉鈎,歡迎關注周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