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代军台:康雍乾三朝的清代邮传工作,是如何建立并进行管理的?

邮传通讯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也是国家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周恩来总理就曾之处“邮传万里,国脉所系”,可见,邮传是保证国家运转之根本。

古代中国的政治运转同样依托邮传系统,清朝建立以来,统一中原,其邮传通讯体系继承明制,康雍乾三朝的大一统军事活动,使其领土面积达到顶峰,加强了对喀尔喀蒙古和新疆两地的统治。其领土范围最终于乾隆朝达到极盛,面对明代未曾直接统治的新领土,清朝统治者对这些疆域的统治同样是从建立邮传通讯体系着手。

清代军台:康雍乾三朝的清代邮传工作,是如何建立并进行管理的?

一、清代军台的含义

清代军台的安设,伴随着康雍乾三朝用兵准噶尔的整个过程。从康雍乾三朝实录以及三朝所修平定准噶尔战事的《方略》可以看出,清人在办理军务的过程中,文书往来多用台站二字指代驿传系统。

清初,在不同政权或部与部之间安设这种“台”,它们具有驿传机构的意义,习惯上将蒙古地区的驿传机构称作台站,而这些台站主要为国防军事服务,有时被称作军台或军站。

从清代文献来看,军台也并不仅指驿传机构,它有时也有转运粮台的含义,由此可见,军台一词在清代实则有多重含义,其原因在于军台一词的含义与台站机构有关联性,所谓军台是指用于军事活动中的台站机构。

换句话来讲,此处军台实际是对清代台站的一个限定,它专指设置在军事活动期内,用于军务的台站机构,清代台站机构意义广阔,因此军台可以指代的机构也是多种多样。

清代“军台”一词来源于清初台站机构,台站机构起初是满人安设在“国中”的一种防御工事,后来运用在战争和驻防等方面,具有哨探守卫的功能。

满人的台站实则是模仿明代九边墩台,后金时期,满人的台站在建造上和运行上与明代墩台还有些许相同之处,并且在本质上它们都是联络相守的驻防点,清入关后,中原地区不曾使用墩台驻防,顺治末年统一各方势力后,曾下令在险要之地安设墩台,此时台站已经许久不见明文记载。

清代军台:康雍乾三朝的清代邮传工作,是如何建立并进行管理的?

康熙皇帝嗣位,清朝历经平三藩、定台湾等战事,数十年的战争令康熙帝尤为重视军报运转和军情侦探,随后,清朝与准噶尔开始了历经康雍乾三朝的清准战争,康熙帝在筹办军行和粮运事务时,利用台站安设驻防点进行人员和粮草的转运,并将其推进喀尔喀境内地区,不久即利用它们传递军报。

雍乾两朝继续利用台站机构的安设,办理军事事务,这些用于军务的台站是“军台”概念产生的直接原因。在办理军务过程中,一些临时设置的军用台站时设时裁,而外蒙古和新疆两地军台自战争开始以来,被反复多次使用,且随着清朝军队的常驻,这些军台最终被保留下来,成为两地正规驿传机构。

由此可见,军台的广义概念应该是指用兵时期设置的军用台站,这种台站机构广泛设置在各个地区;而狭义军台则是指康雍乾三朝在新开辟的疆土上设置的军台驿传机构,也即清人所认为的西北两地军台机构。

清代军台:康雍乾三朝的清代邮传工作,是如何建立并进行管理的?

二、康雍乾三朝军台机构安设

(一)喀尔喀境内地区军台机构的安设

喀尔喀境内地区的军台机构,一般被称作阿尔泰军台,这些交通路线纵横喀尔喀地区,其设置历经康雍乾三朝,是清朝同准噶尔的战争中逐渐安设起来的。

直至乾隆十九年,喀尔喀境内地区军台安设最终定形,乾隆以后,喀尔喀境内的军台机构也时有调整,但仍是以乾隆二十年军台路线为基准。

喀尔喀境内地区军台路线的安设在此期间有如下几点特征。

首先,从安设方向来看,三朝对当地驿传军台机构的安设是自东至西,逐渐向阿尔代山区靠近,最终以直抵科布多将军驻地之驿传机构的建立为止,完成了喀尔喀境内军台路线的铺设。

其次,喀尔喀境内军台的安撤出现反复的原因在于清准之间的势力变化,从喀尔喀境内军台的安设变化可以看出,军台设置受统治关系建立程度的直接影响。

清代军台:康雍乾三朝的清代邮传工作,是如何建立并进行管理的?

(二)新疆地区

新疆地区的军台机构,与外蒙古一样,在安设过程中主要是随军队的进驻逐渐发展的。清军入驻新疆基本以天山山脉为主,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两和卓兵败西逃,南疆的军台机构才得以稳定。

两地军台安设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相比较喀尔喀境内地区军台安设的曲折过程,新疆军台安设主要成于乾隆朝平定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叛乱之际,其安设时间实则短于外蒙古地区军台,这样的差距则源于新疆和喀尔喀境内生活方式的不同。

清代军台:康雍乾三朝的清代邮传工作,是如何建立并进行管理的?

(三)两地军台形成原因

从新疆喀尔喀境内两地军台机构安设过程来看,清朝在新辟疆土上建立驿传交通网络是极其不易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清代极为重视对两地军台机构的安设和调整工作,毕竟驿传是国防的一部分,而从这些设置历史来看,决定军台路线,为军台安设奠定基础的其实有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军行程站和粮运台站对军台的影响。从政治运转的角度看,古代社会的驿传体系十分重要,但根据史料记载,清代在新疆、外蒙古两地安设的军台机构其实在最初并不是出于建立通讯邮传的需要,康熙朝用兵准噶尔时,军用台站的安设是为军行、粮运做准备的。

西路驿传体系随着军队的北行,已经从张家口逐步建立,按照常理来推测,费扬古一线的驿传体系是在军行过程中建立的,这个驿传体系也是康熙朝阿尔泰军台机构安设的雏形。

清代军台:康雍乾三朝的清代邮传工作,是如何建立并进行管理的?

二是前线哨防机构对军台的影响。前线哨防机构是行军过程中于险要之地设置的一种哨探敌情的军事机构,这种机构经常安设在边疆地区,在三朝平准战争时,也可以从史料中看到,这种机构安设的频繁。

不过,根据史料可以发现,哨防机构在很多时候可以转换成军台驿传机构。随着清军势力的前扩,早先作为前线哨防的机构也会依次转变为驿传机构。

在新疆和外蒙古两地设置军台机构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在从未建立驿传机构之地,创设交通网络,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也需要时间。

西北军台机构的设置历经三朝,也说明其安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初期行军粮运过程中对路线的探讨和安置的程站,就为军台安设打下基础,同时前线设置的哨防机构随着军营的前移也依次转变为军台路线,这些早期的探索行为为后来军台安设及调整都奠定了基础。

清代军台:康雍乾三朝的清代邮传工作,是如何建立并进行管理的?

三、军台组织方式与管理

清代军台始于康熙年间用兵喀尔喀境内,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有的制度规定,与同样是军行设置的塘站和内地驿站在人员、规定、组织和环境上都不尽相同,最终形成了军台特有的制度体系。

乾隆以后,新疆地区的军台机构终于在南北两疆全面建设完成,清人所说的军台,历经康雍、乾三朝最终完成。一个事物的有效运转,需要多方面的管理和维护,这一联通喀尔喀境内五千里的军台机构,之所以能合理有效的运转,除了依仗军台机构安设路线的实时调整,还有对坐台人员实施统一管理,对运输工具及时增补以及对军台实时监督。

自康熙以来,为有效管理喀尔喀境内沿线的军台机构,朝廷对军台上的官员、夫役以及传递、运输工具进行调整,朝廷不断进行人员、工具上的调整,并且派遣大臣实时调查,乾隆朝的军台管理,即是对康雍两朝某些方面的继承,又是因地制宜、因时而设的创新。

自乾隆以后,清朝对军台的管理已经形成一种较为完备的制度,从坐台人员的任期到军台驿马的奏销,关于军台的方方面面有既成的办理条例和方法。

军台之所以能将千里之外的消息传递给皇帝,是因为沿线驻台人员在发挥他们的功用,他们根据身份和职任的不同,肩负起管理军台,实现军台功能的任务。

清代军台:康雍乾三朝的清代邮传工作,是如何建立并进行管理的?

根据嘉庆朝《中枢政考》来看,办理西北两路军台事物的人员种类众多,按照权力大小,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

首先是处在最底层负责大部分驿务的驻台驿夫,他们属于被管理者,通过服从上级的具体命令传邮通讯,这些人数量最多,大部分驿夫是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他们在特殊时期被安设在军台传递文报,在战事结束后,由于军台机构未裁撤,因此有很多平民百姓终身系于军台驿务;

而直接管理这些驿夫的阶层分为两层,首先是基层驻驿官员,他们是由中央选派到军台,并且保证这一层管驿官能够基本普及整个军台机构,他们按期坐台,任期内主要负责办理等级往来运转文书、管理底层驿夫;

而管理这部分基层坐台官的人员则是地方管台官,清代军台通常按照里程和军事驻地划分成块状区域。乾隆皇帝命令每地设大臣一至二人不等侍卫数名,这些大臣同时也兼理台务,他们管辖的军台数量虽然多少不等,但权责统一,即负责监督沿线军台夫役迟误文报。

军报讯息之所以能传递至千里之外,主要靠军台机构的三层人员各司其职,这样的人员安排是经过三朝皇帝共同实践的结果,康熙帝将平三藩时设置的军报通讯经验用在喀尔喀境内战事中,雍正乾隆两位皇帝继承父辈的管理方式,办理军台事务,得以有效办理军务,管理边疆。

清代军台:康雍乾三朝的清代邮传工作,是如何建立并进行管理的?

结语

军台的产生其实源于康雍乾时期军事通讯建设的需要,之所以要用“军台”二字命名,与清代台站这一机构又密切关系。

从军台安设的过程来看,军台的延展与调整都与三朝在西北两地的军事活动密切相关。从军台事务的管理来看,清代军台既与边疆治理有关,又是驿传制度中的一部分,统治者更是将其视作国防事务中的一部分,因此对军台的了解同时也能让我们对清代时期国防事业产生一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