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士道丨日本武士的信条,生如樱花般光彩绚烂,死亦如樱花般凋零

日本武士道,至今已经存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日本民族在封建时期武士的道德规范与精神支柱,起源于源赖朝建立起的镰仓幕府时代,形成了最初由忠、义、仁、勇、诚作为基础核心思想,以视死如归的觉悟为根本,实现个人价值发挥自身能力。

武士道丨日本武士的信条,生如樱花般光彩绚烂,死亦如樱花般凋零

提到武士道时人们总是会想到“残虐”、“尚武”等凶狠的印象,在通过几百年日本各时期时代精神的融合下,一度发展成为将日本带入军国主义的因素。但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就会知道武士道对日本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精神起源,武士们为主君征战沙场,从生到死贯彻对武士道的信念

武士道最先兴起于藤原政权的日本,武士的形成与天皇权力的瓦解与庄园制度的发展有关联,各地方势力的崛起因吞并土地发生争斗,庄园主为保卫自己的土地训练一批又一批的武装力量,一般称为“朗众”。

这一势力的出现逐渐形成了比庄园范围还要大的武装集团,不计其数的武士聚集起来,组织成为武士团,他们坚决实行命令,清楚主从关系,武士在战场上的勇武和献身,是武士们的基本精神,逐渐形成了“武家习气”、“弓矢之道”的观念。

武士道丨日本武士的信条,生如樱花般光彩绚烂,死亦如樱花般凋零

这一精神虽早已出现,在德川幕府建立后才出现文字记载。

武士道与西方骑士精神相似,都是为打手建设生存观念,把他们从雇佣打手升华到为荣誉而战的战士。武士道要求武士正直、坚毅、诚实、礼节、忠诚等美德,在一方面也是约束了这些尚武之人。

由于忠于使命就可以获得荣誉,武士们会以不计生命的代价维护自己的荣誉,哪怕是被敌人包围也会奋起杀敌,是忠诚的表现。

“昼夜是一日之死生,呼吸是一时之死生,只是寻常事”

受武士道精神影响的武士们,在进行一切行动之时就已将个人生死看的并不重要,但生死并非主要,最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价值,哪怕一死也要行动,英勇前行。武士道并不是无理的要求武士赴死,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发挥勇猛,自杀式行为不可随意为之 。

如在公元1600年德川家康与丰臣秀吉势力发起的关原合战中,德川家康的伏见城仅有千余武士守军,而另一边则率数以万计的兵力攻打,在百余名武士对德川家康的绝对忠诚下,誓死捍卫全部战死,为德川家康争取了逃脱时间,为之后德川家康建立幕府立下功劳,称得上是英勇。

武士道丨日本武士的信条,生如樱花般光彩绚烂,死亦如樱花般凋零

这一时期的武士道遵循的是向主君的绝对效忠,为主君征战掠地。忠诚至上,主君对武士们施以赏赐要求以生命为代价的忠诚,而武士们也只有把自己的生命交予主君才能保全家庭,并且在武士家中也不断培养后代对主君的忠心。

武士们表达忠诚的方式,就是为主君征战沙场。武士作为主君的打手,手持刀剑杀敌获得利益,游走于刀尖之上,以武谋生,家庭贫富和个人生死取决于自己的刀刃,而刀也被视为武士的灵魂。

武士往往与樱花相提并论,只因为武士的特点与樱花极为相似。樱花被视为日本的国花,在日本的土地上大面积种植。

在樱花盛开的季节,人们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赏樱,他们认为樱花最美的不是盛开,而是凋零。樱花的花期从盛开到凋落只有短短一周,但是在凋零时,即使是漫山遍野的樱花也会全部凋落。

武士们正是有这种思想境界,在短暂的光辉中发挥极致的价值后结束自己的生命。失败的武士们会进行切腹自尽,他们的自杀并不是因为屈辱,而是精神上的满足。自己的心愿得到满足,目标已经实现,在此之后应该结束生命不再留恋世间。

切腹作为武士的光荣解脱,出现于平安时代后期。体位分为站姿或坐姿,方法一般为一字、十字,武士们对这一行为充满敬仰之情。

武士道丨日本武士的信条,生如樱花般光彩绚烂,死亦如樱花般凋零

到了16世纪,武士道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山鹿素行作为江户时代的学者及儒学家,提倡回归孔孟,宣扬尊王、日本中心理论的武士道精神撰写了大量著述。他把儒学思想和“武家习气”结合提出士道论,将武士的行为准则和儒家思想改造成为更具理论的武士道。

而神道教也成为军队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神道教缺乏仁爱、宽容,充满了好战利己的军国主义理念。在统治阶级中开始出现军国主义者,他们利用士道论和神道教对军人施以“奴化”,宣扬“日本中心,征服世界”的野心,武士道成为日本进行对外侵略的思想理念实在是悲哀。

二、武士道的归宿是成为军国主义理论,近代日本开对外侵略的不正义行为给周边国家带来灾难

军国主义与武士道无法分开来谈,从明治政府建立以后,武士道曾作为日本崇高的精神开始与军国主义挂钩。近代武士道由效忠与各自领地的主君变成了国家最高象征——天皇。

天皇宣布全国人民的道德规范以武士道为本,更是在军队中教化军人使之成为战争工具,煽动国民对外侵略的思想。

为了天皇在国民心中更具神圣性,皇室对神道教的宣扬也进行改造,宣称天皇是神在人世间的代表,全国更是对天皇表示出了盲目的忠诚。

“所谓天皇就是把日本人的生命活力、赤诚之心以及道德信念融为一体的精神支柱”

而皇室也为“为了天皇荣誉战死”的士兵么能建立起“靖国神社”,据统计二战日本投降时。靖国神社的排位已达246万。这种被称之为“大和魂”的精神对后世国民的精神始终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武士道丨日本武士的信条,生如樱花般光彩绚烂,死亦如樱花般凋零

二战前,日本学校将武士道作为学科之首,强调忠君爱国,国家以皇室为宗,天下为大家。这种蒙蔽人性的家族国家思想让国民把对外侵略看成为国家而战,也使武士道一度变得愚昧。

重死轻生的思想由近代军人全部继承并且表现的更加疯狂,他们在战争中将俘虏作为刺杀的靶子,以杀戮作为表达胜利的方式,可以说是残忍至极。

甚至是是战败后,军人认为宁可战死也决不投降,出现了集体自杀的恐怖场面,而促使这种场面产生的原因就是当时已经扭曲了的武士道。

虽然武士道精神是义、礼、仁、勇、诚、忠,但已经变得残酷无情。南京大屠杀成为现代文明史的至暗时刻,再联想到神风特工队,除日本之外的所有人都对武士道的残虐不寒而栗。

三、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精神宝藏,使现在的日本社会依旧蓬勃发展,熠熠生辉

近代的不断侵略战争让日本得到了不少好处,武士道也在日本人民心中更具有信仰,助长了侵略野心。在战争中得到的赔款和土地让日本的经济得到大幅度增强,为战后的经济恢复打下基础。

武士道所具有的几个积极方面确实值得当代人进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继承与发展。

义,指要求武士遵循义理道德;勇指武士坚韧不屈,武艺高强;仁指武士不仅仅只是会武功的武士,还具有宽容和爱心;礼指具有风度,对他人表现出关怀;诚即诚实;克己要求武士克制私欲,不被欲望支配;忠为效忠自己的主君,也是最为重要的信条。

武士道丨日本武士的信条,生如樱花般光彩绚烂,死亦如樱花般凋零

日本现代社会对于武士道继承主要表现在“忠”,他们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自己的利益处于国家之下,体现在商业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使日本社会成为利益共同体,国民团结,以富国为目标。

“忠”还挖掘人的主动与创造能力,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国家创造无限的财富。

武士道作为日本历史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现代,都对日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在百年洗礼之后的现代日本,依旧光辉熠熠,引导着日本人民前行。

同样作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本,它所具有负面影响仍然不可忽视,一定要去除糟粕,只有进行正确批判,才会有效防止悲剧重演。

参考文献

《叶隐论语》

《“大日本帝国”的研究》

《武士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