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蒂拉丘地金冠 贵霜 公元1世纪 巴尔干

还记得那个展览吗?

曾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和阳泉博物馆展出过的:

这个颇引人关注的巡展,

名为“如银岁月 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

其中有若干件被称为“步摇”的展品。

今天要介绍的是:步摇冠

即以步摇为主要装饰的冠。

1979年,

在阿富汗北部席巴尔甘金丘6号大月氏墓中

出土了以摇叶装饰为特征的金冠。

这种金冠,

不晚于东汉时即通过河西走廊影响到中原,

皇后谒庙时头上的黄金步摇,

即是大月氏金冠上的步摇花树,

并逐渐在上层社会流行开来。

活动于北方草原的鲜卑慕容部

也接触到了大月氏金冠,

辽西地区考古发现的曹魏初年南下的

慕容鲜卑遗物金步摇,

即大月氏金冠上的步摇花树的简化形式。

大月氏金冠还通过慕容鲜卑和南朝

传入高句丽、新罗、伽耶、百济,

进而影响到日本列岛。

本期推出的是,

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研究馆员田立坤先生文章:

步摇冠源流考察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辽宁北票房身村晋墓 M2出土

《晋书·慕容廆载记》:“曾祖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从宣帝伐公孙氏有功,拜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之北。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慕容廆之曾祖莫护跋所戴的步摇冠,顾名思义,即以步摇为主要装饰的冠。

1956年,在辽宁省北票县房身M2中出土的2件“花树状金饰”,枝上悬挂的叶片即可以摇动。陈大为根据当地的历史沿革,推测M2等3座墓“可能是晋代鲜卑贵族的墓葬”,花树状金饰“可能就是鲜卑族慕容部人的‘步摇冠’或吐谷浑部人的‘金花冠’之类的冠饰”。

1965年,在北票县西官营子发现的十六国北燕冯素弗墓中,也出土了与房身M2“花树状金饰”类似的“步摇金冠饰”,此后在朝阳附近又相继发现多例与房身M2形制相同的“花树状金饰”,从而证实这类主要发现于辽西的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形制独特的金器,即是魏初入居辽西的莫护跋所戴的“步摇冠”上的步摇。

1991年,孙机发表《步摇、步摇冠与摇叶饰片》一文,介绍了1979年在阿富汗北部席巴尔甘金丘6号大月氏墓中出土的金冠,认为“东汉的成套的步摇似应受到大月氏的影响,因为只有席巴尔甘之冠才真正称得上是步摇冠的原型”,并从汉代匈奴文物中“找出一些大月氏冠饰东传的线索”,朝鲜、日本出土的金或铜鎏金冠也“与席巴尔甘所出者有一脉相承之感”,相信“今后在我国的考古工作中,完全有可能发现那种曾在《晋书》中提到过的、作为席巴尔甘与藤之木金冠中介的十六国或其前后的步摇冠”。孙机步摇冠是从大月氏东传而来观点的提出,开阔了国内研究者的视野。徐秉琨、万欣、田立坤、江楠、韦正等都曾就步摇及步摇冠的名称、起源、传播,以及结构、用法等问题发表专文参与讨论。

汉晋时期流行的金步摇及步摇冠源于阿富汗大月氏金冠的观点,已经得到国内学者的认同,无需赘言。但是,因为出土金冠的席巴尔甘金丘6号墓的资料没有中文译本,国内研究者对金冠的了解仅限于《步摇、步摇冠与摇叶饰片》一文中所附的一张线图(图一,1),关于金冠的形制结构等具体细节并不清楚,所以无法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近几年来,包括金丘6号墓出土金冠在内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宝藏来华巡展,并出版了精致的图录,使我们得以一睹金冠真容,故拟此小文,做些具体细节上的分析、比较,拾遗补阙而已。相关链接浴火重光│阿富汗之心:文化活着,国家就活着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大月氏金冠

1978年11月至1979年2月,苏联与阿富汗考古队在发掘阿富汗席巴尔甘城外的蒂拉丘地神庙遗址时,清理了遗址上的6座墓葬,其中M4墓主为男性,其余5座均为女性。“六座墓葬的年代大致相当,墓主很可能是大月氏的某一翕侯及其女眷”。大月氏金冠(图一,2),即出土于蒂拉丘地M6女性墓中。

关于蒂拉丘地的墓葬资料,有发掘者1984年发表的俄文报告、1985年的英译本报告、1989年发掘者再次发表的俄文报告,目前还未有报告的中文译本。俄文、英文报告对金冠的形制、结构介绍缺少具体细节,过于笼统,而且发表的线图也不够准确(图二,3、4)。

近年蒂拉丘地墓葬出土的黄金制品来国内各地展出,《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等图录,内收有高清晰完整的金冠照片和简介,但亦没能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好在原俄文报告中有一幅金冠各部分的背面照片,使被正面花朵、摇叶遮蔽的一些细节一目了然。现根据对原报告资料介绍的理解,在反复核对金冠照片,绘出比较可靠的线图基础上,对金冠的形制结构做一尽可能详细的描述。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蒂拉丘地M6大月氏金冠,通高13厘米,由可以拆分的主体与装饰两部分共6个个体组合而成(图二,1、2)。主体部分是用两端安装金环的长45、宽4厘米的长条金片围成的不闭合冠圈,外侧固定有均匀分布的20朵六瓣金花。金花的中心镶嵌绿松石,周边再焊接一圈金珠;每枚花瓣的尖部都钻一小孔,内穿金丝连缀一枚可以摇动的圆形叶片。装饰部分为5棵金片剪成的枝叶俱全并有六瓣金花的花树,略大者居于金冠前额正中,另4棵两两对称分列两侧。为便于叙述,将前额正中略大者称为A型,其他形制相同的4棵称为B型。

A型由一个圆环和两根枝蔓组成。圆环内接一个将圆周三等分的同心涡卷纹,依倚圆环两侧两根枝蔓对称弯曲向上,枝上有互生芽苞5枚、有柄桃形叶片3枚,两枝梢头合拢夹持一枚有柄桃形叶片,叶柄下垂,钻一小孔,内穿金丝连缀一枚可以摇动的圆形叶片;每枝蔓的芽苞、桃形叶片上另有同样用金丝连缀的4枚可以摇动的圆形叶片。底部为横长条金片,背面正中、两端各焊接有竖向穿管。A型花树置于冠圈里侧的上部,冠圈下部也焊接有与花树背面相对应的竖向穿管,上下对接,插销固定,不外露(图三)。

B型花树主干粗壮直挺,在第一、第二节凸之间横置一新月形镂孔,上下有两个相对的桃形镂孔,梢头为一枚桃形叶片。树冠轮廓呈等腰三角形,对称的第一对主枝向下弯曲再回卷向上呈“S”形,里侧各有5个尖齿,外侧凸出一芽苞,枝梢为一枚桃形叶片;对称的第二对主枝向下弯曲回卷,枝梢呈三瓣花形,外缘凸出4个芽苞,枝背上各站立一只小鸟,呈相向对称展翅而立引颈啼鸣状;冠顶即主干梢头的桃形叶片。两对主枝凸起的芽苞上均钻孔穿金丝连缀可以摇动的圆形叶片,两只小鸟的喙与翅膀上也钻孔穿金丝连缀可以摇动的圆形叶片。底部亦为横长条金片,背面正中也有焊接的竖向穿管,连接固定方法与A型相同(图四)。

这5棵花树除本身有用金丝连缀可以摇动的圆形叶片之外,在枝、叶上也固定有与冠圈上六瓣金花形制完全相同的金花,瓣尖钻孔穿金丝连缀可以摇动的圆形叶片,前额正中的A型花树上有9朵金花,B型4棵各有6朵金花。树上开花,花上连缀可以摇动的圆形叶片,是步摇花树的基本特征。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蒂拉丘地M4男性头部出有一棵金树,高9厘米,主干为搓碾成的不规则条状,树冠5层。1—4层均焊接6根轮生的分枝,枝梢再连接更细的金丝穿一枚可摇动的圆形叶片,有的圆形叶片上还穿一颗小白珠。冠顶为一朵仰置的六瓣金花,瓣尖均钻孔穿金丝连缀可摇动的圆形叶片。树根部劈为两股,两股中间再横向焊接一弯成“U”形的金条,形成十字交叉的梯形小支架,支架的每个端头都有用于固定的圆孔(图五)。根据出土位置推测,这件金树应该是固定在冠顶上的。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蒂拉丘地M4金树、M6金冠悬挂的圆形叶片都具有“步则摇动”特征,依我国发现的成例,M4金树可名之为“步摇树”;M6金冠可名之为“步摇冠”,金冠上的花树为“步摇花树”。M4步摇树的制法、结构与M6步摇冠上的步摇花树有别。由此可见,尽管我们还不清楚M4以步摇树为装饰的男性步摇冠的具体形制,但其与M6女性步摇金冠不同是可以肯定的。

东汉金步摇

东汉金步摇,正史可见于《后汉书·與服志》:“皇后谒庙服……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珰,绕以翡翠为华云。”据此可知,东汉皇后谒庙时佩戴的步摇金山题,树形,枝上穿白珠,还有爵(雀)、华(花),以及熊、虎等六兽。

这种有“八爵(雀)九华(花)”“贯白珠”的金步摇与阿富汗蒂拉丘地M6出土的公元1世纪初大月氏金冠上的4棵B型步摇花树共有8只鸟、A型步摇花树有9朵金花、M4步摇树穿有白珠完全吻合,为大月氏金冠通过丝绸之路东传影响到东汉提供了文献上的证据。但是,东汉金步摇“以黄金为山题”,可见是一种首饰,与大月氏金冠不同,至于“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与大月氏金冠相距就更远了。

由于礼制的原因,东汉皇后谒庙时冠服接受大月氏金冠的影响,可能仅限于“步摇花树”而已。中原地区汉晋时期高等级墓葬中,一些有穿孔可以悬挂的小金叶片和兽形金饰件应是金步摇上的摇叶和六兽之属。能与《后汉书·與服志》对应的东汉皇后所戴金步摇,目前在中原地区还没有发现,在河西走廊则发现有保存基本完整,结构清楚的步摇花。

1984年,甘肃武威市韩佐乡红花村出土1件“金头花”,高约8厘米,以薄金片包裹八根细茎,卷成喇叭筒,再将开口剪成4枚轮生的窄长叶子,中心一茎立1只鸟,周围七茎向外折曲,3枝花苞4枝六瓣花朵。除鸟口衔环悬挂一圆形摇叶外,4枚叶子尖上都有小环悬挂摇叶,4枝花朵亦各有一环,以悬挂圆形摇叶(图六,1)。

2007年张掖高台地埂坡M4出土的“金花饰”,制法与前者相同,5枚轮生窄长叶子包裹5枝六瓣花朵,细茎穿透花心绕成小环,以悬挂摇叶(图六,2)。这两件步摇花并非《后汉书·與服志》所说皇后之金步摇,但都有六瓣金花、摇动叶片,尤其是武威的“金头花”还有小鸟衔环悬挂摇叶,具备大月氏金冠步摇花树的基本要素,是大月氏金冠东传的实物例证。“金头花”在河西走廊出土,既表明它来自西域,同时也可说明金步摇并非只有《后汉书·與服志》所说的一种,而是汉晋时期社会上流行的首饰,只是繁简有别罢了。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慕容步摇冠

慕容鲜卑的步摇冠,即以房身M2出土的一类金步摇为主要装饰的冠。

阿富汗蒂拉丘地M6大月氏金冠的发现表明,大月氏金冠上的步摇花树,枝上开花、枝与花瓣再连缀可以摇动的叶片,具备树、花、摇叶三种元素,称为“步摇花树”,可谓名副其实。房身M2出土的金步摇仅有枝、叶而不开花,称为“花树状”或“花树型”,皆名实不符,故将这类金步摇称为“步摇树”为宜。

目前发现的慕容鲜卑步摇树可分为灌木型与乔木型两种。标本甜草沟M1∶05,灌木型,高约27.2厘米。粗矮的主干上采用搓碾工艺而成的五组对称分枝呈扇形放射,每枝上绕出6—7个小环,环内各悬挂一枚尖圆形叶片;从主干的根部还向前分出一根有两条分枝的主枝,亦悬挂尖圆形叶片(图七,1)。灌木型步摇树普遍有这种从主干根部分出的主枝,以表现树的层次(图七,2)。标本甜草沟M2∶22,乔木型,高约17.8厘米,整体似一棵生长在高山之巅上的枝叶繁茂的大树。干、枝均为搓碾而成,主干似蛇行弯曲向上,梢头悬挂一枚尖圆形叶片,树冠有四组对称主枝。第一、第二主枝各分为两枝,每枝再分出三小枝,小枝出杈,杈上悬挂尖圆形叶片;第三、第四主枝各分为两枝,枝上悬挂尖圆形叶片。从主干第一节凸处残存的一枚铆钉判断,原来也有为表现树的层次而向前伸出的一根主枝(图七,3)。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步摇金冠饰”,“由上面的六枝形顶花即‘步摇’和下面的笼冠梁架两部分结合而成,顶花的底座为一个上下合钹形的空体小扁球,其上连一个半球形的仰钵,两者均为薄金片制作。仰钵上口之内向上散出6枝花枝。花枝都是由拉丝而成的圆体金丝制作,其下端打扁,用金质小钉由内向外铆在钵口,并在外口打平。每枝高约7.2厘米。每一花枝皆由下向上绕出三个小环,最上一环在花枝顶端,此处在绕环的同时打出一个小结结住。每环各穿缀一片小金叶即摇叶……摇叶极薄,为金箔剪成,上圆下尖,平面如倒置的瓜子形,圆端有一圆孔,穿在花枝绕出的环内,稍有晃动,即摇颤不已。梁架为作十字交叉、四面垂出的两条窄而薄的条状金片组成,其交叉点即在合钹形扁球之下。其四面垂出,即以笼冠”(图八,1)。

朝阳十二台乡出土的一件“花树顶金步摇冠饰”与冯素弗墓“步摇金冠饰”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梁架上缀满摇叶(图八,2),类似“花蔓状”步摇,更显华贵多姿。这种仅具枝、叶者,是步摇树的简化形式。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北票房身村M2除出土灌木型步摇树之外,还有“花蔓状金饰2件。长条形金片,上有钻孔,钻孔处系有圆形小金片多枚,共存4段,原物似属2件。可能是冠上的围饰,与前项金饰共用的。最长的28,最短的2.1厘米”(图九,1)。引文中的“前项金饰”指共出的“花树状金饰”,即灌木型步摇树(图九,3)。

“花蔓状金饰”由长条金片、金丝和金丝对折拧成的若干十字架、可摇动的圆形叶片组成,其结构是对折拧成十字架的金丝两末端分别穿过长条金片上的双孔,再合并拧紧固定,使十字架竖立在长条金片上,横出的两端小孔中悬挂可摇动的圆形叶片;最后用一根金丝穿过各十字架的顶端小孔,将各十字架串联起来,并且在相邻的十字架之间也绕环悬挂一枚可摇动的圆形叶片。这种以用金丝串联悬挂可摇动圆形叶片的十字架与圆形叶片在长条金片上相间连续展开形式的步摇,与步摇树的形制结构差别较大(图九,2)。

大月氏金冠的发现表明,房身墓发掘报告推测“花蔓状”步摇与步摇树结合在一起的形式,与大月氏金冠由可拆分的主体与装饰的步摇花树两部分组成的结构吻合,具有合理性。但是,步摇树的“山题”上丰下敛,都有用于缝缀的小孔,而且多有镂空纹样装饰,表明应是外露在软质冠上,而“花蔓状”步摇的长条金片宽约1厘米,无法将步摇树的“山题”固定其上。所以,尽管步摇树与“花蔓状”步摇共存一墓,但不会同属于一冠。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1979年,内蒙古哲里木盟博物馆征集到科左后旗哈拉乌苏毛力吐嘎查一座古墓中出土的用金片制作的凤鸟和两件陶壶。金凤鸟昂首、展翅、尾羽舒张翘起,尾与两翅上穿金丝悬挂15枚可摇动圆形叶片,喙残,怀疑也应是穿金丝悬挂圆形叶片。承托金凤鸟的是一中心略隆起成弧顶的圆形金片,边缘有4个等距的小穿孔,金凤鸟双足并立于圆弧顶之上(图一○)。

报道者通过与邻近的科左后旗舍根墓群、科左中旗六家子墓群出土陶壶的对比,认为“毛力吐墓群的时代应当比舍根墓群晚,与六家子墓群的时代大体相当,为东汉早期到中期的鲜卑墓群”。随着新的相关遗存不断发现和研究的深入,可知原来对上述舍根与六家子两处墓地的时代判断明显偏早。

舍根墓群与朝阳十二台子乡砖厂梯形土坑竖穴木棺墓墓地的文化面貌基本相同,而十二台子乡砖厂梯形土坑竖穴木棺墓属于曹魏初年入居辽西之后的慕容鲜卑遗存。根据文献推断,舍根墓群应与西晋时慕容鲜卑在“辽东北”的活动有关,所以时代不会早于十二台子乡砖厂梯形土坑竖穴木棺墓。六家子墓群出土的“鎏金圆形镂孔铜带饰”和“鎏银圆形镂孔铜饰件”,是固定在高桥鞍鞍桥上用来连接攀胸、后鞧带带扣的底座,这种马具在辽西地区出现的时间为西晋末年,六家子墓群的时代应在西晋末至十六国时期。从陶壶形制看,毛力吐墓地与属于三燕文化的舍根墓地、六家子墓地文化面貌相同,因此,毫无疑问,与其共出的悬挂圆形摇叶的金凤鸟也属于慕容鲜卑步摇系统。

金凤鸟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大月氏金冠B型步摇花树上引颈啼鸣的小鸟,二者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前者为具象的实体,后者仅是剪影式的轮廓,但其长颈、扇尾、展翅、悬挂圆形摇叶,何其相似,所表现的无疑是同一主题。金凤鸟足下金片制成的圆弧顶,边缘有用于缝缀的小孔,推测金凤鸟应是置于冠顶上的装饰。将朝阳十二台子乡的“花树顶金步摇冠饰”与冯素弗墓的“步摇金冠饰”,罩在软质冠帽之上,加以固定,即成一步摇冠,这是目前所知唯一的慕容鲜卑步摇冠样式。

除此之外,根据上面的讨论,慕容鲜卑步摇冠至少还有以下三种样式:一是步摇树的山题固定在软质冠帽前额正中;一是“花蔓状”步摇围合固定在冠帽下沿;一是毛力吐金凤鸟固定于冠顶,“花蔓状”步摇围合固定在冠的下沿。与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的匈奴金冠类似。慕容鲜卑金步摇,都可以在蒂拉丘地墓地M6出土的大月氏金冠上找到其渊源。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慕容鲜卑步摇树是大月氏金冠上“步摇花树”的简化样式。如省去附着在“步摇花树”上的六瓣金花及其悬挂的圆形摇叶(图一一,1),“步摇花树”即是一棵有尖圆形叶子的大树(图一一,2),再增加一道将剪成的片状干、枝搓碾成条状的工序,与干、枝一体的尖圆形叶片改为分离的悬挂式摇叶,就成了慕容鲜卑的步摇树(图一一,3)。慕容鲜卑“花蔓状”步摇,则是将大月氏金冠主体部分上附着的六瓣金花及其悬挂的圆形摇叶省去,改为对折金丝拧成的十字架悬挂圆形摇叶的简化形式。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韩倭步摇冠

韩、倭指朝鲜半岛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伽耶和日本列岛的倭国。朝鲜半岛的高句丽、新罗、百济及伽耶考古遗存中都发现有步摇冠,尤其是庆州的皇南大塚北坟、金冠塚、瑞凤塚、金铃塚、天马塚、校洞古坟群,都出土了保存基本完好,形制结构清晰的金或铜鎏金步摇冠(图一二,1、2)。上述步摇冠都是由长条金片围合而成的主体和用薄金片剪成的树,可摇动叶片、小鸟、勾玉等装饰部分构成。

步摇冠的前额正中是一棵呈叠“山”形的大树,主干直挺,有三对或四对主枝,干、枝梢头都生出一尖圆形叶子;两侧各有一棵大树,主干弯曲,多枝互生,干、枝梢头也生出一尖圆形叶子,可摇动的叶片、勾玉用金丝穿系悬挂于冠的各部位。尽管新罗步摇冠的树已经非常抽象,生硬呆板,但是,梢头生出的尖圆形叶子,栖息的小鸟,还是留下了其原型为树的痕迹,而且叠“山”形树与大月氏金冠上B型步摇花树的结构相同;两侧主干弯曲,多枝互生的两棵树,与大月氏金冠上的A型步摇花树依倚圆环两侧的枝蔓很相似。所以,不论是结构,还是形制,都可以说,新罗步摇冠与大月氏金冠属于同一系统。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百济地区目前还没有发现如新罗那样的步摇冠。武宁王陵出土一种用金片剪切而成的步摇花树,粗矮的主干顶部生出若干不分主次的小枝,收拢成尖圆形树冠。枝上开花,花上穿金丝连缀可摇动的圆形叶片(图一二,3)。这种步摇花树与大月氏金冠的步摇花树尽管形制结构有一些区别,但是,具备树、花、叶三种元素,因此,无疑也应属于同一系统。

百济与东晋南朝一直保持密切的政治关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武宁王陵在葬地选择、形制结构、用材,乃至头向、棺位等,都与今南京地区的“东晋、南朝墓葬有着惊人的相似”,被称作典型的“建康模式”。武宁王陵出土的步摇花树应是通过海路接受中原、南朝系统影响产生的。新罗地区出土的步摇冠,多与接受三燕文化影响从陆路传入的实用马具共存,因此,推测步摇冠也与马具一样,是接受三燕文化影响产生的。

日本列岛的古坟中,目前仅发现有铜鎏金步摇冠,如群马县山王金冠塚出土的叠“山”形步摇冠(图一三,1),奈良县藤之木古坟出土的步摇冠(图一三,2)。藤之木古坟与铜鎏金步摇冠共出的有包括鞍具、镳、镫、杏叶等成套的铜鎏金马具(图一三,3、4),与三燕文化马具风格一脉相承,其原产地很可能是高句丽的都城平壤,后传入倭国。共出的铜鎏金步摇冠自然应与马具一样,也是接受三燕文化影响产生的。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结语

通过上面列举的实例来看,从阿富汗蒂拉丘地M6大月氏金冠上的步摇花树,到慕容鲜卑步摇冠上步摇树之间的形制结构演变线索清晰可靠,为慕容鲜卑步摇冠源于大月氏金冠提供了真实的细节上的佐证。从而也再次证明,慕容鲜卑步摇冠与东汉皇后谒庙冠服之金步摇虽然都源于阿富汗大月氏金冠,但二者的时代和传播路线不同。

慕容鲜卑接受步摇冠是在曹魏初年入居辽西之前,并非入居辽西之后通过燕代地区才接触到步摇冠。莫护跋入居辽西之前的居地史无明文。《资治通鉴》卷81,太康二年(281年),“初,鲜卑莫护跋始自塞外入居辽西棘城之北,号曰慕容部”。胡三省注:“魏书曰:汉桓帝时,鲜卑檀石槐分其地为东、中、西三部,中部大人曰柯最、阙居、慕容等,为大帅,是则慕容部之始也。”即曹魏初年入居辽西的莫护跋为檀石槐时中部鲜卑的慕容大人之后。《乌桓与鲜卑》据此推定:“中部大人的所在地,在自右北平(治今河北平泉县)以西至上谷(治今河北怀来县)塞外之地。”

1981年10月,内蒙古达尔罕与茂明安联合旗西河子公社出土5件金器,其中4件为金步摇,鹿首(报告称为马首和牛首),角上悬挂摇叶(图一四,1)。达茂旗大体在檀石槐时中部鲜卑的游牧范围之内,辽西慕容鲜卑金步摇的山题也有与达茂旗金步摇鹿首类似者(图一四,2),表明二者具有密切关系。当然,我们并不认为鹿首金步摇的时代可早到东汉,与文献简单对号入座,但是,在没有共存遗物可资断代的情况下,达茂旗鹿首金步摇为晚至北魏遗物的判断也不能说是定论。

慕容鲜卑与大月氏的关系,金步摇在蒙古草原地带的传播等诸多问题,还有待于新的发现与深入的研究。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文|田立坤

BY|考古黑龙江

原载于《北方文物》2021年第6期,此处注释略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山西古代壁画

|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错金鸟篆铜戈

.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步摇冠源流考|从大月氏到慕容鲜卑,再到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列岛…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