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调查显示:新冠疫情加速博物馆数字化进程

2021年12月15日,由故宫博物院和腾讯联合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支持的第二届“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在深圳开幕。来自国内外的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共议数字时代博物馆的未来之路。

来自国际博物馆协会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危机加快了古老文博拥抱前沿科技的速度,2020年采用线上展示藏品、展览和直播的博物馆增加了15%以上,文博由此成为数字化浪潮的领航者。

调查显示:新冠疫情加速博物馆数字化进程

论坛上,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分享了新冠疫情期间,国际博物馆协会进行的三次调查得出的结论,他指出“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数字技术和博物馆产生的前所未有的联系,数字技术的应用所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许多的博物馆将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选择。”

三次调查,第一次调查,始于新冠疫情的半年之后(2020年的春天),随后在2020年的秋天和2021年的春天,国际博物馆协会又进行了两次跟踪性的调查。“如果说把这两年分成三个阶段,那么第一个阶段就是2020年春天的这次调查,突发的疫情使得博物馆也和其他领域一样没有准备。但是博物馆主动介入,在大家居家隔离期间,利用自己的线上资源,为公众提供精神上的慰藉。第二个阶段就是2020年9月份,这时候博物馆的数字化运用,发生了巨大转变,它已经不仅仅关注博物馆数字技术应用的数量和规模上,而是在关注这种数字化的手段本身——它的未来、它的可持续性、它的成熟程度如何;第三阶段,又呈现出新的态势,就是在新的常态之下,博物馆在探索数字技术应用比较成熟的传播渠道。”

调查显示:新冠疫情加速博物馆数字化进程

这些变化也可通过不同的维度得到应证:

从人力资源配置来看,调查显示,有全职的数字化员工的博物馆,2020年的春天的比例是26.1%,到了2021年的春天,比例增长到了21.9%;有非全日制的数字化员工的博物馆,2020年的比例是55.7%,2021年增长到了61.0%。没有专业数字化人员的博物馆数量在下降,从2020年的18.3%下降到了2021年17.1%。

从预算占比来看,数字化的应用占总体预算超过10%的博物馆在2021年的5月份达到了13.4%,“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一个数字”。占比6%-10%的博物馆,2020年的比例是11%,2021年增长到了16.5%。“这个结论揭示的是,计划把总体预算中的6%甚至更高的预算用于数字化和传播活动的博物馆数量在迅速增长”。

第三,和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相比,博物馆的线上活动明显增加,主要体现在线上藏品、线上的展览、活动线上直播和社交媒体的使用上。2020年,增加线上藏品的博物馆占比例是18.1%,2021年是32%;2020年增加线上展览的博物馆是16.4%,2021年是22%;采用线上直播的博物馆2020年是19.1%,2021年是28.1%。使用社交媒体的博物馆2020年是47.5%,2021年达到了53.4%。

第四,从博物馆数字化,作为博物馆相关的运营、发展、战略的维度来观察。调查显示,把数字化作为战略的博物馆一年当中,比例从76.6%增长到了83.4%;2020年秋天,只有38.7%的博物馆在考虑增加专门数字化工作人员,今年春天这个比例增长到了41.9%;考虑增加数字化的预算的博物馆2020年秋天是43.2%,到2021年的春天增长到了52.1%;考虑丰富博物馆的数字化服务的博物馆2020年秋天比例是74.8%,2021年的春天增长到了78.6%;加强数字化员工培训的博物馆去年的比例为53.8%,今年春天增长到了64.6%。

三次调查还提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 “调查发现,40%博物馆已经尝试采用数字化的技术,作为拓展创收渠道,尽管目前这种收益并不明显。”安来顺介绍,创收的手段中,通过在线销售的占比14.1%,研发新的文创产品占比11.3%,开办网上商店的占比14.1%,推出数字化会员项目的占比5.6%。实施付费网上展览的,占比8.4%,组织付费网上导览的占比7.4%。

“在疫情影响之下,博物馆的数字化应用,已经变得更加常态化、更加理性也更加务实。”安来顺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弓立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