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加速博物館數字化程序

2021年12月15日,由故宮博物院和騰訊聯合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數字化專業委員會、中國文物學會資訊化專業委員會支援的第二屆“文化+科技”國際論壇在深圳開幕。來自國内外的5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共議數字時代博物館的未來之路。

來自國際博物館協會報告顯示,新冠疫情危機加快了古老文博擁抱前沿科技的速度,2020年采用線上展示藏品、展覽和直播的博物館增加了15%以上,文博由此成為數字化浪潮的領航者。

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加速博物館數字化程式

論壇上,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安來順分享了新冠疫情期間,國際博物館協會進行的三次調查得出的結論,他指出“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數字技術和博物館産生的前所未有的聯系,數字技術的應用所發揮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證。許多的博物館将提升數字化服務水準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性選擇。”

三次調查,第一次調查,始于新冠疫情的半年之後(2020年的春天),随後在2020年的秋天和2021年的春天,國際博物館協會又進行了兩次跟蹤性的調查。“如果說把這兩年分成三個階段,那麼第一個階段就是2020年春天的這次調查,突發的疫情使得博物館也和其他領域一樣沒有準備。但是博物館主動介入,在大家居家隔離期間,利用自己的線上資源,為公衆提供精神上的慰藉。第二個階段就是2020年9月份,這時候博物館的數字化運用,發生了巨大轉變,它已經不僅僅關注博物館數字技術應用的數量和規模上,而是在關注這種數字化的手段本身——它的未來、它的可持續性、它的成熟程度如何;第三階段,又呈現出新的态勢,就是在新的常态之下,博物館在探索數字技術應用比較成熟的傳播管道。”

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加速博物館數字化程式

這些變化也可通過不同的次元得到應證:

從人力資源配置來看,調查顯示,有全職的數字化員工的博物館,2020年的春天的比例是26.1%,到了2021年的春天,比例增長到了21.9%;有非全日制的數字化員工的博物館,2020年的比例是55.7%,2021年增長到了61.0%。沒有專業數字化人員的博物館數量在下降,從2020年的18.3%下降到了2021年17.1%。

從預算占比來看,數字化的應用占總體預算超過10%的博物館在2021年的5月份達到了13.4%,“這是一個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一個數字”。占比6%-10%的博物館,2020年的比例是11%,2021年增長到了16.5%。“這個結論揭示的是,計劃把總體預算中的6%甚至更高的預算用于數字化和傳播活動的博物館數量在迅速增長”。

第三,和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相比,博物館的線上活動明顯增加,主要展現線上上藏品、線上的展覽、活動線上直播和社交媒體的使用上。2020年,增加線上藏品的博物館占比例是18.1%,2021年是32%;2020年增加線上展覽的博物館是16.4%,2021年是22%;采用線上直播的博物館2020年是19.1%,2021年是28.1%。使用社交媒體的博物館2020年是47.5%,2021年達到了53.4%。

第四,從博物館數字化,作為博物館相關的營運、發展、戰略的次元來觀察。調查顯示,把數字化作為戰略的博物館一年當中,比例從76.6%增長到了83.4%;2020年秋天,隻有38.7%的博物館在考慮增加專門數字化從業人員,今年春天這個比例增長到了41.9%;考慮增加數字化的預算的博物館2020年秋天是43.2%,到2021年的春天增長到了52.1%;考慮豐富博物館的數字化服務的博物館2020年秋天比例是74.8%,2021年的春天增長到了78.6%;加強數字化員工教育訓練的博物館去年的比例為53.8%,今年春天增長到了64.6%。

三次調查還提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 “調查發現,40%博物館已經嘗試采用數字化的技術,作為拓展創收管道,盡管目前這種收益并不明顯。”安來順介紹,創收的手段中,通過線上銷售的占比14.1%,研發新的文創産品占比11.3%,開辦網上商店的占比14.1%,推出數字化會員項目的占比5.6%。實施付費網上展覽的,占比8.4%,組織付費網上導覽的占比7.4%。

“在疫情影響之下,博物館的數字化應用,已經變得更加常态化、更加理性也更加務實。”安來順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祖薇薇

編輯/弓立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