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鹿原》何以畅销数十年:书里暗藏成功秘诀?

有人说,现代社会只看结果,没有人关注你在过程中经历了什么。确实,不管是考一场试,还是工作中的某一次任务,就算你费尽全力,自以为收获颇多,如果最后结果不好,那只能是徒劳无功,甚至会失去仅有的改变人生之机会。如此,你开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你开始不在关注事情的本质,只求功利性的结果。这样就能成功吗?或者说这样的成功能够持久吗?

最近重读了《白鹿原》,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白鹿原》何以畅销数十年:书里暗藏成功秘诀?

1986年,已经44岁的陈忠实,突然觉得,自己写了十几年小说,却没有弄出一部过硬的大作品,很不甘心。或许人到中年,当粗砺的生活磨平了曾经的棱角,好多人再也无法像少年那样,凭一腔孤勇去闯。甚至有的人,前面的路还长,就已经选择了在安逸中混吃等死。不知是受脚下这片白鹿原厚重历史的感染,还是关东人天生倔强不屈的性情使然。这位将近知天命之年的关中老汉,要用拼命三郎的狠劲,孤注一掷,全力一搏,去书写一部“民族的秘史”。

《白鹿原》与陈忠实

没有赢在起跑线上,只有发奋学习改变命运。

1942年,六月的一个伏天,陈忠实出生于陕西西安市霸陵乡,一个南依白鹿原,北临灞水河,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西蒋小村。父亲陈广禄,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对儿子没多大要求,只希望能认几个字,算得了数,不叫人骗了就行。以后在村里,务一辈子庄稼,求得一碗饱饭。

幼年的陈忠实,家境特别贫寒。面对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父亲常常发出几声无奈的长叹。

所以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活出个新样子来给人看。没有好的出身,想要跳出龙门,有所作为,唯有发奋学习。

然而,命运,最擅长捉弄人。

《白鹿原》何以畅销数十年:书里暗藏成功秘诀?

1962年,20岁的陈忠实高考落榜。一直成绩在班上排前三名的他,名落孙山。幸运之神,与他擦肩而过;大学的门,为他紧紧关上。造化弄人,高考落第,他满怀憧憬的希望,竟陆续落空。这沉重的打击,让他不止一次,于半夜里惊叫着翻跌到床下。

无奈的陈忠实,经历了最痛苦灰暗的青春时光之后,只好当了一位民办教师。

无数次,他站在白鹿原顶极目四眺。他的人生就这样了吗?

当走出去的路都已堵死,他反而悟到了一句真理——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白鹿原》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好好活着!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白鹿原》何以畅销数十年:书里暗藏成功秘诀?

陈忠实凭借“活着的希望”,将心血浸淫于分分秒秒,把他最爱的写作当成了一生的事业。不求有多大成果,只求把握当下。

于是,白天,他给孩子们上课;晚上,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开始迷醉地阅读和写作。

就这样过了二十多年,苦难和日复一日的艰辛,并没有让陈忠实内心深处的文学梦死掉,他反而越挫越勇。

终于,1991年腊月25日的傍晚,当劳累一天的人们早早进入了梦乡,当古塬恢复了往日的寂静。陈忠实为其50万字的长篇家族式小说《白鹿原》,划上了最后一个标点符号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惊雷一般的开头,展开了这片古塬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烟云……

这部沉甸甸的小说,一经面世,就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大江南北。评论界欢呼,新闻界惊叹,读者争相购阅……

著名学者范曾称这部作品为“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

《白鹿原》何以畅销数十年:书里暗藏成功秘诀?

白家和鹿家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的矛盾纠葛开展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鹿家以鹿子霖为代表,他的典型特征就是:争强好胜,无原则,为了目的不择手段。鹿子霖一开始就以压过白嘉轩为人生目标,他心里也从来没有觉得白嘉轩与自己比有什么过人之处。

然而,社会并没有给他应的精神奖励和满足。白鹿原上的舆论更给他一种失落感,使他的对手日渐凌驾自己之上。于是他逐渐变得急功近利,不择手段。

《白鹿原》何以畅销数十年:书里暗藏成功秘诀?

最后的结局也惨不忍睹。

而白嘉轩和鹿子霖不一样,他没有官瘾,没有对名利如此疯狂的执着,从始至终他都守着传统封建礼教的原则,并且严格付出了行动。白嘉轩作为一家之长,有着传宗接代、振兴家业、教育子女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每天都在权衡着族里和家里的大小事宜。他一直恪守着“耕读治家”的祖训,竭力要把白鹿村治理成他理想中的“仁义白鹿村”。他这一生中做的最成功的就是族长,儿子白孝文再后来坐稳了县长之位也和他的教育和坚持分不开。

在作品中,白嘉轩的形象不是单薄的而是立体的在作品中,白嘉轩的形象不是单薄的而是立体的。即使白嘉轩身上残存着封建礼的糟粕,并导致了黑娃和田小娥的悲剧,但不能否认,在那种小农经济秩序下,他的一生致力于治理族业和振兴家业,这样沉重的责任让他的一生都活的奔波的艰难中,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坚守,就像是经历了暴风雨洗礼后的大树一样,仍遍体鳞伤地摇曳着。

《白鹿原》何以畅销数十年:书里暗藏成功秘诀?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正是因为陈忠实耐得住漫长的过程,他才有资格享受灿烂的结果。也正是白嘉轩担负着沉重的责任和坚守,他的一生才不算白活。

雨果在《九三年》中说:我们无法在时间的长河中垂钓,但我们可以将对苦难的诘问,化为觅渡的力量。

面对残酷的人生,我们需要的,不是急功近利,认命服输的心态,而是那股享受过程、淡泊名利的心境,越挫越勇、艰苦奋斗的狠劲!不可否认,读懂了《白鹿原》也就读懂了人生。有人说这本书是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也有人说它是当代最伟大的小说!

当时远在山东的莫言正在酝酿一本贯穿家国变迁的作品时,读到这部小说一下子怔住了,他表示看完《白鹿原》之后,自己的信心灭了一半。

《白鹿原》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演绎了20世纪70、80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具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这部洋洋洒洒50万字的作品,写尽了中国式亲缘关系里的暧昧和纠葛,写尽了复杂的人性和难以启齿的情与欲,更写尽了我们民族厚重的秘密和隐痛!

只要你认真品读就会发现,你将完全进入情境,书里的人物一个接着一个变得无比鲜活,甚至你都可以看到他们四处走动的身影,听到他们各种对话的声音,你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近得似乎鼻息可闻。

现在,无删减版的《白鹿原》也正式问世了;只有这样完整的《白鹿原》才能让人体会到人性最初的爱与恨,高尚与卑微,自我毁灭与挣扎重生,它们完全属于作品的点睛之笔。

如果你也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感到迷茫失望,对成功的概念感到莫衷一是。

如果你也想领略渭河平原的雄浑激荡,想要走进那段震人心弦的激荡历史。不妨来读读这部媲美《百年孤独》的史诗巨作——《白鹿原》。看看这部浓缩了陈忠实几十年来的心血,甚至“可以放在棺材里垫头作枕的书”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