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联解体后,那支强大的苏联军队去哪了?叶利钦也无法左右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这是二十世纪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苏联的解体,也让全世界掀起了波澜。

苏联解体之后,分裂成了十五个国家。这意味着,原本共同拥有的一切都必须重新划分。更令人为难的是,军事力量应该如何划分呢?最终连叶利钦也无法左右。

苏联解体后,那支强大的苏联军队去哪了?叶利钦也无法左右

危机暗伏,苏联正式解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解体这样大的事件,更不是一夕之间决定的。在正式解体之前,已有无数次暗伏的危机暴露出来了。

29年前,庞大的苏联轰然崩塌,瞬间分裂为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15个国家。有关苏联解体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

令人费解的是既无外敌侵入,也无内部武装斗争,虽然有不到三天的8·19事件,但再无挣扎和打斗,苏联的解体,党无异议,国无抗争,民无反应,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究竟是为什么呢?

问题根子就在于选择的加盟共和国制度的加盟共和国基本都是以一个族群为主构成的,也就是说15个加盟共和国划分的标准不是经济或地理而是以民族为主,这样一个文化族群就是一个加盟共和国,使族群与政治高度合一。这为日后的解体埋下了隐患伏笔。

总之一句话,苏联政府很多的政策根本就不得人心,经过不到八十年的时间终于民心丧尽彻底完蛋。

苏联解体后,那支强大的苏联军队去哪了?叶利钦也无法左右

等到1991年,长期的矛盾激化再也无法调和,到最后也就只能散伙了。然而即便是散伙了,依然有一大堆的矛盾要处理。毕竟在分裂之后,许多共有的东西都需要合理地分配解决才行。

强大军队随着分裂,叶利钦无可奈何

苏联红军,是由列宁、斯大林、托洛茨基、伏龙芝等人缔造的,全称为苏联工农红军,是1917年至1945年间苏联陆基和航空武装力量的统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人数达到最高峰,有超过一千一百万军官及军人。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苏联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至于苏联为什么敢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如日中天之时,向其发起挑战?它最大的优势与资本,莫过于有一支彪悍的苏联红军。

以1988年的苏军数据为例子,那时苏联总兵力在不包含内卫部队和民兵组织的基础上达到了513万。

其中陆军199万,装备主战坦克5.3万辆、装甲战斗车辆6.3万辆、火炮2.9万门、地对地飞弹发射架约1570部。海军则稍微少一点,人数仅为45.1万,各式潜艇300余艘,水面作战舰193艘。

苏联解体后,那支强大的苏联军队去哪了?叶利钦也无法左右

空军也不多,总人数大约在55.3万左右,但却装备科中远程轰炸机752架、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强击机5167架。最后是苏联手中的王牌——战略火箭军,别看人数29.8万,但是拥有洲际飞弹1398枚,战略作战飞机1690架。

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红军于1924~1925年期间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军事改革,逐步建立起一支正规化的无产阶级军队。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苏联正式解体之后,这支军队的去留就成了大问题。

在最开始做决断时,叶利钦有意将军队依然保持为一个整体,免得削弱了军队的力量。然而,在分裂为十五个国家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受支持的。即便叶利钦有意如此,也是他无法左右的。

经过多次协商决议之后,终于得出了一个较为好接受的方法。前苏联军队主要由俄罗斯继承,其余的分点汤汤水水。名义上按苏军所驻扎国家瓜分,但早在苏联解体前,俄罗斯就已经开始部署接管苏联军队,当时的苏军基本上由俄国人开工资。而且,俄罗斯人在苏军军官团里占绝大多数。

苏联解体后,那支强大的苏联军队去哪了?叶利钦也无法左右

这样算来,可以肯定,俄国接管了超过95%的军力,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时,俄罗斯军官曾经嘲笑说,“顶多给北约增加一个摩步连”。由此可以想象俄军接管的彻底。除此之外,军队所属的武器也进行了一定的划分。虽有多个国家,但最终还是靠国家大小来分配。

但对于叶利钦来说,与完全接管还是有些许区别的。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占据了最大的好处。因为实力强大,就连这军队归属,也基本是占大头了。

小结

苏联解体代表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很多原来被苏联控制的欧洲主权国家在苏联解体后获得了真正的外交自主权,美国也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对于苏联而言,后果也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消化的。

参考资料:《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与后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