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古代士大夫犯法不用追究吗?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很多人理解有误,这句话的意思是:“礼仪在老百姓当中不一定要追求严苛的礼节,刑法可以对士大夫宽容对待!”其实,“礼不下庶人”很好理解,庶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地位,礼仪对于他们来说,毫无影响。而士大夫阶级犯法,肯定是要接受惩罚的。由于古代法律是君主制定的,如果君主赦免,士大夫犯法就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如果,君主要追究,即便是士大夫不犯法,士大夫依旧逃不掉。所以,古代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国君的手中。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古代士大夫犯法不用追究吗?

此外,“刑不上大夫”后面还有一句叫“刑人不在君侧”。虽然说有些刑法对士大夫不管用,但是触犯刑法的人不能呆在国君身边。当然,历朝历代都不是绝对的。比如秦朝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就提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后来,太子触犯了秦朝的律法,按理说会受到惩罚,由于太子是未来的国君,免于惩罚。但是,太子的老师却无法逃避,所以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都受到了惩罚。一个被削掉了鼻子,一个被刺字。所以,某些人有特权,但是在法律严苛的秦国,一旦犯法,贵族都难逃其咎,更别说普通的士大夫了。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古代士大夫犯法不用追究吗?

在西汉时期,李广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攻击匈奴,因为寡不敌众负伤被匈奴俘虏。后来李广在半途逃回了汉朝,按照当时的法律,理应当斩。但是,汉朝法律又有规定,犯法之人可以用钱赎罪。于是李广用钱买了一条命,虽被贬为庶人,但是命总算保住了。不过后来,因为边疆战况紧急,李广再次被汉武帝启用,又升了官。所以,士大夫犯法,只要国君一句话,其实是可以免于死罪的。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古代士大夫犯法不用追究吗?

在清朝朝初期,康熙擒拿鳌拜,按理说直接可以将鳌拜杀了。但是,康熙还是交给了大臣议论,到底怎么定刑。大臣一致认为,按照清朝法律,鳌拜当斩。康熙念在其身前有功劳,于是就免于他死罪,改为囚禁。再例如,嘉庆继位以后,将贪官和珅逮捕并抄家,按照律法和珅会被凌迟处死。不过和珅的儿子娶了乾隆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为他求情,和珅才免于被凌迟,最后被赐予自尽。还有和珅的同党福长安,按照律法,其实福长安也是死罪,但是嘉庆赦免了他,停职查办。最后还升了官,舒舒服服的度过了晚年。可见,古人的生死,完全掌握在国君的手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法律,都是给有特权的人,开了后门。在汉朝,还可以花钱买命,所以不同朝代的法律不同,“刑不上大夫”估计在先秦时期管用,但是先秦以后,估计就不太管用了。

继续阅读